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5-18 12:45:06

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析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时,对照组病患以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而实验组病患则以小骨窗开颅手术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同时观察2组患者救治有效性。 结果 实验组病患治疗7 d以后,其血肿体积是(19.02±9.98)mL,治疗14 d以后,其血肿体积是(11.55±7.93)mL。同时,实验组出现1例并发症,占2.86%,对照组有9例,占2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0(a)-0106-03

Clinical Analysis of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QIAO Xiao-bo, LIU Hui-xiang, SHEN Niao-song, JIANG Fe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jiagang City, Zhangjiagang, Jiangsu Province, 215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dmitted to and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in this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December 2014 were included and randomized to undergo stereotaxic punction and aspiration of hematoma (the control group, n=35) and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5).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hematoma volume was (19.02±9.98) mL and (11.55±7.93) mL 7d and 14d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 case of complication was fou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unting for 2.86%, and 9 in the control group, accounting for 25.71%,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urgical treatment; Effect

高血压脑出血本身属于高发性病症,在心脑血管类疾病中占有较大比例,不仅发病率非常的高,而且其发病机制呈现出复杂性特征,通常以小脑、壳核、脑干以及丘脑等器官为好发地,且会对机体中枢神经带来一定影响,在拖延救治时间的情况下还可能会诱发微动脉瘤等并发症,所以引起了大范围关注[1]。该研究将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间收治的70例病患分成2个小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救治有效性的基础上,重点寻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病患临床指征的治疗方案,期待能够成为后期高血压脑出血病患接受系统性救治时的参考指标,从而提升其救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随机选择该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患,将其分成2个小组,实验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1.2±6.4)岁,出血量30~120 mL,平均(70.5±4.3)mL;对照组同样35例。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1.5±6.6)岁,出血量31~120 mL,平均(70.2±4.4)mL;由于两组病患在各项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值得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以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麻醉给予局麻,术前根据患者CT扫描定位标记作手术切口,应用立体定向原理,穿刺点为血肿中心距头皮最近点,应用三孔硅胶细软引流管置入血肿中心,缓慢抽吸血性液体后将其固定,并向血肿内注入尿激酶2万~5万U,每天观察引流的情况做好记录,在引流5~6 d后将引流管拔出,并复查CT术后7 d进行拆线处理。

实验组:以小骨窗开颅手术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

①给予病患全身麻醉,取病患仰卧位,并以肩垫适当提升其肩部,将其头部固定于健侧,确保血肿部位可以充分暴露。

②于病患而前为入路作切口,同时在其颞骨位置钻一小孔,借由铣刀作十字切口,保证切口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是5 cm、4 cm。

③于脑镜下给予病患作开脑窗,其长度和宽度均控制为2.5 cm,给予病患大脑的动脉分支有效保护,同时对其血肿进行充分吸除。

④出现病患出血位置是小脑或者是枕叶,予以手术时需要选择与血肿位置相对较近的地方作为入路,通过给予病患开颅手术使之血肿得到清除以后,再结合病患临床指征予以抗生素治疗,提前预防出现任何感染症状。

1.3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该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2组病患临床效果对比

实验组病患治疗7 d以后,其血肿体积是(19.02±9.98)mL,治疗14 d以后,其血肿体积是(11.55±7.93)mL。同时,实验组出现1例并发症,占2.86%,对照组有9例,占25.71%,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2,P

表1 2组病患临床效果对比(x±s,mL)

2.2 2组病患生活能力状况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26例(74.26%)病患生活能力达到一级标准,7例(20.00%)达到二级标准,2例(5.71%)达到三级标准,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2组病患生活能力状况对比[n(%)]

3 讨论

基于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而言,其治疗方案涉及到保守治疗以及开颅治疗等,这些治疗手段在发挥其功效的同时,各种弊端也随之出现,不仅不利于提升病患愈合效果,同时还可能会引起并发症,所以并未受到青睐,而脑外科手术则可有效处理这些问题[2]。

较之传统手术而言,小骨窗开颅手术除了操作时间较短以及止血较为彻底以外,其定位也非常准确,可以在直视下对血肿进行清除,对于病患脑部附近组织也会产生保护作用,使之不易损坏,同时还能防止因颅骨钻孔所引起的损伤情况的发生,对于传统手术呈现出来的缺点起到弥补作用,使用效果极其突出[3]。与此同时,脑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程序中,病患血肿的中心属于其手术中点,开颅位置选择颅骨与血肿外之间的最小距离,清除完毕后再用弱电凝进行止血,能够防止病患遭受二次伤害,加之还可控制并发症,所以已经取得认可[4]。

该研究中,实验组7 d时血肿体积是(19.02±9.98)mL,治疗14 d以后,其血肿体积是(11.55±7.93)mL,对照组分别是(23.06±11.33)mL、(18.77±9.66)mL。同时,实验组出现1例(5.00%)并发症,对照组有5例(25.00%),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此外,治疗后,实验组15例(75.00%)病患生活能力达到一级标准,4例(20.00%)达到二级标准,1例(5.00%)达到三级标准;对照组10例(50.00%)病患生活能力达到一级标准,5例(25.00%)达到二级标准,5例(25.00%)达到三级标准,均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需强调的是,高血压脑出血病患的出血机制呈现出复杂性特征,且发病后通常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开展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活动时,需严格把握手术时机,以发病后6~7 h为最佳时机,不但能够控制出血量,防止病患脑组织受到外界伤害,同时还能帮助病患在最短时间内回复其神经功能[7-8]。李胜利等人[9]的研究表明,基于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而言,以小骨窗开颅手术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治活动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征和控制其血肿体积,同时还能改善病患生活能力,所以值得在高血压脑出血病患后期治疗中进行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荣军,王晓峰,唐宗椿,等.63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及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57-61.

[2] 黄旅黔,龚明,王忠安,等.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治疗丘脑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预后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8):815-818.

[3] 詹传伟,郑仲贤,罗维平,等.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7):80-81.

[4] 李在雨,徐宁,陈大伟,等.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49-1251.

[5] 詹传伟,郑仲贤,罗维平,等.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7):80-81.

[6] 耿亮.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0):83.

[7] 王武祥.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安徽医学,2013,34(6):775-776.

[8] 吴广德.47例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3下旬刊):1329-1330.

[9] 李胜利,刘伟.47例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8上旬刊):4204-4205.

(收稿日期:2015-07-05)

上一篇:60例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治疗探讨 下一篇: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