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研究专家

时间:2022-05-15 02:09:42

经济问题研究专家

一、个人简介

汪小勤,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湖北省分会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理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主要研究方向:工业化中的经济结构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人口、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农地制度、农村金融,中小企业、中小金融,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

二、主要学术背景及经历

1977―1980年,华中工学院政治理论课部师资班经济学专业毕业,1981年9月―1982年1月武汉大学经济系学习进修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世界经济等课程,1985―1988年华中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系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2―1996年武汉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10月―2000年3月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经济研究中心访问教授,2001年7月―2001年9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应用哲学研究所休假访问,2004年8月―2005年7月,美国富布莱特学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与资源经济系访问学者,2009年9月2日获得国家汉办海外孔子学院院长候选人资格。

三、主要论文

1、《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问题》,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2期。

2、《农业国工业化与发展经济学》,江汉论坛,1993年第3期。

3、《论结构变动与工业化》,江海学刊,1994年第5期。

4、《论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及意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3期。

5、《解决失业:一个世纪课题》,中国改革,1998年第1期。

6、《农业技术进步路径与劳动力的利用》,经济纵横,1998年第1期。

7、《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发展述评》,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1期。

8、《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9、《从“退耕还林”和“禁伐”政策的实施看对农民利益的补偿》,改革,2001年第3期。

10、《论我国城乡人口迁移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7期。

11、《浅谈我国农村金融的支农作用》,武汉金融,2001年第6期。

12、《农村“绿色板块”在我国农业产业化中的融资效应》,武汉金融,2002年第5期。

13、《比较优势与中西部发展战略》,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4、《货币联盟理论的新发展》,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4期。

15、《教育与农业发展关系实证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5期。

16、《振兴东北的产业选择》,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7月23日。

17、《关系型贷款与中小企业融资》,武汉金融,2004年第8期。

18、《区域传统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机理研究》,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6期。

19、《从香港和大陆税改看制度变迁的时空约束条件》,经济学消息报,2006年8月4日。

20、《“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经济学家,2007年第1期。

21、《我国农村社会资本变迁的经济分析》,福建论坛,2007年第12期。

22、《基于农业公共投资视角的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5期。

23、《科学工业化理论历久弥新》,经济学消息报,2010年1月15日。

四、主要参研项目

1、1992年参与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中部崛起战略’研究”。

2、1998年主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农业产业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1996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农业”,代号96BJL018。

4、2001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业产业组织、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之关系研究”,代号01BJL003。

5、1999年参与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6、1999年主持德国Peter Koelockner Foundation 资助项目:Public and Private Approaches to Enterprises’ Developmemt:A Sino-German Comparative Study。

7、2004―2005年主持美国国务院Fulbright Foundation 资助项目:US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上一篇:跨国公司商业寻租微观经济分析 下一篇: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