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十一五”项目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5-18 08:59:14

对 “十一五”项目建设的思考

对 “十一五”项目建设的思考

“十五”计划实施以来,我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了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发展和特色产业的扩张,商贸流通活跃,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崆峒区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我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描绘了宏伟蓝图。《规划》纲要体现了项目支撑的原则,力图通过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__区“十五”时期项目建设回顾

“十五”期间,我区经济增长仍然依靠投资拉动,全区共实施百万元以上项目308项,共签约项目182项,引进资金13.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4.01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成为建国以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最多的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拉动gdp年均增长在3个百分点以上。一是项目建设促进了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先后建成了城区自来水5万立方米/日供水扩能、崆峒山基础设施国债一、二期、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区供水老化管网和城乡电网改造、西郊文化广场、人民广场改造、柳湖公园改造、市二院住院部大楼、平凉三中迁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南环路、柳湖路、平华路、平镇路、平高路、崆峒风情大道等道路建成通车,全区油路总里程达到247公里。建成了世纪金鼎、新民商厦等一批大型商贸设施。新建、改建校舍面积19万平方米。完成退耕还林34.8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22.8平方公里,建成北山防风林带11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至3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6%,绿化覆盖率达到23%。新修颉河灌区改扩建、二期人饮等水利设施127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1万亩,累计达到21.18万亩,解决了7.3万人、2.25万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五年共建容量万人以上的小区10个,建成成套住宅102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比“九五”期间增加了6.4平方米。

二是项目建设促进了肉牛、商贸和旅游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通过实施“千百十”工程、部级秸秆养牛示范市、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开发等一批项目的带动,使黄牛饲养量达到24万头,较“九五”末增长36.4%。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42亿元,较“九五”期间增长了20.1%。建成了西开牧业和景兴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填补了全省无精细牛羊肉产品深加工企业的空白。峡门福利制革厂通过实施犊牛皮、漆皮革生产线、整张牛皮鞋面革生产线等技术改造项目,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鞋面革生产企业,跨入全国乡镇企业500强。“雅虎”、“陇上明珠”、“景兴”等品牌享誉省内外。实施了崆峒山基础设施建设一期、二期国债项目,开发了太统森林公园,建成了柳湖公园、宝塔公园、圆通寺生态公园、东湖公园、西郊文化广场等一批新景点,极大改善了我区旅游环境。“十五”期间,全区旅游人数年均以8.2%的速度递增,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30.6万人(次),创旅游总收入8.72亿元,与“九五”相比,分别增长39.7%和85.9%。实施了柳湖物资建材市场、四中巷市场、国际家具汇展中心、世纪金鼎、义乌商贸城、百兴大厦、新民商厦、天丰家具城、西北机电城、百信超市等一批商贸设施项目,建成了专业批发市场、扩大了商流业辐射半径,提升了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地位。20__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48亿元。与“九五”末相比,增长97.5%,商贸服务业成为吸纳城镇就业的主要行业。

三是项目建设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扩张。先后建成了平凉火电三、四号机组、佛明制药、“雅虎”双百万制革、宝马纸业、祁连山水泥等一批骨干企业,全区初步形成了能源、建材、食品酿造、制革、造纸、医药六大工业体系,工业经济明显增强,二产年均增长19.1%,比重上升了5.4个百分点,使二产占gdp的41.76%,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二、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推动“十一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要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增长两位数,就是要加大项目建设的力度,保持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

(一)项目建设面临的宏观环境

首先,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践行,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将更加强调推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和逐步消除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体制和改革障碍,将为我区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宏观战略环境; 其次,我区将进入建国以来重大项目建设最密集的时期。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特色产业开发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国家投资的支持,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将实施银武高速、平定高速、平西铁路及平凉火电厂二期建设、750kv超高压输供电工程等国家、省上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近百亿元,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我区将形成通达兰州、西安、银川三小时高速公路网,30分钟实现乡镇与高速公路对接的便捷条件,将有力地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第三,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有利于我们更加广泛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面推进我区开放型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第四,知识经济方兴未艾,新一轮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梯度转移,将为我区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承接新的产业,扩张经济总量带来新的机遇;第五,“九五”计划、“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市场经济的历练,全区上下发展能力,创新能力,求高求强意识大为增强,特别是全区上下已经形成了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经济社会发展内力将被进一步激发。

(二)项目建设的重点

“十一五”时期,我区在项目建设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国家投资和招商引资项目两手抓,大中小项目一起上”的思路,在重点抓好生产型项目的同时,实施好道路、卫生、 教育等公益型项目。到“十一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0亿元以上,年均达到35亿元以上,拉动全区经济总量快速扩张。重点在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工业项目和城建商贸项目上实现四个突破。

