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职业发展观引导与教育研究

时间:2022-05-17 08:59:18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职业发展观引导与教育研究

摘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出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幸福感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就业指导中,引导大学生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优化价值取向;终身学习、自觉学习,提高职业竞争力;转变传统思维,调整职业目标,从而使大学生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达到大学生个人和企业以及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匹配、融合。

Abstract: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ave emerged in China's economy, an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i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and harmony of the society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and the sense of happ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in colleges shoul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set up scientific career development concept guided b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optimize the value orientation; to promote the learn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ness; to change traditional thinking, and adjust the career goals,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and achieve the coordination, matching and integ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erprises and economic society.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经济新常态;职业发展观;就业质量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economic new normal;career development;employment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209-03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是教育领域的民生工程,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唯就业率论”,即是以“就业率”为就业指导工作的指挥棒,忽略了对学生职业规划、兴趣、性格、价值观等因素的考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出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业率已经不能作为评价就业质量的唯一指标,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幸福感成为就业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观,在就业指导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人职匹配”,如何在保证一定的就业率,保证社会稳定的情况下提高就业质量,达到大学生个人和企业以及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匹配、融合,是当前就业指导中需要考量的问题。

1 职业发展观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1.1 职业发展观的内涵

职业发展观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所谓职业发展观,从企业方面来说,就是要为其成员构建职业发展通道,使之与组织的需求相匹配、相协调、相融合,以达到满足组织及其成员各自需要,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目的。职业发展观的核心,是要使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和组织需求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协调与融合。

1.2 科学的职业发展观

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应该是社会的、全民的、可持续的,科学的职业发展观不能只着眼于眼前个人的需求和发展,必须要与社会、全民的需求相匹配、相协调、相融合,科学的大学生职业发展观,是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同时满足,高度统一的发展观,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共赢的发展观。

1.3 职业发展观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

对大学生个人而言,职业发展观离不开职业价值观,职业发展观的方式方法离不开职业价值观,特定的职业发展观衍生特定的职业价值观。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观是大学生对职业的目标、态度、价值取向、未来发展规划的总和,职业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职匹配”,是要使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和组织需求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协调与融合。职业发展观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人,而是长期的、全方位的、全社会的、全民的,使个人主观需求如个人生活需求、职业幸福感、社会认可程度等以及社会需求的统一。职业发展观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在职业中表现出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观的引导和教育是经济新常态时期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

2 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变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我国经济结构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增长波动较小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经济增长将更趋平稳。这些特点导致就业市场与以前相比呈现出不同的就业需求特征,而大学毕业生的总量却在逐年增加,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765万人,是1995年毕业生总量的8.64倍,比2005年增加125%[1]。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新压力、新挑战,同时也有新动力、新机遇。

上一篇:科研项目支撑下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下一篇:VR混战,两三年后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