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对策探析

时间:2022-05-16 06:12:49

金融危机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对策探析

【摘 要】 由美国次级债引起的当前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产生显著冲击。金融危机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特别是针对“三农”的具体政策,给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诸多机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将此次金融危机的破坏性降至最小,同时把握发展机遇。分析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提出相应建议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机遇与挑战; 对策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显著冲击,尤其是进出口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人口比重高达55%,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占11.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给本地区农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撑,是农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面临着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但不管此次金融危机如何演变,应力争把握机遇谋求进一步的发展,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影响减到最低,以保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一、金融危机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挑战

我国经济现在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经济受到了较明显的冲击,以进出口方面尤为突出。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经济一旦受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受到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金融环境趋于恶化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失业人数增加带来治安案件的上升。据统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底,全国约2 3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部分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无业可就,无事可干,少数人因生活无着落而实施盗窃、抢劫、诈骗等,这些都对金融资金的安全和案件事故的防范构成了威胁,对营业网点安防设施简陋、位置分散偏远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挑战更大。

(二)信贷资金风险性增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危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调研报道指出“农民工实际收入减少约30%”,这仅针对已就业的农民工而言。金融危机导致农民务工收入的大幅减少,加之部分农村中小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的销售价格停滞甚至下降,经营成本上升,盈利空间受挤压,甚至出现亏损,还款资金来源难以保障,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系列的风险可能叠加并转移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双降”及贷款收回不容乐观,大要案可能重新抬头,不良资产可能增加。

(三)农村信贷市场供需不对称

金融危机要求农村产业结构作出相关调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户信贷需求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规模化种养、“公司+基地+农户”联合组织、专业合作社组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链条化生产和消费类的新兴产业的贷款需求逐步增长,小额农贷在量上不能满足其需求,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等新兴组织的发展又不成气候,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结构失衡、市场前景、经营效益等问题目前尚不能定论,尚不成型,加之抵押物缺失、有效担保不足和需求大额化、风险不确定等,易形成贷款需求方的“贷款难”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惜贷、惧贷”现象,造成借贷双方较为突出的供需矛盾。

(四)经营利润增长放慢

当前,存贷款利差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的经营收入。为刺激经济增长,国家频频下调利率,虽然存贷款利率同时下调,但存贷利差却在缩小。2008年12月23日,央行百日内第5次降息后,一年期存贷基准年利率的利差为2.25%,比2007年12月20日的3.33%降低了1.08%。同时,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又会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难以大幅增长,如果营销不力的话,反而会缩水。这对于“以贷为本”,中间业务乏力的盈利途径单一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面临净息差收窄和资产质量恶化的“双重”压力,盈利能力将直面拷问。

(五)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

2007年3月2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意味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开始向更深的领域推进。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纵深推进,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及其小额农贷产品的推出,农业银行重返基层农村市场及其“惠农卡”的面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的“雨后春笋”般兴起,加之金融危机的催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农支三农”的格局已被打破,农村金融市场群雄逐鹿,市场竞争“白热化”。同时,受贷款资金使用限于辖内的监管政策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竞争相互渗透交织,客户资源尤其是优质客户已十分稀缺。市场份额的差异折射出“渠道”策略,“竞争”时代全面来临。

二、金融危机带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机遇

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开放程度还不大,所以金融危机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直接冲击并不是特别大,也不是特别明显,影响只是间接的。理性分析当前金融危机带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难得的机遇。

(一)银行同业资金组织竞争压力减轻

在经济金融危机的前期,由于总体经济不景气,客户投资谨慎,再加上资金存放银行也有不菲的利息收入,社会资金向银行回流的速度加快。以江西省为例,2008年末江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 153亿元,比年初增加242亿元,增长26.6%。存款回流使得经营实力进一步增强,激烈的资金组织压力减缓,也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业务拓展、经营转型、内部管理提升等工作。

(二)支持农业发展为农村金融健康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

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明显冲击,中央为刺激经济,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其中投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3 700亿元,占总投资的9.25%。另外,从2009年中央陆续出台财政支农政策反映出我国将探索政策性农村金融。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的信贷政策调整有利于业务营销拓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采取强化营销、利率下浮、适当放低准入条件等措施,加大力度拓展业务,促进信贷业务的有效发展,提高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主流地位。

