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弟子规,奏响三部曲

时间:2022-05-18 07:22:06

诵读弟子规,奏响三部曲

【摘要】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本文从日常教育、环境熏陶、家园互动三方面阐述了诵读弟子规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日常教育 环境熏陶 家园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28-01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弟子规》阐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世和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诵读《弟子规》全面提升了孩子的道德思想水平和人格素质,为幼儿的修身养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日常教育――浸润心灵

《弟子规》侧重于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行谨慎讲信用,对他人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学习有仁德的人,多学习经典文化艺术知识。对于塑造孩子聪慧乖巧、品行端正大有益处。通过趣味故事的讲解和互动,更能让启蒙学习的孩子容易接受。

1.常诵读,常亲近。

《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孩子们易读易记,感兴趣。为了让孩子常诵读,常亲近。在幼儿早上入园时我们会播放一段经典曲目,通过吟唱,巩固对《弟子规》的理解,午睡时听几句关于《弟子规》的经典故事等等。再如,利用课间阅读走廊活动,和孩子一起读一读弟子规,讲一讲经典故事。散步时和小朋友一起哼一哼经典语句等。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喜欢上了《弟子规》,孩子们通过常诵读、常亲近对《弟子规》更加熟悉也学到了很多本领。

2.讲故事,多浸润。

故事是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一扇窗户。听故事不但对发展语言能力有好处,而且在故事中孩子学会真善美和假丑恶。故事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孩子的想像力。我们在学习《弟子规》的时候,结合弟子规中的小故事,便于幼儿理解句式的意思。例如:教学第二章“出则孝”这一内容时,可出示下列形象: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像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通过有趣的故事讲解、互动让孩子知道了父母养育我们花了很多心血,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孝敬父母。

二、环境熏陶――循循善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中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环境的创设上,我们以孩子的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环境的互动作用,通过环境让孩子爱上《弟子规》,同时给孩子提供动手、发挥潜能、展示个性的空间,使班级环境充满生机,也更有利于《弟子规》的学习。

1.小环境,巧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中指出:“环境是幼儿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有时是活动的开始,有时是活动的延伸。为了引起幼儿对《弟子规》的兴趣,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我们常常将幼儿所要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荷花尖尖角,形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形式。在班级内利用版面 ,布置图文并茂的《弟子规》典故。平时利用课件和幼儿一起学习《弟子规》,总之“经典”并非灌输式的教育,而是融合在教室点点滴滴的环境中。

2.大环境,多熏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作为一家主打“国学”课题研究的幼儿园,幼儿园提出了“经典浸润活动”的教学目标,通过环境、幼儿的交互作用,让孩子多熏陶使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身心得到了愉悦。使幼儿园的环境结合《弟子规》真正“活”了起来,成了孩子成长中的“隐形教师”。

三、家园互动――彩虹之桥

家园合作是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在这方面,家园双方应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好的家园关系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行为,培养学习毅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世和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

1.手拉手,共成长。

重视家长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教育,让他们和幼儿一块儿成长,向多元化发展。

为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我们让家长真真切切地参与到活动中。例如:我们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重点在家解读《弟子规》中家庭教育的内容。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亲子互动方式等情况,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此外,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利于教师了解情况,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像“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家长也经常说孩子通过学习明白了很多道理、变得懂事了。令老师感动的是家长的认可,家长总给我们讲一些孩子自从学习《弟子规》后的变化,小丽妈妈说,有一次家里有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通常这种情况下大的肯定是我的,小的是孩子的,一般没有爸爸什么事。但是我发现孩子不吃,问她为什么,她却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孩子爸爸听了非常感动。《弟子规》在孩子心中是正义的化身,道德的典范。

2.心连心,一家亲。

良好的家园关系在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和幼儿园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所以我们还利用身边的家长资源,请家长来我们班进行讲述活动,总之,良好的家园关系不仅是密切教师――儿童――家长间关系的纽带,还可以带动三者的共同成长与提高。《弟子规》是用真情来教的,教学要创设情境,最好办法是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讲到“出必告,反必面”时,我们班上的家长妈妈就通过扮演母亲和孩子,让孩子们观看。孩子们在观看之后,就明白“出必告,反必面”的含义了,从而学到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再比如“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为了便于幼儿理解,我们请家长根据意思进行了故事创编。让幼儿明白了清晨起床后,必须洗脸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诵读经典、国学启蒙”让孩子从小接触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在浮躁心、功利心横行的今天,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

上一篇:预设 生成 机智 下一篇:小型水电项目投资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