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美术素养

时间:2022-05-17 01:21:42

如何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美术素养

【摘 要】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参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途径是多方面的:美术兴趣的激发;观察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增强;综合探索能力的开拓。

【关键词】美术素养;能力;提高

曾经看到一则新闻《游卢浮宫提不起兴趣》,说的是一群广东的学生赴法国考察参观卢浮宫的经历。当他们来到法国巴黎去参观卢浮宫珍贵的艺术品时,别的国家大人小孩都看得津津有味,而我们的中学生,不仅不懂看画,更没兴趣听人解说评画,三三两两在一旁聊天,打发时间,难道我们学生的美术素养就这么差,我们的艺术教育就这么失败。

要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首先要对美术素养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那么什么是美术素养呢?所谓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学科要领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索能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的开发利用给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生机。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综合探索能力?

1 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是先决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动力。在教学中,创造美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重要的前提。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关注。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采用能使学生快乐,符合学生认知习惯,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且长久保持下去。在具体的教学中,应选择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手段实施“快乐美术”教育,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设计简易的布景、海报,课外或校园的板报专栏等,引导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魅力。另外,可以通过鼓励、讲、评、欣赏,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重要一环

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美术学科来说,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观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用他们的眼、耳、手、鼻等去感受、发现周围事物形状、大小、颜色等变化,并由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刺激其从事绘画表现的意欲。总之,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观察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操作和审美具有推动作用。

3 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作为一个人,不懂得审美是不行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巨大功能,要让学生接触大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形象储存。还可以定期在校园和社区举办师生书画作品展。给学生提供观赏、交流、借鉴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使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使人感到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审美因素,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让青少年能够把握是非标准,分辨生活中的美与丑,知道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目的之一。

4 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创造能力的培养最为关键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这就需要学生的眼、脑、手可以得到锻炼,同时改善理解和技能水平。首先,临摹和素描、命题创作(设计)应分层渐进,错开进行。临摹和素描帮助学习和改进技巧,并获得广泛的知识和情感;命题创作(设计)有助于提高想象力和表达。第二,教师示范、辅导教学工作与学生练习巩固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师示范和指导下,学生当然可以缩短领悟过程;学生的练习巩固可以提高见解和造型技术。再者,快速写作和慢速写作绘画技巧相结合。快速写作的能力可以锻炼敏锐的观察力;慢速写作可以训练学生深入描写的表现能力和脚踏实地精神。

5 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综合探索能力的培养是发展趋势

综合指的是多种学科之间的统一,美术活动的综合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融美术各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的综合运用;其二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其三是美术与现实社会相结合。这些综合并且都有一定的交叉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可将各学科的知识层面渗透进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鉴于以上的研究、探索、认识到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多渠道的、综合性的,就象大江需要众多的支流来汇集一样。对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观察能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探索能力的开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对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将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作为教学目标,这对美术教学是一种更高的要求,老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如果能在技术层面上注意一些策略,那么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艺术教育 2011.4 P128

[2] 中国美术教育 2011.2

[3]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中等职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