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适与中国现代思潮》

时间:2022-05-17 08:48:05

读《胡适与中国现代思潮》

摘 要:近些年对于胡适思想研究的论文日益增多,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思想有其进步的一面,尤其是其对于青年人的关爱,对于自由与民主的见解在当时成为进步人士的标杆。研究胡适的思想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优秀人物,了解中国的各种思想文化撞击出激烈火花的时代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胡适;新文化运动;爱国主义

这篇文章是我对那个特殊的年代,对那一批爱国,有思想,有个性的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文学家的缅怀。政史不分家,对于历史的了解,对于历史阶段上的各种政治思想的了解,传承下来的不一定是能解决当前问题的学术思想,而是一种解决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的责任感,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传承。在我看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一方面是思想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中国人伟大精神的传承。

就像作者自序中所说的,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胡适是一个中心人物。他在学术研究上,政治思想上,社会改革上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胡适的思想在当时影响了一大批的青年人,可以说他像一个标杆式的人物,一言一行都足以形成一股潮流。在这本书中,作者为了全面的论述胡适这个人,让读者对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首先将胡适与同时代的有影响力的但是个性不同的几个人物进行比较,其次作者也谈论了自己对胡适的文学作品、他的政治思想以及还原了他在社会生活更真实的面貌,他对于亲情、爱情的观念。透过这本书,胡适不再是以前教科书上用几个词简单的概括的一个人,他不仅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是一个资本主义改良派,他变的更加的丰满,他的人格充满魅力,在他的身上充斥着新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印记。虽然这本书可能带有作者他自身先入为主的观念,但总体上来说,这本书对于胡适本人的还原是比较真实的,而且作者本人对于这一段时期的研究很是深厚,所以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作者分别将胡适与鲁迅、冯友兰、赵元任、梁漱溟和钱玄同作了比较,主要是从学术,为人,个人政治立场观点等角度进行阐述。但是因为他们都是同时代的人,所以他们之间也会有联系、交情或者是对彼此的评价,所以作者也算是对那一段历史进行了还原,给读者鲜活地展现了那一批学者的真实状态。在我看来作者每节都将胡适与一人进行比较论述是有他独到的用意的,在他挑选的与胡适进行比较的人,都与胡适有一定的瓜葛,要么在性格要么在学术观点要么在政治立场上能够与胡适有一定差别的,我认为这种写作手法非常好,每个章节看似是作者的无心安排,却在对比中一一凸显了胡适的个人特点。第二个部分则是作者对胡适的学术,政治思想的一个回顾以及评论。第三个部分在我看来更加的私人以及生活化,可以让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胡适。

在与冯友兰作比较的时候,作者指出胡适与冯友兰在选择中国应走何种道路时,意见是相反的,冯友兰是主张中体西用的,然而作为学者,冯友兰身上的政治包袱似乎更重了些,二人同是对中国哲学史是有着大贡献的人,胡适在学术上面就是踏踏实实的学者,冯友兰则有点像现今人们所说的那种“屁股决定脑袋”的学者,虽然对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并没有否认,但是作为一个学者,这样的品质却是不能让人苟同的,而胡适在这方面就好了很多,胡适是一个真正奉行“民主自由”的人,他在思想上是自由的。引用书中的一段话,“胡和蒋的关系虽谈不上融洽,但却是实的;冯对毛虽然是歌颂备至,但两人的关系却是虚的。”在这里将胡适与冯友兰相比,更衬出了胡适作为一个学者的品质高洁。在胡适与赵元任的比较中,看出了胡适性子中的保守传统一面,而这一面看着却又让人感到些许心酸并不是令人厌弃,确实胡适不够随性,他给自己的约束太多,他虽是一个新派人物,骨子里却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事情的做法便体现他固守传统的一面,为此也有一些人曾笑话他,他自己也自知,但就是摆脱不了,他与赵元任是很好的朋友,对于赵元任很多新派而随性的做法,多是给予鼓励,其实约莫内心也是羡慕的吧。

在第二大部分中,作者谈及自己对胡适的文学、政论的看法,算是比较公允。胡适在文学上的成就不如哲学上的,胡适的文字浅显易懂,却不粗俗,并且道理说的很清楚,但比方说他在小说上的造诣到底不如鲁迅,他的诗歌虽是偏现代诗到底还是有着古文的印记,他所做的游记,在文采上面究竟不是很出众。可以说胡适在文学作品方面的成就并不是很突出,但是有几点值得肯定,首先他的文字易读易懂,而且对人也深有启发。其次,他的作品对于白话文的推动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最后他对于小说、诗歌等等形式的尝试可以说对当时的年轻人是一个鼓动。胡适对于中西文化的态度其实是非常理性的,他既提倡科学又整理国故,他是抱着对痛定思痛的心态,希望中国能学习西方的文化,政体等等好的东西强大起来,而对于中国的文化的好的东西又多有维护。胡适对政治,一方面表现了冷静与理智,但在另一方面却也表现了他的热忱与感情。胡适的政论不是特定为某个党派而写,而是为国所写,是心系国家。

胡适的婚姻是最为人诟病的,他一方面提倡新式,另一方面却听从母亲之命娶了江冬秀,他的婚姻从某些方面来看似乎有些悲剧。他是一个身上融合了新旧印记的人,尽管他努力挣脱,不断进取学习西方,提倡自由民主,却依旧摆脱不了骨子里的传统意识。读完了这本书,一个谦谦君子跃然纸上,胡适的秉性温润如玉,看似柔软却又坚强不折,他让我看到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身上总有股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有着自己的信仰的。

上一篇:“淮南子”文化产业化治理的SWOT模型分析研究 下一篇:浅析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