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抗生素,确保发挥健康疗效

时间:2022-05-15 06:45:35

正确使用抗生素,确保发挥健康疗效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抗生素作用机理、抗生素使用原则以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建议要正确使用抗生素,使其发挥健康疗效。

关键词:抗生素;作用机理;使用原则;危害;疗效

【中图分类号】R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22-01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可以这么说,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从此人类有了可以同死神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因为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就是细菌感染。

1 抗生素作用机理

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4大类作用机理:

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等。

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致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碍DNA转录成mRNA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受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

2 抗生素使用原则

2.1 掌握适应症,有严格的用药指征。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和非细菌性发热并无多大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更有害无益。90%以上的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是由病毒引起,除能确定为细菌感染者之外,一般不宜使用抗生素。

2.2 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做药敏试验,提倡细菌检测,针对所感染细菌对症下药。

2.3 严格按量、按疗程用药,随意中断、频繁更换等不规律用药都对患者不利。老年人、儿童以及肝、肾功能不良者,应酌情减量并缩短用药时间。

2.4 联合用药的指征是:病情危重(如败血症)或多种细菌混合感染,一般以两种为宜。

2.5 不宜过早使用抗生素进行“试验治疗”。因其盲目性大,不对症用药更有害无益。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会使致病菌无法检测,导致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确诊,延误治疗(危重患者及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除外)。

2.6 不要随意把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用药使用。

2.7 非严重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疾病,尽量避免局部外用抗生素,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2.8 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

3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有些患者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缺乏足够认识,有个头疼脑热就服抗生素,而且档次越用越高。部份医生受利益驱动,不顾医德医风、动辄就给患者开抗生素,而且药越开越贵,方越开越大,所以各种危害随之而来。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中国的妇产科长期以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多年的统计显示,目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因此,抗生素不是万能的,滥用抗生素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副作用,给身体带来毒性反应,后遗效应。滥用抗生素还有以下危害:

诱发细菌耐药,甚至产生超级细菌。病原微生物为躲避药物,在不断地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生素不存在耐药现象。据文献报道:耐红霉素的金黄色葡葡球菌已超过50% ,耐头孢菌素的菌株已达40%以上,耐喹诺酮的菌株在35%右。

损害人体器官。抗生素在杀菌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如喹诺酮类可致年幼动物软骨损害,使承重骨关节出现水泡,少数病人出现关节痛和炎症。此外,四环素、利福平、红霉素均可引起肝损害;氯霉素服用后难以灭活,可引起儿童心血管衰竭的“灰婴综合症”,严重者可致死。

导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部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互相抵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如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群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群则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肝脏损害,通常抗生素吸收后在肝脏代谢,故肝脏易受抗生素损伤。

肾脏损害,通常药物经肠道吸收,吸收后均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有报道说, 25%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

神经系统损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氨基糖苷类对听力的损害已引起高度重视,我国每年新增聋哑儿3万名左右, 50%与药物有关,其中怀疑氢墓糖苷类药物引起者高达83%。

血液系统损害,各类抗生素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会影晌血细胞的生成,致使血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全血细胞减少即再生障碍性贫血。

过敏反应,此反应最严重或最常见,为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致。

4 小结

人们要树立正确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也要有良好的医风医德,给病人切实的建议;通常建议做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极度敏感药物,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顾觉奋.《抗生素的合理运用》第二章. 图书类别:医药卫生

图书标签:上海科技 抗生素 出版时间:2010-01-11

[2]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17-19页.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上一篇:非甾体类抗炎药 下一篇:无痛人流护理及术后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