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提问的艺术

时间:2022-05-17 01:37:46

关于课堂提问的艺术

【摘要】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双边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知道“问什么”还应懂得“怎么问”。

【关键词】课堂;提问;艺术

About classroom inquiry art

Yang Mei

【Abstract】The classroom inquiry promot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both sides activity important means that regarding raises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to play the vital role. The teacher not only wants to know that “asked anything” should also understand “how to ask”.

【Key words】Classroom; Inquiry; Art

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双边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知道“问什么”还应懂得“怎么问”。笔者认为,如果能恰当运用对比、渲染和拓展艺术,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对比艺术

课堂提问如果能使文本域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形成对比,则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形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要学生体会滔滔的黄河水滚滚六区,在视野中直与天齐,犹如一条缎带迤逦于云端的壮阔意境,就可以这样提问:水从来都是往低处流,为什么诗人描写的黄河水会远“上”,高高入云?“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句,要让学生体会一座小小的孤城就如茫茫大海中的一片落叶,颠簸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的那种孤单、寂寥的情景,就可以这样提问:城的量词应该是座,而诗中却说“一片孤城”,这是为什么?

例2:《五柳先生传》中,关于“五柳”可以这样提问:古人大多以功名为号,如杜甫当过校检工部员外郎,后来就称“杜工部”,柳宗元曾做过柳州刺史,后来便有“柳柳州”之称。那么,陶渊明为什么随随便便以宅旁的五棵柳树为字号呢?

例1的问题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水往低处流”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但诗中“黄河远上”会使学生大吃一惊。生活与文本的鲜明对比,使学生感到趣味无穷。“一片孤城万仞山”则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城”的量词应该是“座”,但诗中却用“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文本的知识形成对比,不得不引起学生的深思。例2如果不以杜甫、柳宗元作对比,问题则显得索然无味,陶渊明淡泊名利之境界在此处难以体现。采用了对比提问的方式,就能起到一比破的的效果。

2 渲染艺术

渲染时文学上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到课堂提问中,就会有力地烘托出提问的氛围,加强了提问的艺术效果。如下面的例子:

例1:要让学生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巧妙用法,就可以这样设计问题:《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也找不出来……请同学们想想这两个字究竟有何妙处?

例2:李清照的《醉花阴》最后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名句。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句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就可以用一个传说来作渲染:传说赵明诚接词以后,很想和李清照一比高低,便作曲五十阙和这首《醉花阴》杂在一起,交给朋友陆德夫欣赏。德夫读后只觉得三句极佳,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以上两例有个共同点,就是让学生体会诗词中某些字句的精妙之处。要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是让学生接受、喜欢这些句子,例1引用香菱的话和例2引用的传说恰好起到这个作用。这样,学生就有兴趣去探究和思考这些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3 拓展艺术

在提问中让学生理解课文,品味词句,受到良好的语文熏陶,并能领会到文外之意,还得熟练运用拓展艺术设置问题,如学习《风筝》一课,教师可提出问题:(1)对于文中弟弟放风筝、做风筝以及“我”粗暴地阻止,你有什么看法?(2)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说说你对“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的理解。(3)你有过与文中兄弟俩类似的经历吗?试举一例。通过这些问题,就能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更进一步,从而有更大的收获。

综上所述,对比、渲染和拓展艺术在课堂提问中只要运用得恰当、科学、合理,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开拓教学的新境界。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下一篇:如何纠正学生数学计算中粗心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