(三)对业务经营转型形成进一步倒逼

信贷需求不足,经营利润增长放慢,这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得不加速推进业务经营转型,切实改变业务营销模式和业务增长方式,加快拓展有效信贷需求,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确保经营利润不出现大幅下降。

(四)有效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激励机制

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国务院明确了放宽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同时出台了允许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农村金融机构税收优惠政策陆续出台,这些都为银行业尤其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建议与措施

面对经济金融危机,要紧密结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业务经营实际和经济发展实际,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尽量控制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各项业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统一监管标准,加强监管力度

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要逐步向商业银行监管标准过渡。深入推进分类监管,促进核心监管指标有效改善,提升整体评级水平。进一步改善资产质量、增提拨备、做实利润、提升资本充足率。加大贷款管理和考核力度,对占比较高、余额反弹的地区和机构要进行重点跟踪监测,狠抓不清收压降工作,同时严控新增不良贷款,积极化解信用风险、提升资产质量,不断缩小与同业的差距。要严格贷款投向管理,严控非农贷款增量,加大对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资产减值准备提取、不良资产核销和历年亏损挂账消化力度。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分类治理、差别监管的措施,将工作重点放在强化执行力建设和责任追究上来,加强案件防控的督导。

(二)立足经营实力提升,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存款

随着资金回流加快,银行同业间存款竞争相对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抓住这种有利时机,加强对优质客户的维护,大力组织存款。一方面掌握资金流向特点,拓宽存款来源。了解掌握社会、客户的资金流向变化,积极开展综合营销、联动营销,对公做大系统存款、财政存款,提高企业贷款回笼率;稳固扩大优质客户群体。加强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证券公司合作力度,拓展营销同业存款,提高同业存款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掌握同业竞争动态,主动采取针对策略。收集分析同业竞争手段,有针对性的采取加大客户营销力度,从其他金融机构营销存款。

(三)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信贷业务

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支持,对他们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简便手续等多种优惠,帮助支持农民工学习知识技能,为返乡农民工打通创业致富的关节要道;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加大对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放力度,助推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对市场硬件、供水设施、房屋等重点支持;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经济组织、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现代种养业等有规模的现代农业集群和涉农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这样,在结构的优化中,既扩大贷款总量的突破,又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风险。

(四)推进金融创新,增加非利息收入

多年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种类发展缓慢,基本上还是存款、贷款、结算老三样,一方面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自身效益。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已占到总收入的10%―20%,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般为40%―50%,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收入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点多面广的优势,开设外币存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和保险、代客理财、债券、代保管贵重物品和有价证券、工资、代收水电费、代收话费、信息咨询等低风险、低成本中间业务,提升市场份额占比和金融服务影响力,尽可能为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经营收益。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客户需求及时开发业务新品种,最大限度地增加非利息业务收入。

(五)深化精细管理应用,认真夯实业务经营支撑

一是全力推进网点转型,提升网点综合服务能力。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和员工岗位结构。细分市场需求,大力营销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产品,进一步提高电子银行金融易占比。加大自助设备投入,强化自助设备日常维护。二是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提升业务经营活力。研究同业竞争措施,建立与完善以绩效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通过考核引导网点与员工的经营行为,激发网点和员工营销积极性。同时,适度增加部分体现未来价值的基础性、战略性的业务指标权重,控制网点与员工的短期经营行为,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三是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构建良性互动机制。深化职工民主管理,建立与基层员工定期沟通制度,正面引导员工安心本职岗位工作。突出抓好客户服务评价体系、服务失误补救机制等服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促进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

四、结论

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明显冲击,在进出口方面显得尤为突出。但由于我国金融开放程度还不大,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对地处乡村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直接冲击并不是特别大,也不是特别明显。此次金融危机给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抓住机遇,加强监督管理、提升服务品种质量,力争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奇.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金融监管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8(11).

[2] 王进诚.金融危机的监管反思与借鉴[J].中国金融,2008(24).

[3] 宋立,王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09(1).

[4] 马晓光.当前金融形势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J].银行家,2009(1).

[5] 刘志平.金融危机对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的影响及建议[J].银行家,2009(6).

[6] 周宏.从美国金融危机看加强金融监管的迫切性[J].求是,2009(9).

上一篇:试论政府林业会计目标 下一篇:金融危机下反倾销会计支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