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单药治疗与联合丁螺环酮合并用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2-05-16 05:19:58

对比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单药治疗与联合丁螺环酮合并用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单药治疗与联合丁螺环酮合并用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抑郁症患者60例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0.00%), 实验组患者无效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无效率(30.00%),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丁螺环酮;抑郁症;临床效果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 有病程较长、易复发的特点, 患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增高。研究显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有效的治疗抑郁症, 而丁螺环酮则对抗抑郁剂起到增加效果的作用[1]。为进一步研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单药治疗与联合丁螺环酮合并用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5例, 女25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实验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17~57岁, 平均年龄(31.35±9.25)岁。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19~60岁, 平均年龄(34.31±10.38)岁。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都需要使用安慰剂进行清洗, 时间约为1周。清洗后对照组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J20100165)进行治疗, 口服10~20 mg/次, 服用1次/d, 至少服用6个月以上。实验组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00199)进行治疗, 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丁螺环酮片, 口服5 mg/次, 服用3次/d, 服用2周后可每次加量至10 mg, 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常规检查, 如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

1. 3 疗效评定标准[2] HAMD减分率>74%时为痊愈;HAMD减分率在50%~74%为显著进步;HAMD减分率在25%~49%为进步;HAMD减分率

1. 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20例痊愈, 5例显著进步, 4例进步, 1例无效, 总有效例数为29例, 则总有效率为96.67%, 无效率为3.33%。对照组患者14例痊愈, 4例显著进步, 3例进步, 9例无效, 总有效例数为21例, 则总有效率为70.00%, 无效率为30.0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患者出现口干1例, 食欲减退1例,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出现口干2例, 头痛3例, 恶心2例, 食欲减退1例, 便秘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由此可见,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抑郁症常常会出现情感低落、睡眠障碍、思维迟缓或意志减退等症状, 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性疾病。此病的患病率较高, 病程较长, 易复发, 并且常常伴有躯体症状。患者经常出现精神恍惚, 消极焦虑等状况, 有时候会有自杀的情况出现, 应该重视此病, 做到早发现、及时治疗, 所以临床上抗抑郁药物的发展较为迅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丁螺环酮作为一种抗焦虑的药物, 具有吸收快、吸收完全的特点, 并有增加抗抑郁剂的治疗效果的作用, 两者联合则能够快速、高效的治疗抑郁症[3]。通过此次研究发现,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0.00%), 实验组患者无效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无效率(30.00%),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 有效地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白延欣, 白梅.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1):64-66.

[2] 刘翔, 肖瑛, 郑莉娜.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7):67-68, 71.

[收稿日期:2014-07-17]

上一篇: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观察 下一篇:临床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在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