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古城区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18 12:33:53

河南省商丘市古城区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商丘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四千多年的建城史和五百余年的重建史,本文从总体上对商丘市古城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概括,在深入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探究该区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古城历史风貌破坏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整体环境;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等五大对策,以期对商丘古城区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丘古城区;旅游;对策

一、商丘市古城区旅游资源概况

商丘市古城区有1500多年的历史、4000余年建城史,是国家公布的4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它是以商丘古城为中心,包括环绕古城的八关斋、侯方域故居、应天书院等景点共同构成的旅游区。

1.商丘古城

又称归德府城,始建于1503年,整个城由城郭、城湖、砖城三部分组成,其中城湖为圆形,内城为方形,形状如古代的钱币。城内有90多条街道交错分布,有东南西北四个门,城内地势犹如龟背。城郭之间是护城河,水下叠压着汉唐的睢阳古城、宋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旧址,现存的商丘古城已有480多年的历史,其格局被专家誉为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虽几经破坏,但基本保存完好,属国内罕见。

2.八关斋

八关斋为一栋宋代建筑,“八关斋”是佛教用语,含义是指僧侣要做到不杀生、不喝酒等八条戒律。八关斋里面存放着一个八棱的石幢,上刻有唐代书法名家颜真卿亲手书写的《唐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共计983个字,被誉为颜书中的精品和神品。

3.侯方域故居

坐落于商丘古城北门,为明末四大才子之一侯方域壮年著书之地,是一座明三间暗五间、前出后包、两层小楼结构的硬山式建筑。青砖砌墙,垄瓦覆顶,屋内有木屏相隔,门窗镂花雕空,庄重典雅,古色古香。

4.应天书院

位于商丘古城之东,北宋时期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也是唯一一个被皇帝亲封为“国子监”的书院,后由于洪灾、战火等自然及人为原因,应天书院破坏严重,现有的应天书院为2001年重建。

二、古城区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

首先,景区内环卫设施亟待完善。古城内主干道的卫生状况着实令人堪忧,街道上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严重影响游客的游览心情。古城内虽有专业的清洁人员,但清洁工作只在每天傍晚时分进行,这就造成白天时间古城内垃圾遍地,甚至部分街道未设置垃圾箱,游客和当地人居民所产生的垃圾随手丢弃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景区的美观。

其次,缺乏专业的旅游服务体系。整座古城只有南城门外有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且服务中心人员服务并不专业。既无统一着装,也无敬业的服务态度,甚至所使用的语言为标准的豫东方言,而非普通话。其它景点如:张巡祠、应天书院、八关斋等也只是在门口设一个售票窗口,进入景区则空无一人,既无导游图,也无指示牌,专业的讲解人员也鲜见,景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没有合适的媒介得不到诠释。

最后,景区对交通、商家经营等管理不规范。古城内主干道人车混行,各种私家车、电瓶车、三轮摩托车、自行车还有公交车把古城所剩无几的主干道堵得水泄不通,交通几乎处于瘫痪状态;行人甚至不能通行,机动车更是“举步维艰”,并且1200多米长的主干道只在最中间的部位设立两个交通协管员,这对于拥挤的交通无济于事。

2.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历史风貌破坏严重

古城内最能吸引人的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筑外,更多的就是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但要把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并非简单地实物陈设,而要有内容丰富、讲解生动的介绍或有更高层次的舞台剧或生动传奇的故事。如对于侯方域故居则完全可以把《桃花扇》做成舞台剧,演绎出一出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还有《张巡血战睢阳城》、《范仲淹求学应天书院》、《孔夫子讲学文雅台》等等。但现实中这些景点,要么是简单的实物陈设,要么还深埋于泥土中,尚未挖掘。导致一些景点缺乏旅游深度,游客一般游览完古城区的景点仅需2-3个小时。

古城主干道的南北街区,虽已改造为仿古街区,但行走在街道上,却感受不到古文化的内涵。街道两旁充斥着现代商业气息,商业环境与古城历史风貌不符,缺少历史氛围。街道两旁的店铺装饰有典型的现代气息,当地商贩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流动经营现象严重,极大地破坏了古城应有的古香古色气息。

