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形势,努力提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时间:2022-05-16 12:55:51

适应新形势,努力提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摘 要: 依法开展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由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所决定的。特别是以完全学分制改革为核心的高校新一轮内部改革的全面推行,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主动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正确处理好管理、教育与服务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高校; 依法治教; 学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6-0075-02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始终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特别是随着教育法制建设的发展,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增强依法治教的法律意识,主动适应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积极探索发展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路子,努力提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为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增强依法治教的法律意识,依法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是提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十章,专门强调“推进依法治教”,并提出要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依法行政是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依法治教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才能为教育改革提供根本保障;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因而,依法加强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客观要求。

在1980年以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制度、法律建设,认为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有制度保证,他主张恢复、建立和健全一系列教育工作制度,如高考制度、职称制度等。我国的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就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组织制定的。学位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从此迈上正轨。1995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教育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从此走上了全面依法治教的轨道。这部教育基本法的颁布实施,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体制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制定其它教育专项法律和配套的法规、规章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3年原国家教委提出了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总框架,即由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和教育部门规章三个层次构成,并制定了教育立法进度表,提出一年制定一部法,从而使教育成为继经济之后,立法工作进展最快的领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从而使教育从无法可依,到教育的基本的、重要的方面都做到了有法可依,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建设也取得较大成果。以《教育法》等教育法律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规、部门规章,共同构成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律制度。高等教育法制建设的成果,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和高等学校管理所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制度、体制的稳定运行和对高等教育主体权利的重视和保障。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育事业要依法治教,教育工作者要依法从事教育和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依法治教的价值目标,也才能不断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改进和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促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依法加强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所决定的。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高等教育以完全学分制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始全面推进。由于完全学分制改革将打破我国高校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等等,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活动和生活等方面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分散性、流动性,从而使学生工作模式、学生管理载体、学生管理机制和学生管理内容等都发生了变化,这必将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必然要求高校依法重新修订、构建新的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需要。

我国一些高校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引进西方大学的学分制,并逐渐演变成中国式的学年学分制,几经发展,近几年来,以完全学分制代替学年学分制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地高校中普遍开展。而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各高校从教师到学生在人才培养、教育价值、效益竞争等诸多观念上,都已形成了学年制的思维定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切均由国家大包大揽,工作计划僵死划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教育管理可以依赖相对固定的组织进行,但实行完全学分制后,与学年制相比,没有严格的学制概念、没有严格的年级概念、没有严格的班级概念、没有严格的上课时间概念,学生的自由度加大、学校对学生的约束力减弱。这些变化都迫切要求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服务和适应改革,也要主动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改革中,不断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模式,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和工作水平。

而且,伴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学生在思想、观念等方面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如随着招生并轨制度的推行,大学生由过去的义务型受教育者转变为消费型受教育者,从而使大学生处于买方状态,教育成为了一种消费。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国际化的转变和发展,特别是从1999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全面推行,使学生作为消费的受教育者“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学生逐渐象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那样,用挑剔的眼光对教育进行一番选择,把更多的眼光投向了那些优质高效、实惠管用、利于发展、容易就业的教育上,而把那些有名无实、学了没用、社会不认可、就业不需要的教育所抛弃。从另一方面看,学生在履行了支付学费、书费、住宿费和就餐费等义务之后,就需要更高、更好的服务,对教育者的要求也更高了,他们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按照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成为完全独立的一方法律关系主体,依据公正公平、等价有偿的基本原则,要求作为法律关系另一方的教育者提供应有的服务。否则,就有可能产生法律纠纷。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增强法律意识,仍沿用传统的观念、手段和方法,其结果可想而知。

从近几年高校诉讼案件来看,有关受教育权的诉讼主要是集中在受教育权、名誉权、隐私权以及程序性的权利。分析这些法律纠纷引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体罚学生、意外伤害、行政处罚不当和管理规定不严谨等引发的。而且,近年来发展在一些高校的因学生作弊、冒名顶替、酗酒斗殴等乃至犯罪被学校作退学或开除处理的情况,社会各界反应不一,在犯罪问题上甚至牵涉到了司法层面的问题。而且,随着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全面推行特别是随着学生及家长法律意识的增强,还会出现一些新的诱因和纠纷,类似或新的法律纠纷将会越来越多,这从客观上要求我们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国家法律和教育法律、法规,增强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教育纠纷,保障高校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同时,高校学生的特点也要求我们依法加强教育管理工作。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只有20岁左右,而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正是成年的时候。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分辨能力差,特别是在我国现有高考制度下,这些学生自幼就在家长、老师的督促下,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在“题海”中拼搏,也得到了家长的惯养,他们入学后表现出单纯、幼稚、任性、心理素质差、容易激动,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遇到一些问题后,容易产生偏激。也有一些学生经济条件好,不满足学校一些文化设施及生活条件,外出机会较多。相反一些来自困难家庭的学生又为维持学习、生活所需,有时也外出做劳务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教育管理方式不当,不能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明确学校与学生各自权利、义务,就容易产生一些法律纠纷,给学校、学生及家长造成较大利益损害,也不利于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教育法制建设,其总体趋势是不断地走向公开、公平、公正。回顾三十多年来教育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的公平,必须建立在教育的公平基础上,而教育的公平,依赖于良好的法治建设[2]。回顾与反思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尽管说从现行教育法规的数量上看已初具规模,但从内部结构上看分布不平衡,远没有形成上下有序、内容全面、形式完整统一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3]。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者、教师、受教育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教育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原有的教育法律法规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因此,要修订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并根据新形势、新特点制定新的教育法律法规,并采取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而依法治教,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工作方法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因而,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首先要增强依法治教的法律意识,应认真学习我国《宪法》、基本法律和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各项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准确理解立法精神,并注意研究实践中涉及法律的事务,逐步达到适用法律准确、程序合法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法律宣传者、教育者,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学习法律、人人熟悉法律、人人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围,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不仅应有较强的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法律意识,更应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依法办事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我们依据《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和现有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及专项行政法规、政策,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对涉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的修订、完善,使其与国家基本法律和教育法律相一致,并成为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的有效依据。同时,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中,要严格依据现行的法律及本学校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办事,以避免或减少法律纠纷的出现,从而达到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目的。

同时,要不断改进和提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不仅要坚持依法办事,还应正确处理好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在当前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形势下,过去更多强调教育管理的传统方式已不再适应,而应更多转向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服务中加强教育、在学生生活服务中渗透教育。因而,我们除了按照学校教育规律、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工作外,更应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创造优良的成长成才环境。

总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走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之路,既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特点所要求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发展趋势,适应完全学分制改革的需要,增强依法治教的法律意识,才能在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中使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李勇.中国教育事业法治建设三十年[N].法制日报,2008-10-10.

[3] 肖远军,李春玲.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

上一篇:图像分割中最佳阈值选择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