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究及分析

时间:2022-05-16 09:29:12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究及分析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本文综合大量文献资料,从网络环境出发对当前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理论及支持系统进行研究,深入挖掘了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点。此外,本文还在上述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对不同课程教学模式内容进行探究。文章对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作用。

【关键词】网络环境;课程教学

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网络教学环境已经出现了本质上的转变,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丰富。在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开始由单纯文本形式转变为图片、本文、视频等多维形式,教学信息网络化、智能化效益大大上升,这种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把握好网络环境,做好该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在当前教学发展中刻不容缓。

1.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理论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课程模式将网络媒体作为主要教学途径,通过网络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传输,以实时交互体系完成教学内容交流,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效益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主要依照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视听教育理论等完成模式理论的构建,其具体内容包括:

(1)学习理论

该理论主要从学习行为、学习认知两个角度对课程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在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时学生学习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益,是限制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把握好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够高效、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在上述教学中学生认知影响着学生心理状况,限制着学生主观能动性,只有确保树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学生才能够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学习效益才能够得到本质上的改善;

(2)传播理论

该理论主要从网络传播功能对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内容进行研究。网络环境体系中各项信息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条件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在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传播。当前信息传播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且上述渠道存在不同的传播效益,只有把握了最优的传输途径,对传输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效益才能够得到本质上提升;

(3)视听教育理论

该理论主要从视、听两个角度对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选取,由上述两方面内容确定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配置和使用。视听教育理论综合各种视听教育经验,对视听教育内容进行了最优化,是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重中之重。该理论明确指出在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要尽量对学习内容进行简化,要以最直接的视听内容展现最全面的教学知识,让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逐渐积累知识和经验,形成具体、科学的网络环境课程模式。

1.2 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支持系统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的软硬件教学平台支撑体系,只有将软硬件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课程模式才能够真正满足学生教学需求。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时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全面把握,要依照教学需求形成对应网络支撑平台,形成基础Internet支持系统,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构建平台模式框架,以学生为核心,依照教学目的及学生发展进行层次化设计,将各项教学体系结构及教学内容设计到软件结构中,形成系统平台框架。该框架中各项教学内容与软件平整结合;

(2)构建教学科研中心,通过科研核心完成对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及探索,形成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确保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课程模式教学效益;

(3)构建对应网络资源库,确保能够对网络中的各项教学资源进行高效汇总、筛选和处理,为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4)构建平台交互板块,确保教师及学生能够及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且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效益进行实时评价;

(5)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及拓展性,要能够依照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需求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用户服务等内容进行适当增加、删除或修改,具有专门二次开发与集成接口,满足系统拓展需求。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硬件支持系统为硬件设备、信息传输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等,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多媒体设备,即计算机、投影仪、DVD、录像机等;

(2)远程控制体系,即计算机监控体系、网络协议、远程控制监控体系等;

(3)信息传输体系,即数据传输通道、信号传输通道、资源支持体系、信息获取体系等;

(4)安全防护体系,即网络协议、系统远程控制命令、系统安全协议命令等。上述硬件系统为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创造了扎实的基础,有效提升了网络课程模式的开放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是网络环境下课程模式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2.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时要首先分析其构建理论及支撑体系,要依照上述内容形成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基础,由该内容出发形成对应结构。只有真正将理论、体系及教学融合,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效益才能够完全体现,各项构建质量该能够充分提升。当前我国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状况主要为目标-网络-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关系图

2.1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主要通过讲授教学、资源教学及专题教学实现。

讲授教学主要借助网络软硬件体系对教师教学内容进行展现,主要通过同步或异步方式完成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的展现完成学生学习环境的构建。该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将教学内容传输到远端教室或系统桌面上,通过远端教室或系统桌面进行授课,让学生在一定区域内能够与教师教学同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局域网及视频会议系统等实时与学生交互,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依照该状况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把握,对学生学习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资源教学主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教师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筛选、综合及调整形成对应教学资料,以该过程完成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而学生可以通过系统中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自身学习内容,通过资源下载学习及运用获取丰富知识内容,扩宽视野,从本质上提升课程学习质量。

专题教学是当前网络环境下课程模式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方法。该方法在运用时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依照教学核心及教学目的形成对应专题结构。完成划分后教师依照上述专题结构对网络中的资料进行查找和分析,设定对应专题结构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具有非常高的开放性。教师将该专题以问题提出、探索过程及解答反思的形式进行教学,将该教学内容到网络学习平台中供学生学习,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我国专题平台非常多,各高校之间均设置了对应的学习平台共享中心,专题平台应用效益较好。

2.2 自学环节构建

自学环节主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中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提升,要通过知识及经验的积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自学环节设置中教师可以适当开展部分课外教学活动,从学生兴趣爱好、自身特长出发形成对应自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网络环境下课程模式中,提升学生在该模式中的自学效益,改善学生能力水平。与此同时,在该课程教学模式自学环节构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调整平台监控体系,由该监控体系对学生学习进程、学习效益、学习问题等进行明确,通过交互系统及时给与学生针对性指导,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自学任务,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2.3 交互环节构建

交互环节是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关键部分,其构建效益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质量和课程模式质量。交互环节构建时教师可以适当借助交互平台,将该平台公开化、开放化,由该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教师可以适当对交互平台细化,依照功能内容将交互系统划分为在线讨论模块、教师询问模块、教师评价模块、同学求助模块等,让学生能够从自身需求出发对上述模块进行对应选取,保证学生快速、准确获取自身想要的信息。此外,教师还要适当对交互环节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在教学中对上述筛选内容进行解答,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反思,提升学生课程学习质量。随着网络教学的不断深化,部分教学作业批改也可以通过交互环节实现。教师通过网络即时了解学生作业状况,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批改和更正,将优秀作业进行在线展示,这种作业交互一举两得,即节省了学生学习时间,又降低了学生询问难度。

2.4 实践环节构建

实践环节是提升学生能力水平,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环节。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教师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加大实践教学设置比重。在该环节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构建专门模拟实践体系,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环境中了解实践知识及技能,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专业内容知识,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印象,提升对媒体技术的运用效益。学校可以积极与其他企业交流,构建点对点平台,通过校园网对上述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成实践体验及交流,提升网络模式应用质量。

3.总结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及多媒体设备对多元化教学内容进行展现,通过交互体系完成信息交流,以实践体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机会。这种课程模式对学生学习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课程学习质量。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要对其模式内容不断完善,从而真正实现课程的网络化、科学化、高效化,加速我国网络环境课程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王建功.网络环境下教学互动的策略与方式研究报告[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14-17.

[3]谢停何江鸿.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时代,2008,05:73-75.

[4]李伟.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目标、教师角色及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3:161+157.

[5]付朝军.浅谈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J].硅谷,2009,21:178.

本文系广州电大201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4JG060)。

作者简介:唐建琼(1972―),女,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国际注册内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和税收。

上一篇:浅谈“楼宇智能化”教学设计及应用 下一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手集训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