独生子女:你到底要什么样的婚姻

时间:2022-05-18 11:32:55

独生子女:你到底要什么样的婚姻

从1978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现在,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接近而立之年,进入婚姻恋爱的高峰期,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还没有成功地走进婚姻,还有的婚姻只维持了短暂的时光就宣告终结。他们的婚姻形式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试婚、闪婚、周末婚姻、AA制家庭、丁克家庭,等等,让人瞠目结舌的同时总不免有些担心。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著名作家、情感教育专家于秀的新书《你到底要什么――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婚恋调查》也许会给人们一些启发。

独生子女不应该是问题儿童

近些年来,独生子女已经不是一个什么流行的词汇,我国自1978年正式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到目前已有累计9000万独生子女,第一批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孩子就达610万。目前,他们当中最大的二十八九岁,最小的也已是二十六七岁了。目前,这批独生子女几乎都进入了婚育期。

之所以把目光投向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婚恋问题,是因为于秀在家庭素质教育领域不断遇到新问题。几年里,于秀的家庭素质教育报告会举办了大大小小几百场,足迹遍布中国的大中城市。尽管家长的热情都很高,但她仍然觉得有些遗憾,因为在家庭素质教育领域觉醒的父母还是太少了,平时很少注意对孩子进行生活的教育、爱的教育、品质的教育,而一心一意为了把孩子训练成拿高分、考大学的“工具”的父母,仍是目前家长群中的大多数,这种现象经常让于秀感到无奈,甚至几乎想要放弃对中国人家庭素质教育的努力。“我曾经跟许多家长交流过,对他们强调的所谓越来越激烈的生存的竞争我也是相当认同,可目前的状况是,我们的孩子在越来越能够有更过硬的生存技能的同时,却越来越不具备一个人最起码的生活能力、爱的能力,请不要认为我这是在危言耸听。看看我对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婚恋调查,看看这些或大龄难娶难嫁,或婚姻仅仅维持一个小时就宣告失败,或已成为人父人母却仍不明白责任为何物的年轻父母的经历和遭遇,你就会知道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欠缺了些什么?”

那么,为什么独生子女容易出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又在哪里呢?

于秀认为,综观今天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问题大多出在他们的家庭教育和外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上。就这一代孩子来说,小时候,他们在家里成为备受宠爱的小皇帝、小公主;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后,他们当中许多人又被称为“月光族”、啃老族、寄生族、丁克族、丁狗族;现在在网络上,所谓的奔奔族、快闪族、醋熘族也大多数是这批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独生子女。

这些所有的称呼看上去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却没有什么区别,无非是说这是一个社会压力最大的,但同时又最被自己的欲望与自我意识所牵绊,喜欢张扬、喜欢消费,却不喜欢被约束和控制的特殊群体。

其实,不但是中国,国外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独生子女问题。在100多年前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曾经提出过一个令人惊讶的观点――“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病”,因此,在那个时代,甚至普遍把独生子女当成“问题儿童”来对待。后来,经过了100多年对独生子女的长期研究,也有一些美国学者完全了独生子女存在特异性的说法。他们认为,只要给予独生子女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足够科学的父母养育方式,独生子女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性,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我们一直担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独生子女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儿童”的后备军,只要给予他们正常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他们会成长得非常顺利。而且,将来在融入社会的程度上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父母的干预是一种破坏

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而婚恋,比别的问题更重要。

因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伪装的,即使是求职这么重要的事情也是可以伪装的,甚至可以伪装很长时间,但只有婚姻是伪装不了的。平时我们看着很好的一对夫妻,时间不长就离婚了,为什么两个人舍不来,给婚姻和家庭造成了伤害呢?就是因为在婚姻和家庭里每个人都不想再伪装自己,都表现出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社会上有压力,如果在家里还不放松就太累了。但是如果两个人都强调自己的个性,都像个小孩子一样互相不包容,就会导致婚姻的破裂。因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婚姻却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所有不适合婚姻的东西都会暴露出来。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得甚至是不屑于去包容,合就合,不合就分手。这导致了“80后”离婚率在不断上升。结婚不到一年就离婚的,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虽然说这不见得是坏事,因为人们都在追求婚姻幸福,不愿委曲求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不断地裂变,整个社会也会风雨飘摇。对个人来讲,不管你是什么理由结的婚,离婚都会给双方造成程度不同的伤害,这种创伤的治愈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可能是:一生。

在婚恋态度方面,这些“80后”的孩子,与“70后”、“60后”也完全不同。

本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可吃着洋快餐长大、自我意识强烈、缺乏生活能力、曾被自己父母宠为“小皇帝”、“小公主”的这第一代独生子女似乎在人生的这个阶段遇上了“瓶颈”。举目望去,我们的身边大龄男生比比皆是,“三高”女生处处都有,他们不是屡屡相亲屡屡扫兴而归,就是处处挑剔却错过了嫁人的最佳时机,即便是终于步入婚姻的围城,也常常因为相爱容易相处难而不断地风雨飘摇甚至速结速离,常常是男生还不到30岁、女孩还不到26岁,就已经有了婚姻离异的经历、步入了离婚族。

