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2-05-17 02:17:20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0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590-02

结肠息肉泛指结肠管腔黏膜表面向腔内凸出的隆起性病变,是消化道常见疾病,部分息肉可发展为肿瘤。随着消化道内镜技术的高速发展,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结肠息肉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我院自2005年1月――2012年6月使用电子内镜完成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手术787例,该技术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性426例,女性361例;年龄16-92岁,按年龄进行分组:80岁7例。临床表现以便血、腹泻、腹痛为主,绝大多数为门诊就诊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排除恶性肿瘤的患者,小部分患者为体检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肠息肉。

1.2方法①:左侧位,大腿上固定金属电极板。②结肠镜检查:按照“循腔进镜,少充气,少吸气,少滑进”的原则,缓慢插入结肠镜,吸入残存粪液,再次观察息肉确切部位、数量和大小。③切除息肉:调节结肠镜至息肉处,嘱患者调节体味至合适位置,使息肉充分暴露,置于视野中央。对带有亚蒂或无蒂,直径小于2.0cm的息肉于内镜直视下在息肉根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2-6ml(溶剂内甘油果糖与亚甲蓝混合物,比例为9:1),致局部黏膜肿胀、发白,抬举征阳性。张开套圈器,套进息肉,依据息肉的形状决定套圈点,蒂长者可保留残根0.5-1.0cm,蒂短者圈套于蒂与息肉交界处,无蒂息肉套在基底稍上方,然后轻柔缓慢收紧圈套器,感觉套牢后,电切圈尽量保持与肠轴平行,收拢圈套器并离开肠壁2-5mm,不可牵扯过度,避免圈套周围正常黏膜,防止因肠蠕动引起自行机械切割息肉和损伤肠黏膜导致出血。通电后不能收圈过猛,以防电凝不充分而导致残端出血,同时还应注意电凝不可过深,以防创面过大过深而引起继发性出血。对于直径小于2.0cm的带蒂息肉,在进行以上操作前需先在息肉蒂根部打1-2枚钛夹,以防止术中或术后出血。对于直径

2结果

2.1镜下表现共发现息肉1845枚,其中多发息肉668例,单发息肉119例。息肉直径0.5-3.5cm不等。息肉位置:直肠829枚(占44.83%),乙状结肠437枚(占23.68%),降结肠186例(占10.08%),横结肠197例(占10.67%),升结肠196例(占10.62%)。

2.2治疗结果有蒂息肉或直径>2.0cm的宽基息肉,采用套圈器套入息肉根部,给与高频电凝电切一次性切除;直径>2.5cm的巨大宽基息肉,根据息体情况,采用套圈器尽量套住其基地部,分次切除。切下息肉取出送病理检查。787例患者均一次内镜下治疗成功。89例患者结肠息肉超过10枚,尽量选择性切除大息肉送病理检查。大多数患者术中无明显感觉,术后无明显不适。仅29例患者术后有腹痛、腹胀感,但均自行缓解未做处理。19例患者出现息肉残端创面少量出血,无一例大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2.3术后病理追踪及随访腺瘤肉患者522例,占66.32%;炎肉患者139例,占17.66%;增生肉患者83例,占10.54%;发生癌变患者43例占5.46%。随访3-12个月,34例腺瘤病人复发,再次在内镜下完全切除。

3讨论

结肠息肉是结肠黏膜上皮组织过度增生的结果。该病有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本研究中,结肠息肉患者中,以40-79岁年龄段的构成比最高,60-69岁达高峰,提示中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故对于年龄>40岁的中老年患者进行电子结肠镜筛查可以显著提高结肠息肉的检出率。陈仕武等[2]报道,结肠息肉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分别占36.3%、25.7%及10.2%,与本研究结果相近。因此,临床医师在对结肠息肉患者行肠镜检查时都应该尽可能到达回盲部,对全结肠进行仔细的检查,且重点要观察直肠和乙状结肠,以减少结肠息肉的漏诊。

本组资料中43例癌变息肉,经镜下观察癌细胞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管或血管内有无癌细胞等,结果发现有19例癌细胞局限于黏膜层,11例癌细胞仅浸润至黏膜下表浅1/2,而且切缘无癌细胞浸润。对这30例患者原则上在内镜切除后可达到根除术目的,不用再行外科根除术,但其中11例在患者或家属强烈要求下,再行外科根除术。其余13例癌变息肉患者经病理确诊后,6例患者立即予外科根除术。另4例中,3例当时病理证实息肉切缘有可疑癌变,建议病人手术治疗,而病人因工作关系而拒绝立即手术治疗,1例患者因高龄,且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而无法胜任手术切除及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而予短期灌肠化疗,上述3例患者嘱其定期密切随访。

内镜下息肉切除后应进行随访复查,可了解息肉的治疗和复况,还有助于发现新生腺瘤和癌变情况。本院常规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内镜。本研究随访536例,有78例发现新的息肉,经切除后病理证实为腺瘤,其余未见复发。总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操作上细心,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李鹃,岳文杰,刘懿,等.结肠息肉1239例内镜及病理分析[J].上海医学,2010(33):585-588.

上一篇: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护理措施 下一篇: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