一是要在重大工程建设上实现突破,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十一五”时期我区要做好上下联动,协调配合,抓好15项投资过亿元的工程建设,总投资超过120亿元。重点实施平定高速(崆峒区段)、西平铁路(崆峒区段)、平凉电厂二期、750kv超高压输供电工程、15万吨醋酸生产项目、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世行贷款肉牛产业化项目、奶源基地、城区天然气工程、新世纪连锁配送中心、峡门优质气煤开发、崆峒山旅游景区扩建、通乡公路、热电联产项目、吴岳物流中心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与西洽会、兰洽会、广交会等商贸活动,争取列入规划的重大工程早日签约、建设。积极探索市区共建大项目、联办大企业的路子,实现共建、双赢的目的。

二是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区项目建设要围绕“五带两区一园”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辐射带动全区农业产业升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重点抓好通乡油路、安全饮水、“村村通”、卫生、教育、生态移民、小康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

(1)大力实施通乡通村油路项目。“十一五”期间,要实施平索公路、平西公路、平麻公路、平香公路等15条县道;实施四十里铺镇——石碑山、三天门——太统林场等7条乡道;实施长沟门——观音殿、寺沟——g312线等13条村道,提升县、乡、村三级道路的技术等级,大力改善全区交通条件。到“十一五”末,全区农村公路累计达到四级以上635.89公里,总投资超过4000万元,其中:油路414.85公里,通乡率100%,新建、改造乡村公路166.1公里,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面达到60%以上,形成与西安、兰州、银川三小时交通圈和30分钟接通高速公路网的便捷交通条件。

(2)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十一五”期间,要实施17个乡镇144村、738个社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4.05万人的饮水安全,实现全区3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化、自来水化。到“十一五”末,全部解决崆峒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使农村人口基本吃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放心水。

(3)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十一五”期间,要实施17个乡镇94个村电视村村通工程,总投资达到700万元,川塬区乡镇接通有线电视网,山区乡镇接通无线发射网。“十一五”末,实现全区电视网络全覆盖。

(4)大力实施卫生、计生、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实施农村卫生院改扩建、合作医疗、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学校危房改造、农民信息之家、ip宽带数据网和atm宽带数据网等一批和农民群众关系密切的公益型项目,切实解决农村的上学、就医、信息等突出问题。到“十一五”末,全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5%,儿童计划免疫率稳定在90%以上;彻底撤销村学、逐步撤销九年一贯制学制,区上建成体育运动中心,乡镇有体育场;宽带综合信息网对政府的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家庭宽带入户率达到40%,宽带上网率达到30%,中心村家庭入户率达到20%左右;计划生育政策兑现率达到100%,积极争取部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

(5)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整村推进和扶贫攻坚项目。“十一五”期间,要实施崆峒——太统自然保护区、土谷堆林区生态移民工程、节水灌溉、整村推进和扶贫攻坚项目,总投资超过6000万元,切实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的引导和管理,搞好农村社区规划,优化村庄布局,把农村的房屋、道路、绿化以及文化、卫生、体育、休闲等设施规划好、设计好,组织农民按规划改造老村,建设中心村,鼓励农民居住向新社区集中,全面开展村庄整治和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完善乡村服务功能,搞好绿化保洁,实现村落向农村新社区转变,明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到“十一五”末,全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638户,4068人;建成小康村215个,小康村达到85%以上,每年建成20个小康村,3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成新农村建设试范点150个以上,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

(6)大力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免里坪水库、水土保持、良种肉牛繁育场、奶源基地、平凉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泾河川高效蔬菜示范区等一批农业基础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将进一步提升农业整体生产水平。到“十一五”末,全区黄牛饲养量保持8%以上的增速,达到30万头,出栏15.5 万头,商品率达到52%,肉牛产量达到1.3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9000万元以上;蔬菜种植面积年均达到15万亩(春播、复种各7.5万亩),总产量达到24万吨,产值达到1.33亿元;新增果树经济林7.5万亩,泾河川区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25万吨,果品总产量达到3亿元。把泾河川区建成全省重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

三是要在工业项目建设上实现突破,快速扩张经济总量。“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壮大能源、建材、制革、食品加工、造纸、制药六大优势工业行业,大力发展 机械制造业,使我区成为全省最大的能源建材基地、制革基地,新兴的肉食品加工基地、医药基地、造纸业基地。积极发展煤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新的加工工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在20%以上,使二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50%,整个国民经济步入工业化发展的快车道。重点争取、实施平凉电厂二期、新型建材工业、福利制革厂技术改造、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液态奶生产线、造纸企业扩能改造、中药片剂、粉粒gmp生产线、生化制药、小儿输液生产线、15万吨醋酸生产线等一批工业项目。二十里铺工业集中区和西郊经济开发区是“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载体。西郊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二十里铺工业集中区以发展加工工业为主。按照园区产业布局定位,严把项目入驻关,实现集中区产业高新化。不断加大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使11个进园项目尽快达产达效,按照“引凤筑巢、滚动发展”的模式,以现有企业为基础,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工业集中区的投资占到工业总投资的90%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到限额工业企业增加值的80%以上。