3.宣传营销力度不够,当地居民缺乏旅游开发意识

由于受到观念,经费投入和专业操作水准等因素的限制,商丘古城的宣传一直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宣传形式单一,手段落后,宣传促销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大多数景点仍“默默无闻”,就连商丘本地人都不清楚。甚至古城内的居民也没有强烈的旅游开发意识,还仅仅满足于做小生意的“自给自足”的自我封闭状态,对政府开发古城旅游业持观望态度,未能积极的参与其中。

4.缺乏具有古城特色的旅游商品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六要素中任何一个因子的缺失或滞后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因此,作为六要素中的“购”就显得尤为重要。旅游者购买的商品要能体现这个地方的特色,具体到商丘古城区就要体现古城区的历史文化特色。但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街面上销售的主要为当地人的各种生活用品,很少有体现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专卖店更是寥寥无几,唯一一个能代表商丘古城的“大有丰酱菜”也仅仅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门店有售。

三、古城区旅游发展对策探析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整体环境

古城内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是构成古城历史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优化古城内外的整体旅游大环境,首先对主要的街道如中山南北大街、闹龙街、大型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整治,全面规划古街建筑风格,商业布局和街道内的广告、招牌,拆除一切脏乱差的违规违章建筑,并限制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流动经营;其次,抓住商丘古城棚户区改造的契机,把古城内的部分居民迁出城外,在古城外重新安置,缓解古城人口压力,并对各种车辆进出古城进行限制,以此缓解古城的交通压力;再次,设置完善的卫生设施,安排专业的清洁人员,分时分区的对古城实施清洁工作,确保环境整洁。

2.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古城区的旅游应该以文化为主题,主打文化旅游,把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势进行淋漓尽致的演绎,使游客从古城的一砖一瓦都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此首先要全面修复古城的大小街道、古建筑,在此基础上打造几条精品旅游线路。例如:以《桃花扇》为基础,推出逛古城,品明清爱情故事;以睢阳保卫战为基础,打造古城的古代军事游;以应天书院、文雅台为基础,推出古代书院游。商丘市还应让古城静态的文化“活”起来,如可以借鉴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大型实景演出的成功经验,将古典搬上舞台,推出《桃花扇》、《血战睢阳》、《应天求学》等舞台剧,将无形的文化转化为有形的舞台剧目,这样既可以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能提升旅游吸引力,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

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古城区的知名度

商丘古城旅游业发展缓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宣传、促销力度不够,造成古城“养在深闺人未识”,为此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首先从当地居民做起,提高他们对古城保护开发的意识,使每一个当地居民都成为古城旅游的宣传者;其次,商丘市还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做宣传,多参加旅游推介会,还可以通过举办或承办大型节事活动,使商丘古城走进人们的视野,进而起到宣传商丘古城区旅游的作用。再次,在旅游宣传中应树立自己鲜明的旅游形象,使游客对商丘古城留下深刻的印象。

4.积极培育旅游人才,提升景区工作人员的素质

旅游景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而具备专业技能的旅游人才对景区更是至关重要。商丘古城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应注重培育本土人员和引进外来人才,双管齐下。如可以依托本地的商丘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培育旅游专业人才,同时对古城区的旅游从业者应进行定期的培训,提升整个景区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技能,打造一个专业技能强、业务素质好、服务质量高的旅游从业队伍。

5.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在六大要素中能快速提高旅游收入的当属“购”环节。在经营好其他方面的同时加大对购物环节的开发,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此,商丘古城旅游区应大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又符合时代需求的旅游商品,刺激旅游消费。如对本地特有的大有丰酱菜、林河酒、民权葡萄酒,宋绣等名优产品应引进到古城区的旅游商品开发中。在旅游的开发中还应注重开发商文化、火文化、姓氏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并开设有品牌特色的旅游购物商店。

参考文献:

[1]杨东伟.商丘古城旅游区核心吸引力提升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商学院,2010.

[2]马佳.洛阳旅游的问题分析及其发展对策[J].市场论坛,2011(7).

[3]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六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4]高献涛.开发旅游资源振兴旅游经济[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5]宁现伟.商丘市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J].文化学刊,2013(6).

[6]刘同般.商丘市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及产业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7]魏清彩.商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2).

作者简介:陈伟霞(1985- ),女,河南许昌人,平顶山学院旅游与规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上一篇:“模拟法人”管理模式在烟草垂直管理体制下的... 下一篇:领导者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