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系统康复护理体会

时间:2022-05-16 10:06:41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系统康复护理体会

摘 要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的、系统的骨科康复护理。方法:35例患者在不同方式的内固定术后进行早期的心理康复、物理疗法、被动功能锻炼与主动功能锻炼的护理。结果:35例患者术后效果满意,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30例(85.7%)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效果为优;2例(5.7%)效果为差。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的、系统的骨科康复护理是膝关节周围骨折病人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内固定术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3~52岁,平均47.5岁,股骨髁间6例、股骨髁上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15例、股骨髁间伴髁上骨折5例、“漂浮膝”骨折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本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分别采用解剖型钢板、髓内钉、张力带、记忆合金、外支架等内、外固定物。

常规护理:术后常规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失血过多,血压下降明显者给予快速补液,必要时给予输血等;观察手术伤口局部情况,给予冰敷减轻水肿;观察膝关节肿胀、积液情况,必要时穿刺抽出积液,减轻反应性滑膜炎的程度;观察患肢局部血液循环征象,及时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止痛剂;围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观察体温变化,给予降温处理。

心理康复: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发生均为局部强烈的暴力外伤所致,对病人心理往往造成较大的震撼,很容易遗留有惊恐、焦虑、疼痛耐受差等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特点,在护理上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患者的顾虑,消除各种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向患者说明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树立信心并积极配合,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建议患者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有计划的康复活动,防止消极逃避锻炼,又要避免急于求成,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物理疗法:术后24~48小时内给予手术切口部位冰敷,每次冰敷20~30分钟,间隔1小时,冰敷时应做好对皮肤的保护[1];术后48~72小时后可以考虑使用红外线烤灯治疗,30~40分钟/次,注意防止皮肤烫伤。伤口渗血、渗出减少后可以应用下肢气压仪治疗,促进静脉血回流,以减轻下肢水肿及血栓的形成。

被动功能锻炼:术后6~8小时后即可以开始进行按摩、推移髌骨,减少膝关节尤其髌骨周围的粘连,减轻膝关节滑膜的肿胀。术后24小时在手术固定牢固基础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机,活动范围应由小角度(0°~30°)开始,1小时/次,2次/日,以后即可逐渐增加活动角度5°~10°/日。术后2周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超过90°[2]。使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机应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若出现伤口渗血、疼痛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应用,并查找原因。

主动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早期以维持膝关节功能位,抬高患肢,行“踝泵”、足趾屈伸运动、肌肉等长收缩等锻炼为主,以减轻肿胀、疼痛等。术后1周内指导患者逐渐加强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收缩、“踝泵”、足趾屈伸运动的程度及强度。同时开始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和膝关节主动伸直训练。术后2周后患者膝关节被动屈曲达到90°以上后,即可行患肢床旁主动屈伸训练。术后3~4周可以进行股四头肌阻抗肌力训练,巩固以往训练效果,并可以逐渐进行患肢力量训练及增加耐力的训练[3]。

结 果

本组35例患者出院时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与断裂、骨折不愈合、废用性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其中30例(85.7%)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主动屈膝在95°以上,返回原来工作,效果为优;3例主动屈膝在70°~90°,上楼、爬山时疼痛,但能从事原来工作,效果为良;2例(5.7%)主动屈膝40°~60°,屈膝时疼痛,不能从事原来工作,效果为差。

讨 论

早期主动康复训练的作用:膝关节受到外伤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滑膜受到损害,如果关节制动时间过久就会出现骨骼肌肌腹缩短、关节周围疏松结缔组织转变为致密结缔组织导致关节僵硬同时出现肌肉萎缩、废用性骨质疏松等。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少关节内滑膜肿胀及关节外软组织的粘连、挛缩、减少骨质疏松等[4]。因此,在术后早期即要制定康复训练,同时积极教育患者树立早期康复训练的意识及信心,从而使患者在思想上接受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早期被动康复训练的作用:CPM可以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与代谢,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腱、韧带的修复,促进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物理疗法的作用:手术切口间断冰敷可以减轻术后切口局部充血或出血,减轻疼痛等。红外线烤灯照射等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肿胀的消退,也可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加速致痛物质排出和炎性渗出物吸收,减轻疼痛。

早期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周围骨折病人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应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相结合,同时应做好心理护理。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康复训练指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反复询问患者的感觉,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康复训练强度。康复训练应持之以恒,告知患者应坚持长期康复训练,以强化康复效果。同时也要重视健侧及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减轻健侧的负担,避免对健侧造成不必要的劳损,同时也可提高整个机体的循环代谢水平。

参考文献

1 曾和香,贺美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3(1):2-3.

2 姚静,魏丛秀.CPM活动器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应用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7,23(1):26-27.

3 鲍素珍,马清亮.CPM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188-189.

4 杨连香,李芬芳,孙惠萍,等.康复锻炼联合磁疗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5):423-424.

上一篇:综合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 下一篇:标准化健康教育在膝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