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05-18 06:14:32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就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笔者长期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设计中突出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的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为创造性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把亲切、任性、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并用富有情感、生动、风趣、幽默地语言带入神圣的课堂氛围中去,教师要尽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教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问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使之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发言权不为少数人垄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误也要从不同方面进行表扬,尽量做到不批评,以免挫伤他们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讲十减九的题时,我创设了“兔妈妈踩了13个蘑菇,小灰兔拿走9个,还剩几个?”先让学生用表演形式用学具进行操作,待学生表演后,问小灰兔拿走9个以后就怎么样?(少了)13个蘑菇少了几个?还剩多少个?少了和去掉应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有意地提出问题目的在于激励学生通过表演操作再尝试中探求知识。学生在操作学具时,教师巡回检查辅导,引导学生结合操作过程进行充分讨论使学生获得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思维活动步步深入。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活动中开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良好环境,充分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摸一摸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生动、活泼、有趣,又帮助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形成概念、发展了思维,在操作中应大胆放开操作形式,更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四、在教学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32400吨,今年前五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这个水泥厂今年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

解法一:预计今年的水泥产量为:32400÷5×12=77760,今年可比去年增产:(77760-32400)÷32400=140%。

解法二:设去年每月的水泥产量为“1”,则去年的水泥总产量为“12”,今年前5个月的水泥产量即达12,今年的水泥产量应为:×12,因此今年的水泥产量将比去年增加:(×12-12)÷12=140%.或×12÷12-1=140%。

通过一题多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通过总结,可揭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达到增长学生智能的目的。

总之,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素质教育之教育质量 下一篇:现代师生关系引发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