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体育场馆实施商业运营模式SWOT分析

时间:2022-05-16 11:13:26

浅析高校体育场馆实施商业运营模式SWOT分析

摘 要:采用SWOT分析法对现阶段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商业化运营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对高校体育场馆商业运营模式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高校体育场馆在满足学校体育正常教学情况下对外、对内实施商业运营,实现高校场地经营管理的最大效益化。高校体育场馆商业运营的目的是获得盈利,为其设备的维护及修缮改进减轻资金压力,减小上级部门的财政负担。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商业化运营模;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54-02

一、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体育场馆进行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市场环境优势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运动。在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越强烈。体育娱乐休闲、体育健身减肥、竞技体育观赏、体育表演等越来越受到普通市民的青睐。更多人在不断尝试和寻找好的健身方法和舒适的健身环境,城市内建筑的拥挤、城市中的道路汽车的尾气排放污染情况越来越加严重,使健身活动场所显得格外紧缺。而大学校园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整个喧闹的城市里无非是一块健身的“胜地”,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占有充足的环境优势。

2.场地、器材资源丰富

高校拥有充足的体育场、馆与器材优势,每所高校体育场馆均是按照国家标准规划建设的,建筑面积和场地健身功能均有很高的要求,不但能够满足学校的正常教学和万余名学生的锻炼需求,还能够满足举办较高水平的运动比赛。高校体育场馆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相对于社会上的健身馆都有一定的优势。

3.人力资源的优势

众所周知,每所高校都具备一支专业全面、技术过硬、理论水平高的体育教师队伍,可以从事体育竞赛的组织、运动训练、体育咨询、体育科研等工作,可以满足群众体育锻炼中不同项目的指导需求,并合理地为锻炼者提供系统、专业的训练方案。也可以立足场馆对外开放,开设各类培训班,如瑜伽、健美操、游泳培训班等。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具备市场化需要的人才优势。

(二)劣势(Weakness)

1.缺乏政策扶持,受学校体制约束

学校体育器材和场地归学院所有,归体育工作部门的教学使用。场地、器材投资由学院统一配置,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部门没有支配权,而场地的开放收入全部上交学院。缺少激励机制来调动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产业的积极性。这样学校的体育场地宁可关闭闲置也不对外开放,造成体育资源闲置浪费,而社会大众健身场地、器材资源奇缺。因此,体育资源的合理整合利用,需要良好的激励政策进行有效的实施。

2.场馆经营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大学城体育场馆建设的最根本目的是满足日常教学训练的需求,场馆的市场化经营观念较为单薄,大多数体育场馆都不能通过经营所得实现自给自足,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缺乏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必要的体育推广经纪人是高校体育场馆的劣势,也阻碍了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步伐。

(三)机会(Opportunity)

早在1995年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中就指出,各种国有体育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利用率。根据这一精神,高校应在不影响教学、训练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为全民健身服务。

1999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通知,更加具体和明确地对此提出了要求。2009年8月19日,国务院出台了《全民健身条例》,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权益,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更加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地发展,对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同时,为高校体育场馆实施商业运营提供了广大的市场前景和政策的支持。

(四)威胁(Threat)

1.高校体育场馆养护是一个学校投资较大的项目,场馆的对社会开放无形中增大了场馆的使用率,大大增加了场馆器材的磨损和消耗,尤其是器械、场地的不当使用会大大缩短场馆器材的寿命。因此,场馆的对外开放后将面临着更大的养护压力。

2.面临社会不良影响。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日常教育教学的需要,高校体育场馆实现有偿开放是高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走向市场化的一步,是否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训练是大家争论的焦点。同时,高校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营也会大大增加校园内的社会人员的流动量,会对学校教学和校园安宁带来干扰,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和管理费用,怎样对待和处理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问题,也是高校体育场馆商业运营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基本现状

高校体育场馆是学校教学的基础设施,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学、训练、群众体育等任务,承担着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的责任,具有很强的的公益性质。但是,体育场馆的日常开支和维护费用很高,无疑给高校的财政支出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必将走“以馆养馆,以场养场”的道路,以减轻高校的资金压力。多年来,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或多或少都实行了有偿服务的商业运营模式,完全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模式几乎不多了,现有场馆的对外运营已经有所成效,如很多高校的游泳馆对外开放,收益也相当可观,已经达到了以馆养馆的目的。但还有很多高校因种种原因没有对外开放,采用“自给自足”的模式,致使高校体育场馆商业运营的程度和效果良莠不齐。

(一)高校场馆管理和运营由教学中的体育部门负责

体育场馆对外运营的经营管理多数学院都是将其交个教学部门的体育部来操作。而这种运营模式的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方面,教学部门是教学单位,其主要职能是负责高校大学生的的体育教学、训练,从专业角度,看体育教师懂得的是运动原理和教学方法,而对场地专业维护知识并不精通,更加缺少场馆商业运作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体育部面对日益增多的体育场馆设施,很难做到“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场馆管理和经营”,很有可能是两头都没有抓好。甚至有时为了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而一味开馆使用,出现使用多、养护少、体育场馆设施日见损坏的问题。

(二)设置专门机构专业人员的管理模式

目前,在我国的体育专业学校场馆,运营管理均采用专门、专人、专职的模式,设立场馆的专门管理人,专人专职运营。如场馆管理中心,专门负责管理学校所有场馆的使用和经营,实现了体育教学与场馆管理的分离。其优点是,一方面,对场馆的维护更加专业化、具体化;另一方面,对外经营更加正规化和系统化,使场馆的商业运营步入正轨。保证了场馆设施管理的规范、学院资产的保值,也解决了体育教学部管理体育场馆之累、教师上课准备教学器材设施之烦。

三、结论与建议

(一) 建议

1.体高校体育场馆实行商业运营还处在初级起步阶段,在高校实行场馆开放之前对消费人群、场馆的经营模式要做详细的调研,如大学所处地理位置中的消费人群、消费水平、体育锻炼习惯等进行详细的调研,以有助于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决策的制定。

2.做好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认知度。对本校场馆的开放时间、内容面向社会进行长时间的大力宣传,保证消费者对场馆开放时间和内容得以熟知,为广大消费者制订个人消费计划提供参考。

3.对本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实行逐一、逐个开放的策略,对于本校的体育场馆可先选定1—2个受到群众热烈需求的场馆对外开放,在运营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为其他场馆的全面开放奠定基础。

4.设立专业营销部门进行商业化运营。场馆的对外开放既要盈利,同时也要保正场馆的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学院最好聘用专业人员进行场馆的管理和运营。

(二)结论

1.高校体育场馆存在着建设维护资金短缺、部分场馆闲置的问题,而社区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对体育场馆的需求日益迫切。为解决这一矛盾,许多国家都有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举措,我国政府也为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政策支持。高校体育场馆和其他社会场馆相比,具有数量多、设施全、校园文化氛围好的优势,但在开展有偿经营方面存在着场馆利用率低、形式单一、渠道窄等问题,而且有偿服务收费标准缺少科学依据,场馆经营总体上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

2.高校体育场馆商业运营是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符合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的客观需求,因此高校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向社会、寻找市场,充分发挥大高校体育场馆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人才优势,实现大胆的改,采取商业运营模式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天平,陈小东.大学城概念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3 (2).

[2] 张爱邦.SWOT分析法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 冷迎辉.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 (6).

[4] 张莉莉,李桂林,任保国.对影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效益因素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26 (6).

上一篇:浅议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学有所得 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