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时间:2022-05-18 06:36:46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高中学生、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

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同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无论在经济、教育、生活和宗教等方面也越来越频繁地进行跨文化的交流。近年来我国的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随着新教材的广泛使用,英语越来越重视文化背景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英语文化因素,它的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等均大量涉及英语文化知识。

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目前广大英语教师已开始意识到外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的必要性,单纯地培养语言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课堂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主阵地。

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认识:现行的中学英语新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还具有趣味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应打破传统意义上每节课只教单词、发音、语法等应付考试的教学法。打好英语基础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才是现代英语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为此,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语言交际教学法。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英语语言的结构,还包括表达日常生活中的语句。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通过句型与情景结合来学习英语。

语言交际教学法的语言理论基础是它把语言看作是交际。既然语言是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那么教师就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动作、语言和音乐等教学形式是不错的选择,在交际教学法中配合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有助于体现多样的教学模式,学会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例如“free talk”的形式,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外语的交际氛围。例如选修4 Unit 4 Body language 进行角色扮演(Role play) 情景 Situation:They hadn’t seen each other for two years. Now they meet at a party. Roles: two friends要求表演的学生适当加上体态、表情,做到热情自然,观众学生则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评价内容通过安排学生的个人探索、合作学习、讨论等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采用师生交流方式导入自然亲切,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气氛,同时让学生了解身势语的有关内容。

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课文的文化背景,进行有关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知识的导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学习选修10 Unit 2 Shakespeare’s play :King lear时,我让学生进行信息查找预习。学生不仅查到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还了解到作者莎士比亚的生平、他的戏剧特色.通过课前查找、课堂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在分享文化大餐的同时既加深了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如何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笔者首推“对比法”。同样在Unit4 Body language阅读篇章Body talk的教学中,了解在各国相同身势语所表示的不同交际含义。增强对中外“身势语”差异的敏感性,培养世界意识;通过学生的学习,借此机会给学生留下第一个任务:Task1: In our everyday life, by which ways can w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然后通过展示图片给出线索,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刺激,自然导入本课主题――身势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来了解不同国家的肢体语言。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不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在对比中发现和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增强了文化敏感性,逐步形成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二、英语语法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语法主要描述词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及词法和句法规则。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例如:英语词汇的曲折变化有动词的时态、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等,但这些在汉语中却没有,因而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英语教师在教语法时应注意英语语法的心理因素,让学生懂得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惯用语。成功的交际除了依赖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外,还要注重隐含在该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因数及文化背景知识。由于英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其所属的文化背景也是不相同的。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由于受母语思维定势的影响,忽视英汉表达方式的差异,从而造成汉语式英语的错误。例如:招待客人吃饭时,中国人为了表示好客,常常反复说“请多吃点”。但对英美人则不宜说“Please eat more.”,因为他们不习惯这一套。 “Would you like a little more ”或“Help yourself.”,这样不至于觉得你有“强加于人”的意思,而且英美人一般不习惯别人一味的给他加菜,再比如一题交际用语:― How beautiful you are in your new dress!我们中国人对别人的表扬、夸奖常常显出一种恭敬、谦虚的样子而不敢接受Just so-so.I'm not beautiful,I don't think so而英美人总是说“Thank you.”、“Thanks.”、“Manythanks.”、“That's very kind of you.”、之类的话表示乐意接受。这就充分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法不同,语言表达不同,句法结构也随之不同。

三、电教手段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氛围

电教媒体具有设备电器化,教材形声化,表现手段多样化等特点,在教学之前,教师精心设计,运用电教多媒体导入新课,它所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形态,会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奋点”。 充分利用一切直观教学手段,创造出让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环境氛围。教师可根据所教课文的内容收集和选择一些涉及相关文化的电影、录像、图片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英语国家日常生活情景,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生物学概念的传递 下一篇:《那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