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口梆子”音乐唱腔、打击乐

时间:2022-05-18 09:33:14

发展中的”口梆子”音乐唱腔、打击乐

植根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张家口地域人文环境中的口梆子,自其于清康乾年间兴起生成,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经过长时期发展,口梆子成为了综合艺术元素与构造完善俱备的成熟的地方戏曲剧种。

一、音乐

音乐是戏曲的核心,张家口市口梆子剧院于2008年1月9日成立以后,相继排演了大型“口梆子”剧目《铡刀下的红梅》《合符釜山》《成败萧何》等,音乐设计可谓创新不断。如《铡刀下的红梅》运用山西民歌“交城的山”来贯穿整场戏的音乐,我们音乐创作者吴同老师等口梆子、山西民歌两者巧妙地融在一起,旋律优美动听,唱腔大胆创新,争取通过精品剧目来立足口梆子音乐,要让当地观众喜欢口梆子,音乐工作者要不断进取,创新作出老百姓更爱听,更爱看的口梆子剧目。

新编历史剧《合符釜山》的音乐更令人耳目一新,开场和过场都不以传统曲调过度,而是朗朗上口的戏曲歌声悠扬深远的曲调丰富了口梆子音乐元素。

为了突出远古战争的气势,加入了大型战鼓,鼓手的击打,打出了震憾力,体现了古代战争场狼烟滚滚、惨烈无比的场面,同时也打响了口梆子音乐向前发展的决心。戏歌战鼓的同时表现即描绘了黄帝蚩尤的雄心,又是口梆子音乐创作者的新安突破,同时也给发展口梆子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口梆子剧院一团移植京剧《成败萧何》,在音乐创作方面完全采用的是变调演奏法,由G调变为D调,主奏乐器二胡由25变为51演奏的效果非常好,听者悦耳,旋律优美,吻合剧情所需,又能够体现口梆子音乐的独特性,这段音乐是全剧的灵魂充分表现出了萧何韩信的内心,情感世界。口梆子剧院建院两年以来,我们通过这三个优秀剧目使口梆子音乐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张家口的老百姓也逐渐地以张家口地域特色文化为基础来创作丰富我们的口梆子剧种音乐。

二、唱腔

口梆子音乐属于板式变化体,以清商乐七声音阶征调式构成主体旋律,包含着宫调式和商调式的音素,互相结合转换,使曲调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唱腔以[头性][夹板][二性][流水][介板][滚白]七种基本板式构成,此外还有“腔”――[三倒腔][五花腔]等等,与中路梆子相同。但是,口梆子的板式、调式和声腔一直是处于革新变化中,特别是建国后,为了解决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与新的戏剧内容不相适应的矛盾,为了处理好继承与借鉴的关系,以及使引入的其他剧种、民歌、民调的音乐元素与口梆子声腔音乐本体交融无隙,对口梆子声腔音乐多有改革。特别是1984年以来创作并先后晋京演出的《龙城二娇》《太阿剑》《梳妆楼》《天漠滩》等剧,声腔音乐创新程度更大。唱腔革新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打破各种板式传统的组板套数,灵活整合;二是改革引唱伴奏的“过门”,变换传统唱腔过门的节奏与尺度;三是吸纳外来戏曲声腔元素和民歌俚曲,使之与本剧种声腔如缀天衣,成为新声;四是创造新板式,如《梳妆楼》剧中萧太后所唱的“抒情慢板”和“剁板”则为新创。为有上述这些革新,形成了既丰富规范又多元融汇、自然流畅、新奇优美且地方韵味浓郁的口梆子声腔音乐形态。

