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血凝仪的质量控制

时间:2022-05-16 08:53:00

如何做好血凝仪的质量控制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做好质量控制,以确保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方法 对山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血凝质控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 我室的PT得分均为100%,基本达到优秀水平。结论 检验工作者应认真学好止血与血栓理论,加强与临床联系和宣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充分认识质量前、质量中、质量后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

全自动化血凝仪;质量控制;临床应用;雪凝常规

我院2001年购进了一台SYSMEX公司生产的CA500型全自动血凝仪,其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通过几年的室间与室内质控,我们深深体会到认真开展质量控制对仪器的正确使用、临床报告的准确率提高,辅助临床作出正确诊断的水平确实十分重要。止凝血检验是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过去由于只是简单的手工操作,项目很少,也不能及时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全自动化的引进,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临床的要求。然而由于凝血检验本身在原理上的特殊性,加上临床又不了解检查过程中许多中间环节和影响因素,结果经常出现检验与临床相矛盾的局面。为充分利用现代化仪器的的优越性,确保检验质量,我室参加了全省质控,还进行了严格的室内质控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质量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zanCA500血凝仪 试剂由上海太阳公司提供。雪凝质控物为干粉质控物,统一由省临检中心购买,使用前加1 ml蒸馏水溶解,分装5份放入微量管内,置冰箱-20℃保存,随用随取,要求在规定1 h内测试完毕。

1.2 方法 在接到省临检中心质控物后,按操作常规要求条件下进行测定,每批质控物连续做三次,取均值,报告PT秒数、INR、APTT秒数、TT、FIB。

2 结果

从2007年至今在各次室间质评活动中成绩均优秀。详细结果略。

3 讨论

我室的省质控成绩均达PT得分的标准。回顾质控过程 做以下几点小结;

3.1 分析前质量控制 留取合格的待检标本。一是选择正确的采血部位,严禁在输液部位或输液侧采血,以防血液稀释;二是采血必须顺利熟练,如果不畅,会因组织损伤致组织因子混入血液标本,产生肉眼难见的小凝块;三是采血应准确,过多过少的血液对凝血因子分析都会产生影响;四是采血后血液与抗凝剂应及时充分的混匀,否则引起血液凝固。标本采取时间尽可能在早晨。多次检查应取每天同样时间的标本。

3.2 分析中质量控制 做好每天的室内质控。室内质控既能检测仪器的准确度又能检测仪器的精密度。做好室内质控是检测仪器是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选择技术和素质合格,相关理论扎实,富有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把关,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应将标本做3000 r/10 min处理,严格在4 h 内完成雪凝检查试验,不做重度溶血、凝固、血量不够的标本,对此及时与临床护理部门取得联系,以排除实验前的影响因素。

3.3 分析后质量控制 判断检测的结果是否正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常根据室内质控情况来加以判断,其主要的目的及作用是考察该次检测时影响质量的诸因素是否在控制条件下,如果室内质控结果在控时,报告可发出,失控时必须寻找原因,结果不易发出;平时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对于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有差异者,应及时通报临床科室。另外应及时通过对患者情况的了解,从侧面掌握一些信息,也可发现一些问题,如患者在输液时取标本或弄错标本导致结果与临床诊断差异较大等。

此外,必须确定要一套完整的SOP文件。广义上来说,完整的SOP包括质量体系的建立,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处理,稳定的试验方法,可靠的试剂和参考物;日常的仪器维护,完整的使用保养记录,有效的结果报告和用于检查报告可靠性的一套程序。为此,我们不但建立了凝血室内质量工作规范制度以及止凝血检查一套流程,而且要求严格核对标本,严格标本离心速度、时间,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对符合要求的标本出现异常结果时,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做文字记录。而且我们在开展新的止凝血工作之前,认真将有关实验在标本采集前应该注意事项以及它的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编写成文,发放到护理部及有关各科室,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止凝血操作要求把室内质控贯穿到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体会到实验所用的标本质量、试剂、质控液、蒸馏水、吸管、冰箱以及它们分别的处理方式,都是止凝血试验结果质量正确与否的关键。因此我们溶解试剂时,在部分试剂不能一次性用完时,比如质控液采用分装储存-20℃的办法。由于质控液不宜反复冻融,取出后37℃速溶,20 min上机进行质控检测,才能确保室内质量控制的稳定性。没有室内质控作为基础的精密度保证,无从进行室间质控,也就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可信的准确数据。也无法为临床诊治相关疾病以及手术医疗的安全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建. 临床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4, 27(1): 49-51.

[2]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4,27(8):483-487.

上一篇:护士语言在患者心理护理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的现状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