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疗效分析

时间:2022-05-17 01:44:03

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治疗疗效。方法29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其是否伴出血情况分为两组,其中伴出血患者123例为观察组,无出血患者16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和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脑梗死;出血;危险因素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梗死供血区内动脉常因血液漏出出现继发性脑出血,在卒中发生后脑血管造影显示80%病人有动脉栓塞和出血。近年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溶栓疗法虽然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率和减少后遗症,但也会增加包括出血性脑梗死在内的颅内出血的机会。为此,我们将2004年7月至2008年l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90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出血的因素,为临床治疗奠定一定的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171例,女169例,年龄37~81岁,平均(63±11)岁。其中伴有高血压患者211例,糖尿病患者118例。根据是否伴出血分为两组,其中伴出血123例为观察组,其中男72例,女51例,年龄44~81岁,平均(71±11)岁,伴有高血压患者108例,糖尿病患者82例;无出血的16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99例,女性68例,年龄38~80岁,平均(61±9)岁,伴有高血压患者103例,糖尿病患者36例;入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并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tI)证实;②首次发病脑梗死者;③治疗前未使用过溶栓、抗凝制剂;④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有严重意识障碍、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过敏体质者。

1.2给药方法:患者入院后均以常规治疗(包括溶栓、扩血管、脑保护剂等)和对症治疗(包括降压、降糖、调脂、降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溶栓治疗后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神威药业有限公司)100mg/d.每日早饭后立即服用。

1.3观察项目及疗效评定:治疗前后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并于治疗结束后当天进行评分,结合病残程度疗效评定为: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7%左右。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计数资料以t检验或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临床疗效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73.17%对照组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85.03%,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预后及转归与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密切相关。由于缺血区脑组织灌注压迅速升高常诱导梗死转变为出血。其发病取决于局部脑组织对骤然缺血的耐受能力,细胞毒水肿反应程度,局部压力和张力,以及再灌注损伤,缺血所致血管壁损害,血管内成份渗出,侧支循环等;引起出血性脑梗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3]。研究已经证实[3],高血压、糖尿病是诱发和加重脑梗死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且对其治疗疗效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对我院近年来2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观察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高血压、糖尿病是引起脑梗死出血的重要因素,而年龄在患者出血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年龄越大,其发生出血的几率也越高。同时,我们也发现,出血对患者的治疗疗效也有很大的影响,出血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无出血患者(P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治疗阶段,应注意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特别是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应该对其进行规范化治疗,合理控制血压血糖水平,降低出血的发生率。

上一篇:成人正畸患者舌侧固定保持器应用体会 下一篇:肱骨外科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