什么是口梆子,近两年这一直是大家所争论的问题,口梆子剧院坚持走自己的路,根据狼山班前辈老艺人留下的宝贵唱段来改革创新张家口的梆子腔。建院以后,口梆子剧院领导、音乐剧作者、全体演职员遵循艺术发展规律,树立剧院品牌精品剧目《铡刀下的红梅》、《合符釜山》、《成败萧何》都是较成功的口梆子艺术精品,这三个剧目在唱腔方面基本能够代表张家口的梆子,演出后,广大观众比较认可,观众反映我们的唱腔和山西本土晋剧是有所区别,观众给予了充分肯定,这说明音创者吴同、张玉平、刘桂兴、吴际广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口梆子唱腔改革初见成效。

《铡刀下的红梅》是口梆子剧院建院后排演的第一个剧目,吴同老师在音乐唱腔创作方面开拓思路,寻求树立张家口的梆子腔,拖腔结合山西民歌“交城的山”即体现了口梆子,又保持了故事发生地山西当地的地域风味。特派员在庙里的一段唱腔更具有口梆子特色,唱腔委婉动听节奏抑扬顿挫。

通过这段唱腔,给男演员在今后的口梆子演唱中寻找出新的演唱方法。

2009年8月,我院排演了自编自导历史剧《合符釜山》唱腔设计,继《铡刀下的红梅》之后又有新的突破,板式、调性都有变化3/4拍,G调、F调,在《合》剧中都运用的非常到位,使不同的演员都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口梆子的发展就是要多元化、多调式,根据演员的自身条件来创作适合每个演员的唱腔。立足创新是根本,《合符釜山》中的唱腔就证明了这一点唱腔,音乐是一个剧种的灵魂,发展中的口梆子通过《铡刀下的红梅》、《合符釜山》、《成败萧何》这三个剧目的唱腔音乐创新表现,为发展口梆子奠定了基础,同时张家口的老百姓也逐渐认识了口梆子。

三、打击乐

打击乐也称“锣经”,是口梆子伴奏音乐的骨架和剧种音乐构造的支撑点。锣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起唱锣鼓,如“七锤子”引头性、夹板等板式起唱;另一类是身段锣鼓,如“四击头”“乱家伙”,衬托舞蹈动作使用。此外还有开场锣鼓,如“头通”“二通”。口梆子艺人对锣鼓经多有改造,比如将京剧锣鼓点“四击头”“上天梯”“战场”“水底鱼”“走边”“起霸”等经过改造用于口梆子伴奏,成了口梆子打击乐特殊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铡刀下的红梅》《合符釜山》《成败萧何》中全部采用京剧打击乐来伴奏,它与晋剧打击乐有很多不同点,伴奏口梆子有很大的优势,不受调式的限制,这样使每个演员能够较好的发挥自己的嗓音,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来定调,所以用京剧打击乐更能对口梆子的长远发展具有极积的意义。

打击乐的伴奏方法它的随意性很强,可以单独伴奏也能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衬托音乐的表现力,《成败萧何》唱腔前奏运用的合情合理。

发展中的口梆子打击乐,坚持两条腿走路,即不脱离口梆子打击乐的特点,同时又不保守,充分体现口梆子在打击乐运用方面的灵活性.比如最常用的”皮头”,用京剧打击乐来演奏就需要,京晋两者结合,如:打、仓才、才……打、仓才、仓才这种打法也是对口梆子打击乐的改革创新。其它打击乐“音锣、风锣、疙瘩锣、楠梆子、铜玲、马玲”等,都是很有特色效果的打击乐器。它们的运用非常广泛,独奏、合奏、伴奏,都能够很好的完成剧情所需要的特殊效果。发展口梆子打击乐需要这些辅助乐器的点缀。

唱腔、音乐、打击乐是树立口梆子艺术特点的根本,发展口梆子艺术的道路还很漫长,在今后的创作中,音乐工作者,更需要加倍努力,力争寻找出口梆子的根本艺术特点,通过创作口梆子艺术精品来立足,为树立张家口听地方剧种“口梆子”积极探索,努力工作。

上一篇:小号学习中气息、唇与口腔的结合 下一篇:戏曲艺术:由传统走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