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型学习视角下的C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究

时间:2022-05-16 01:26:19

设计型学习视角下的C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C语言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基础语言,对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有很大影响,高校C语言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文中分析了目前高校C语言课程设计的现状,并结合设计型学习思想,提出权重评估体系为主体的项目引导的设计型学习模型,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工程能力。

关键词:设计型学习 C语言 权重评估体系

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之一,包含程序语言最基本的算法,思想和模块。是深入编程和机器学习的重要铺垫。也是严密编程逻辑和编程习惯形成的关键课程。

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让学生喜欢计算机技术并有能力学习高级程序语言和算法。尤其在大数据时代,能够灵活运用编程能力实现一定的算法和创新,会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和机会。

一、设计型学习与C语言程序设计

设计型学习是一种将项目设计和知识学习紧密结合的学习方式,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1]学生通过项目来促进学习,在项目中碰到实际困难,通过即时的学习,探讨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直研究书本知识,脱离实际应用。这种设计学习的过程,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2]C语言程序设计则是一门需要动手解决问题的应用型课程,是适用于设计型学习的,计算机学习者往往止步于晦涩难懂的语言和难以理解的语法知识,需要设计型学习使得学生全面了解C语言的概貌,在实际项目中逐步学习知识,并用之解决现存的问题,以问题促兴趣,以兴趣促学习,这也是设计型学习的内涵所在。[3]

二、项目引导的C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模型

1.学生不用通过课本学习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而是直接从项目中汲取,教师应该合理安排一个个子项目,子项目只含一种语法知识,从项目本身解决语法的应用和学习。让学生熟悉语法和学会语法的使用方法,以提升计算思维,[4]学习基础知识之后,再完成类似的项目,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2.建立多指数综合评价体系,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如公式(1)所示, 代表每一个课上完成的子项目, 代表第i个子项目的权重分数,Index代表综合指数,综合指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可以列入出勤情况的指数,当然要分配一定权重, 的设置也要教师判定,有的子项目难度高,可以调高。

(1)

3.设置综合项目,目的不是考核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C语言的功能,教师可以找一些成型有趣的产品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主的开发一些小东西,做的好的同学可以在综合指数上加分,项目开发要在课堂上完成,可以借助互联网,其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综合实践环节,学生要组成团队,[5]教师应该将熟悉C语言的同学分到各个团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开发项目。[6]多次开发综合项目以后,可以选择优秀的同学组成项目小组,承接学校的软件工程,例如学院网站的建设,学生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以及一些可以推广使用的简单小插件。

4. 学习一门语言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大多数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期,这对于一门语言来说时间根本不足,C语言课程至少需要两个学期的学时才能灵活运用。彻底的引导学生运用好这门语言,C语言是其他高级语言的基础,学会它对使用其他多种编程语言有巨大影响,长时间的训练和设计型学习才能让学生消化和熟悉这门语言。

5.鼓励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C语言,首先是在设计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建立健全的语法体系,培养自己读代码的能力,网上有很多开源程序,学习开源程序是速度最快的学习方法。尝试自己编写代码,尽量自己解决在编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除非自己无法解决时,可以求助同学和老师,这样才能将知识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后再单独处理问题时,就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读写程序时,注意观察别人的编程风格,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6.编程代码展示,可以设立一个平台,让有成果的同学展示自己,这对同学也是一种鼓励,凡是平台展示的同学都可以列入综合指数,可以将小产品交付同学使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 结束语

兴趣和计算思维的培养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而运用设计型学习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需要高校认真思考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Wijne, W.H.F.W. Towards Design-Based Learning [EB/OL]. http://w3.tue.nl/fileadmin/stu/stu_oo/doc/OGO_brochure_1_EN.pdf,2002,(9):338-350.

[2] 吴海飞. 基于设计型的学习――《欢喜过年》教学简案[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02):43-44.

[3] 丁美荣,陈壹华. 基于设计型学习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1(01):47-48.

[4] 郑炜冬. 设计型学习视角下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J]. 中国电化教育. 2011(12):99-100.

[5] 伍海燕,王佑镁. 整合设计与学习:科学教育中的设计型学习探析[J]. 全球教育展望. 2010(12):75-76.

[6] 冯锐,缪茜惠. 探究性高效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途径――对话美国斯坦福大学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J]. 全球教育展望. 2009(10):3-4.

作者简介:刘翠翠,女,出生年月:1983年8月出生,民族:汉族,籍贯:湖南岳阳,学历:本科,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邮编(410219) 工作单位:长沙医学院

上一篇: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教学法 下一篇:甘肃省张掖市基层法治治理的创新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