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行走在课堂与生活间

时间:2022-05-17 04:07:32

让信息技术行走在课堂与生活间

信息技术指的是人类在获取、传递、加工、处理、利用、存储、信息等过程中用到的所有技术。它和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为了使生活更加方便,人类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从古老的 “结绳”、“穿针”、“数石子”开始,到发明文字,印刷术,电报,电话等,发展到今天以计算机为典型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都是为了人类的生活服务的。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当今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人类需要用信息时代的技术和方法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也成为人类必需的能力。把信息技术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指出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要为生活服务。2013年修订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教材也越来越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指出,“技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但在当前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与生活是脱节的。①教材中使用的有些教学素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例如,NBA数据表,学生难以理解各数据所代表的具体含义,特别对于女生来说,也不感兴趣。难以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②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教学情境、选择的教学素材等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大。难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③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的理解大多数局限于娱乐、休闲等,或者高出他们生活的科学实验、研究、设计等,窄化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

因此,我们呼唤信息技术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长远发展与进一步普及。①来自于生活的素材丰富、生动,而且取材容易。②来自于生活的取材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在课堂上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能让生活更美好,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因此,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课堂教学和生活的结合点。

1.教师要有让课堂与生活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能否与生活结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让课堂与生活结合的教学理念,并且让这一理念贯穿教学的始终。从教学情境的创设,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素材的选用,最后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并且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点展开教学。这是让信息技术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基石。

2.将生活引入课堂。信息技术源于生活,最终的归宿是服务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情境、资源、题材和范例可以而且应当被引入信息技术的课堂。

⑴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学生了解、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增加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例如,《认识计算机》这节教学内容是公认的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难以理解,课堂教学效果难以如愿。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去电脑城买电脑的情境,课堂情形就改观了。从看懂电脑配置单开始,带领学生浏览网上商城,从而引入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了解各部件的性能指标等。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配置。第二课时,可以接着前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硬件都购置妥当了,要让电脑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工具,还需要软件,从而引入计算机软件系统,从安装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开始,到各种应用软件的安装。这样教学过程符合生活实际,内容和步骤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更容易达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⑵教学素材生活化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到大量的教学素材。很多老师都会为准备教学所需的素材发愁。其实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健康、精彩的教学素材。我们可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应用文档的设计》这一章教学内容,教材要求设计、制作一本作文选。教材提供了一定的教学素材。根据教材教学,学生能完成作文选的制作。但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只是默默地跟随着教材、老师的教学进度完成课堂任务,积极性和制作的兴趣不是很高。其实我们可以使用学生自己的作文、日记等让学生设计完成自己的作文选。在教学中由于在文档的录入、编辑上花费的时间不一,有些同学为了赶上进度,甚至在课后自觉花时间完成。下课学生们会互相比较作品的完成度、精美度,讨论交流各自所使用的制作方法。同时在学生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为了让自己的作文选出彩,学生们在设计中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在设计版面、封面时花费了更多的心思。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也表示更乐意使用自己的素材。很明显取材于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更乐于创新,更容易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⑶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如果能把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到生活中,无疑是对学生学习最大的鼓励,也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作业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学习了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了解电子警察、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的普遍应用。在学习了《认识计算机》之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去逛电脑城、看看电脑配置单,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能在这里得到运用。学习了《信息的获取》之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平时就注重信息的收集、积累和整理。各种数字终端的普及,为信息获取大开方便之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随时用来收集影像资料,“博客”、“微博”等记录平时生活的点滴。学习了《图片的获取与处理》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日常的生活照、艺术照、证件照等能够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处理、加工……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现代信息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上一篇:清流润京城 专利惠民生 下一篇:基于资源共享机制的校企合作科研基地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