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延安 第8期

时间:2022-05-16 11:11:26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几十年来,中国人民都向往着你――革命圣地延安。然而,在人们的记忆中,和延安这个名字相连的,不仅有小米红枣、安塞腰鼓,更有世代的穷困和黄土高坡的水土流失、贫瘠干旱……

今天,延安变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延安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经济充满活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陕北这块热土上,延安儿女走上了一条现代化的“五彩路”。

蓝:改革开放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面积3.7万平方公里,辖1区12县,总人口208.8万。

建国后的31年,延安经济和祖国各地一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真正走上快车道,还是自改革开放以来这25年。特别是2002年,延安市政府确立了“开放带动、城市带动、产业支撑”的经济发展战略,延安国民经济步入了更快的发展轨道。2004年,延安市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1.76亿元,是1980年的45.8倍;地方财政收入28.98亿元,是1980年的98.6倍。延安的综合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具有延安特色的产业体系和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延安市财政收入在全省位居第二,人均财力在全省名列首位。

黑:石油工业撑起顶梁柱

石油是延安工业的基石。目前已探明延安市石油储量达10.3亿吨,可采储量7.8亿吨,且属浅油层,低渗透地质结构。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延安市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先后组建了10个县区钻采公司,引进大批先进技术和专业技术人员,使原油产量大幅增加。延安炼油厂的建成投产,更标志着延安石油工业步入了“采炼结合”的发展新阶段。

自1986年开始,石油工业逐渐成为支撑延安工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骨干支柱产业。2004年,延安市地产原油达626.4万吨,加工原油达664.5万吨。全市石油工业实现总产值26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1%。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6%和87%。

正是在石油工业的带动下,延安市工业经济高速增长,整体效益不断提高。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92亿元,实现税利87.7亿元。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7%。

绿:退耕还林再现秀美山川

延安地处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腹地,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地表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失调。为了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国家于1999年开始实施了影响深远的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延安的生态环境。6年来,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779.46万亩,完成水土治理面积1112.4平方公里。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地表植被逐年增加,林草覆盖率也上升了8个百分点,年入黄河泥沙减少了3200万吨,生态环境已向良性转变。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也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延安市政府配合退耕还林工程,认真落实增收减负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4年,延安市在陕西省率先全面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农业税,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林果、草畜、棚栽成为农民致富的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04年,延安市水果面积达338.3万亩,其中绿色无公害基地28万亩;累计修建大棚6.4万座,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9万亩,蔬菜总产37.66万吨;羊子存栏95.7万只,牛20.1万头。

退耕还林的实施,增收减负政策的落实,主导产业的发展,使农民收入有了稳步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1356元增长到2004年的1953元,增长了44%。延安的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农民也变富了。

红:方兴未艾的特色旅游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2003年,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延安境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革命旧址351处,珍贵文物3万多件,以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代表的“两黄两圣”旅游资源驰名中外。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延安市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发展红色旅游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近年来,延安市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积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产品的配套水平,加大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促进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200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89.8万人次,是1995年的9.1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亿元,是1995年的631倍;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0.05%提高到了8.03%。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为延安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延安市目前正在筹建的“红军长征之路主题公园”、“延安历史名人雕塑园”等项目,也必将为红色旅游带来新的亮点。

金:金融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延安金融业有着光荣而悠久的历史,63年前成立的陕甘宁边区银行曾为夺取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延安金融业也得到了稳步发展。到2004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1.4亿元,是1978年的255倍;各项贷款余额152.97亿元,是1978年的78倍。

延安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支持延安经济发展的过程。到2004年年末,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能源行业的贷款余额达65.34亿元,其中石油贷款余额64.36亿元。金融同样对农业给予了积极支持,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积极推广小额农户贷款,发挥了支农主力军的作用。2004年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余额13.9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三农”经济发展。可以说,在延安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也有金融业的一份努力和贡献。

上一篇:高存差寻源 下一篇:外资入股城市性商业银行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