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主题学习”的导与学

时间:2022-05-17 11:10:59

一年级“语文主题学习”的导与学

实施新课程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看重分数,让语文课堂大部分时间仍被课文的分块讲解和各种练习占据,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学生的长期积累。这就造成了课堂的高耗低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冷漠。于是,关于与语文单元内容相结合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应运而生。

作为连续教了两届一年级的我,目睹了一年级“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由一学期一本到一学期两本,见证了“语文主题学习”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我将新的丛书与以往的做了比较,新的减少了一些与孩子生活相去较远的篇章,增加了许多更贴近儿童生活的各类儿歌、激发孩子思考的寓言和故事,附录还加进了“经典诵读”篇章,渗透了“从海量阅读中去学文修身”的育人理念。

而且,2016年一年级新读本课文必学篇目明显比旧读本减少,但从“语文园地二”开始增加了“与大人一起读”的文章,还加上两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我想,老师教的课文少了,孩子课外自主阅读文章多了,如何既在课内让孩子将课文掌握好,又锤炼好阅读基础,进而辐射到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呢?

要合理安排好精读与拓展阅读的时间。结合2016年一年级新教材的转变,刚入学时,我们没有让学生先学拼音字母,而是先“识字”,在认识一些象形字的基础上,先养成阅读写字习惯。第5课《对韵歌》较有趣,孩子初步了解“对对子”不仅可以对同类词还可以Ψ匆宕屎螅再来熟读理解课文,孩子读得更顺畅,背诵效果也更好。借着孩子们读背《对韵歌》的热火劲儿,我布置了家长协助辅导读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里的《晨读对韵》家庭作业,圈出难认字。次日上课利用前8分钟检查,孩子们果真把两篇都熟背了,小组之间还互相就怎么认难字支招。无形中,让学生在领悟语文新知识的同时,热爱思考、互助分享。

学完拼音后,孩子们也逐步由能朗诵各篇儿歌上升到阅读短篇的文章了。我适时地让他们养成读文先标段号,在有问题的地方做记号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到孩子们已学会较多字的时候,我开始从丛书里选一些内容较丰富的篇章,让他们读完自提问题,选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写在文章最后的空白处,待次日朗读交流时提问。于是,便有了在读了《汉字真奇妙》后,提出“为什么有些汉字是象形字,有些不是”,在读了《意外“惊喜”》后,提出“冥思苦想是什么意思”“口香糖为什么放到冰箱里就不黏了”这样一些出彩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孩子们在课后又积极开展了另一轮的探究学习。

对于阅读学习而言,方式要适时而变,灵活多样,可向其他学科、社会实践、游戏和家庭生活等领域延伸,分层分段开展。

在阅读中,教师、家长的适时指导与同伴间互助学习是不可少的,同时,要对孩子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鼓励,促其精神满足、灵感迸发。

“语文主题学习”是一种让学生、老师和家长共同研修的形式,相信这种创新模式会越来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栏责编 欣 航)

上一篇:关于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激活学生思维 创建成功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