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5-16 08:11:48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现状,总结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为目标,探索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方法;学科建设;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97-02

一、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背景

电子商务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交叉整合的高复杂性专业,它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在互联网(Internet)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体现形式,是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

电子商务的实现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利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呈现出专业化、多样化需求,这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子商务人才应该具备足够的技术和商务方面的知识,包括懂得电子商务技术手段,熟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方式和运营模式,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组织、管理和业务方式及其特点[1]。

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打造适合自己的专业特色,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科学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专业课程群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重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通常以《电子商务概论》为引导,该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其主要任务是讲述电子商务概念、分类、特点及应用知识,内容涵盖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应用框架和交易模式、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基础、网上商店、电子商务安全以及电子商务的三个关键环节: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物流和网络营销等内容。后续专业课程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各学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以电子商务管理类、经济类、信息技术类课程三条主线开展教学活动。

二、当前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方面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与信息、通信相关联的各类技术在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思想、新模式层出不穷,而现有的电子商务类的大部分教材并没有反映这些最新的技术及相关的应用,很多讲授环节仍然停留在过去的陈旧内容上,造成老师没激情,学生没兴趣,讲课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实用性上大打折扣,对以后学生的就业帮助微乎其微,而这种现象反过来更进一步减弱了老师在这门课程上继续投入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很多教师无法做到随时跟踪最新的前沿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实际应用,忽略了该课程的实用性,从而陷入了僵化、死板、闭门造车的教学状态[2]。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薄弱的现象。电子商务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分散,知识面广且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所以在授课环节非常容易出现照本宣科,讲述内容死板,缺乏系统性、逻辑性、一贯性的问题,使听讲的学生觉得枯燥难懂,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常常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感,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进一步降低了课堂讲述的实际效果,让学生感到枯燥的同时很难有深刻印象,不论是从感性上还是理论基础方面都难有收获。此外,教学实践环节由于比重少,很难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现有的一些模拟软件往往在内容上不够全面,操作上缺乏真实性,使得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所有操作,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应用结合起来,仅有的实践练习环节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学科建设方面

电子商务是一门涉及多门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物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目标最优化、云计算、金融、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电子商务的授课教师涉猎多个领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教师并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也缺乏交叉学科建设的实际经验与渠道,更多的情况下只能是自己闭门造车,将电子商务的讲授与学习封闭于一个狭窄的学习环境中,而电子商务这门课本身的特点又决定了它如果离开了这些相关科学的知识,就成为一个不完整、不健全、不易理解、难于应用的课程,势必让学生们的努力事倍功半。

三、对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教材建设与更新

作为电子商务的教师,应该随时保持对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的敏感性,将最新的知识吸纳进教材中来,不拘泥于现有的、陈旧的教材,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积极把握和捕捉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并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及时将相关的技术应用纳入到教学环节中,尤其是在当前,电子商务已经从一种纸面上的理论走入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如淘宝、亚玛逊、京东等,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人们的消费观念。而我们电子商务的教材编写也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将这些企业在电子商务实践上的成功经验纳入到教材中,甚至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完全可以用一个章节的篇幅来做深入全面的讲述,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实际工作积累经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师方面,应该和现实的企业建立多方面的联系,推动技术和理论、商业和教育的互动,做到有的放矢,共赢互利,让整个电子商务的教学走到现实生活实践中去。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实践环节的比重,充分利用实际发生的电子商务实务作为案例,将讲述结合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通过网络购物、电子支付、第三方物流等常见的、实用的环节增强学生对电子商务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具体的电子商务的完整流程,理清各个步骤的内在联系,建立以支付和物流、资金流为内在驱动力的逻辑关系,将课程中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个理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因为结合现实的实例,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在模拟软件教学环节,进一步缩小模拟软件和实际应用系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操作软件时可以真切感受到整个电子商务运行的环境和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独立操作的程度,让学生对完整的电子商务的所有环节做到真正的掌握与熟悉,以模拟实践的行为,达到真实运行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让通过学习提高就业机会成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内在驱动力,从而提高教与学双方面的积极性[3]。

(三)学科建设的完善

作为电子商务的教师,应该努力学习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物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目标最优化、云计算、金融、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利用所在学校现有的学科优势,和这些专业、学科的教师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也可以建立一些固定的交叉学科的交流渠道与教学方式,让不同专业但是有知识交叉的学生一起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实践活动,做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使得电子商务这门课程在走处校门、走向社会的同时成为一个完整、健全,有逻辑性、科学性,易于理解,对学生有实际帮助的课程,这需要电子商务教师和其他相关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长期坚持下去,电子商务的教学必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4]。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例如实践性强,知识点多,理论分散,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笔者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多年,发现在教学中存在教材陈旧、实践环节少、实践环节与实际电子商务活动脱节、学科建设不完善、交叉学科内容匮乏等问题。面对这些不足,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紧密跟踪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将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纳入到教材中,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实践环节的比重,结合实际的企业,做到更真实、更全面,让教学从电脑前的模拟走向真正的电子商务的社会环境中;完善学科建设,和其他相关学科建立良好的、多种多样的、长期的沟通与交流渠道,探索教学新模式,让电子商务的教学做到实用化、全面化、实时化,让学生从就业和生活中真正得益,让整个电子商务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孙若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思考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69-70+74.

[2]朱玉春.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6):48-50.

[3]臧玉洁,吴丽花,等.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第九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4]罗晓东.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3):116-117.

上一篇:跌倒了别急着爬起来 下一篇:妙趣横生的猴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