而根据于秀的调查,父母在独生子女的婚姻中发挥了不太好的作用。现在的家庭,男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的父母都把自己唯一的孩子的幸福看得比什么都重,有很多父母几乎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用在了自己的独生子女身上,眼看年龄渐长的孩子在婚恋问题上屡屡受挫,当父母的也几乎操碎了心。托亲告友、公园相亲,能用的方法全用上了,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娶好嫁好,可事情的结果却常常难遂人愿。于是,孩子不快乐,父母也不幸福。据调查,已有高达43.1%的独生子女父母为孩子的婚姻大事着急、焦虑、担心,更有21.5%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孩子的婚恋交友需要父母的帮助。

其实,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对子女的疼爱也是一种干预。

有58.5%的父母把找学历高的、挣钱多的、经济条件好的当成了自己孩子物色婚恋对象的唯一标准。有一位父亲,替儿子参加公园相亲会时,开始没有人理他,有人告诉他:现在的女方不仅要男方家里有房,还要有两套,以此来保证小夫妻将来有单独的住房。于是,这位父亲只好又给儿子买了一套房子。可还是没有

姑娘的父母来询问,又有人告诉他:光有房还不行,还要有车,没办法,只好倾其所有,又买了辆家用轿车,这才有姑娘的父母前来交谈。

对对方经济条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女方。但是,于秀接触过的女孩子中,有很多表现很不好:缺少家教、拜金主义、没有礼貌,自我意识强烈,出口伤人。她要找的丈夫要同时兼备厨师、司机、钱包的功能,这个责任也在父母身上。有的女孩父母对男方的要求就是房子、车子、收入等等物质条件,然后还要说明自己的姑娘不会做饭、不做家务,是“嫁过去给人疼的”。于秀接触过这样一位母亲,40岁时生了个女孩,自然看成是掌上明珠,女儿从小长到大双手连水都没碰过。到现在结婚了,还得年迈的母亲每天往返于北城和南城给她做饭做家务。

于秀还认识一个家庭,有个男孩,也挺优秀的,在于秀采访他的时候他已经相亲106次了。这个家庭中,经常是一家三口一起活动,晚饭后一起看电视,周末一起出去郊游,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铁三角关系,作为第四者的女孩子很难来,谈恋爱也得在父母的眼皮底下进行。有一次,这个男孩与一个女孩交朋友,女孩子无意中看到男孩的工资单,随口说了句――你就挣这么点钱啊。男孩父亲听到了,就跟儿子说――这个女孩太粗俗。于是就分手了。结果,挑来挑去,到现在也找不到合适的。

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婚恋高峰期,现在再去追究他们父母的责任是不是有点晚了?

于秀认为,不晚。在独生子女的婚姻越来越成为中国婚嫁家庭主体的现代社会,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婚恋选择、婚姻经历以及他们的成长已经越来越具有“聚焦效应”,于秀正是想通过这样一种“聚焦效应”,让第二代、第三代或更下一代的独生子女的父母或独生子女本身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或体悟,进而让自己的家庭教育变得更科学、人性化一些,让独生子女成为会爱会生活会善待婚姻,更会珍惜婚姻的、拥有健全心理素质、成熟人格的一代人。

给孩子幸福的教育

历时两年,与上百位第一代独生子女的采访交谈中,于秀深深体会到了他们与上一代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幸福的寻找以及对幸福的期待是那么执著与坦诚。

曾经有一位国外的经济大师说过,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已不仅仅只是衡量这个国家的经济指数,更重要的评价是这个国家的国民总体幸福指数。“在经济大师都把幸福指数当成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有前途的今天,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双父母、每一个孩子都会把是否会获得幸福当成衡量自己人生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

于秀说,现在的家庭教育可能给了他很好的参与生存竞争的技能,但却欠缺了让他或她能够成为一个好丈夫或者好妻子的智慧,现代社会的父母可能给自己的独生子女提供了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但却从来没有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珍视,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最重要品质。

每当这种时候,于秀都会轻轻地建议他们:幸福一定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驾驭这种能力的品质,它无法给予,更无法继承。想要得到幸福,你一定要懂得给孩子一种可以获得幸福的教育,让他的人生从一开始就与这种能力结缘,让这种品质伴随孩子的成长,这将是家庭和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大贡献,也将是能够获得幸福的唯一途径。其实这并不难,只要你是真正爱孩子、懂得爱孩子的智慧的父母。

上一篇:“夫妻店”奏响和谐曲 下一篇:贫穷只是感觉,快乐才会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