四是要在城建商贸项目上实现突破,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按照人文化、生态化、市场化、新型化的要求和城市总体规划,做精、做优、做强中心城市。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泾河治理工程、南北面山绿化工程,建设“蓝天、碧水、青山、绿地”的新崆峒,使城市环境质量提高起来。要配合市上重点做好果园路以东至解放路以西的行政办公区、解放路以东至双桥路以西的文化教育区和二十里铺工业区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城市“四纵十横一环”道路网络建设,完成城区河堤治理、滨河大道修建,实施污水处理工程、集中供热工程和管道燃气工程,加快电网改造,加快崆峒大道和泾河路两个综合开发带建设,配套搞好居民住宅区水、电、集中供热、购物、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社区文化娱乐等基础服务设施。“十一五”末,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8%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居民洁净能源利用率由35%增加到70%。加快发展商贸业。要扩大商贸业流通体量,布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特色显明的畜产品、建材、果菜等大型专业市场或综合批发市场,加快零售商业网点调整、改造和提高。建设西城区、东城区、中城区、新城区商业中心区。支持新世纪商厦、世纪金鼎、平凉商城等一批商贸龙头企业,实现规模扩张,使其销售规模、赢利能力、网络控制能力得到提升,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到“十一五”末,建立和形成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商贸业增加值占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0%,平均年增长15%。坚持“大旅游”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使我区成为全省重要的人文生态旅游基地和国内旅游目的地之一。要加快旅游景点开发,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成1个5a级旅游区、2个3a旅游区、3个2a旅游区。组合优势线路,串连旅游景点,与周边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建立起大空间、大跨度、开放式旅游网,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区域合作,把我区的旅游业融入西、兰、银黄金旅游圈中。“十一五”期间,全区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

三、大力探索“十一五”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抓项目的发展意识

在项目建设中,始终坚持把项目作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坚持“大小并举、各类并重、大的不放松、小的不放过”的原则,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中小项目少、“三高”项目多、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坚持研究项目,不断提高抓项目的水平。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地方、银行、企业合作共赢的融资平台。准确把握投资导向,积极寻找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资金投向、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对接点,组织争取一批辐射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要盘活国有资产,积极吸引和利用国外贷款,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加快建立资本市场,建立现代融资方式。支持保险、证券业发展,加快建立资本市场,运用bot、tot等多种融资形式,构建适应我区发展,市场要求的投融资机制。

(二)建立健全项目建设责任制和激励机制

要继续实行县级干部“五个一”工作责任制,成立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社会事业和旅游产业化五个重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项目工作的指导、协调、考核和重大项目工作的研究和争取。对列入全区重点调度的项目进一步明确包扶领导和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年度建设目标。根据年度重点工作考核结果,严格兑现经济目标责任书,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调动全区各级各部门对项目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要逐步完善争资金跑项目的工作机制。由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对纳入全区重点调度的建设项目实行月调度、月分析、月通报制度,及时充实项目库,对全区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掌握项目建设和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打破经济部门和非经济部门的界线,安排所有区直部门、乡镇和开发区向上争资金跑项目计划,建立全社会争项目引资金机制。

(三)把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招商引资作为重要的筹资方式

国家的政策扶持和投资支持,仍然是“十一五”期间我区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深入贯彻国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用足用活国家西部开发、财政、税收、农业各项有利于发展的政策,要争取省上和国家对我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的更多投入。要加强产业政策的研究,要争取使我区的特色产业发展进入上一级规划,得到省上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区“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重大建设项目,大部分通过招商引资才能实现,招商引资方式也成为建立投资多元化机制的主要方面。要建立起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大力探索有效招商引资的运行机制,有力地激发和聚集民间资本,最大限度地吸引外部资金、技术及其它要素,加速开发优势资源,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一是完善二十里铺工业园区和西郊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十一五”时期,要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园区东西道路建设工程。同时要制定一系列灵活、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创建“特区环境”。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认真执行《崆峒区鼓励争项目引资金奖励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收费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认真推行“一站式”办公、“限时服务”、“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和“首问负责”等制度,牢固树立“人人有环境、事事有环境、处处有环境”的理念。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纳入全年综合经济工作考核范围,进行重奖重罚,对在项目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要提拔任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全区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十一五“加强团员意识教育”政治学结体会 下一篇:关于我县“十一五”和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