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体现

时间:2022-05-17 05:03:19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体现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面向群体的特殊性在承担传授知识的基本任务外还承担着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等当面的社会责任。小学时期是儿童成长和意识初步形成时期,在这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对于其健康成长及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及自主性释义入手来探讨自主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63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教学及学生自主性

小学语文教学首先承担着学生由字到句再到篇章的学习掌握的任务,同时,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又不可避免地承担着小学生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这样一种特点必然要求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新课程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三年级以上的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课堂的分角色表演、有感情朗读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

当提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同时,也便会想到他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即学生自主性的提高。所谓自主性是指某一行为的主体根据自己意愿来从事某一行为的动机、能力或者特征。对于学生而言,自主性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学习的主动性和一种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就小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完全不需要教师,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更为积极地去获取知识,更多的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来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调动和开发提供的充分的条件,同时,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时也能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主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自主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引导,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学生对于教师有着天生的敬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种距离和隔阂,但是师生之间又是最为亲密的,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教师能够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和潜力,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挖掘潜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体现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一个肯定,对于学生是极大的鼓励,从简单的字词的识别、作业的书写和文章的阅读等方面的肯定都会对学生在该方面的进步产生影响,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架构并形成自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除自己讲解文章之外能够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所谓的教学相长。

其次,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自主性就是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能力及小学生学习的需要等来制定自身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活动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反应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便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主角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授课模式,而是要更多地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小学生自身特点而言,年龄、注意力、理解能力和控制力等都使学生兴趣的开发成为一种必然。激发兴趣爱好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认识主体形成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课堂提问、具有渲染力的语言及相关教具的使用来激发学生的该种兴趣。如课堂中小故事的穿插、小的视频的播放来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成语或者某一文章的内涵,通过课堂即兴表演或者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带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小学生由于其心智水平发育不完全,对一些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该种心智的培养的同时也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在他们觉得自己被尊重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尊重体现为对其人格和尊严尊重的同时也体现在学习的主动性上,对于学习的方式、学习方法及学习方法的获得等给予其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在他们选择时,教师应给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能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保证学习的效果。

此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从三年级开始,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多的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来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向学生讲解课文所选作品创作年代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会促使学生更为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知识和答案。小学语文教学来源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现实生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自主性的体现不是一时的要求而是一个长久坚持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自己坚持更需要教师的督促引导。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很多情况下便需要成年人的监督来完成某项学习或者任务。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该从文章的解读顺序、解读方式等方面给予引导,注重小的细节;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坚忍不拔品质的培养,增强学生挫折承受能力,比如,一次小的错误通过恰当的教师评价使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改正。在良好的习惯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下,学生便能更自由、更积极的自主学习。

三、结语

小学生年龄小、生理心理都处于发育时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处于初成期,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外,还应将视线更多地放在学生兴趣培养和孩子全面健康发展方面。当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给予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尊重并为其创造条件时,教师也便会收获学生自主性充分发挥带来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志青.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J].学周刊,2012(08).

[2]蔡丽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09).

[3]陈咏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科教文汇,2010(10).

[4]耿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5).

[5]谢立男.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上一篇:试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让语文教学在激趣与质疑中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