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解疑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15 08:36:25

初中语文

摘 要: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本人结合初中课堂教学实例,谈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解疑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先学后教; 学生; 解疑;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035-002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学习方式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它不仅仅强调教学先后顺序上的变化,也是对教与学关系的重新定位,学生“学”在前,老师“教”在后,一反“教”在先、“学”在后的传统做法,不仅凸显了学生主体意识树立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确立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弱化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要求我们教师转换角色,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本文就“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解疑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学习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构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出现的一种解释学习的理论,它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主张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主张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建构主义理论的引入,使得先学后教的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学生通过“自主整理”“合作讨论”等环节,使自己的知识、能力形成体系,使新知融入到自己的原有知识体系中去,提高了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认知发展理论

它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水平螺旋上升的规律,每一个学习环节设计的出发点都是学生的实践,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从而实现由浅入深的自主学习,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形成能力,全面提高了素质。

3.最近发展区理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先学后教”通过学生的自学展示,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暴露、展现,从而使教师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指导的效率。

4.自我效能感理论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先学后教”在操作的过程中,强调自学要求的低起点,高标准,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获得自我效能感;在探究学习的环节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伙伴共进,在评价的标准上强调自主评价和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强调鼓励为主、赏识教育;在课堂整理、当堂反馈的环节中让学生整理自己所得,获得学有所得的成就感。

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引导学生自主解疑的策略探究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走向学生,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

1.营造气氛,鼓励敢疑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思考,从而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当某一学生对教师的某一观点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可能会认为这个学生目中无师,故意与自己过不去。正是这些观念和行为,使他们在应试教育中培养出来的一些“人才”,服服帖帖,惟命是从,充其量只是一些工匠,而不是敢于标新立异、大胆突破旧观念束缚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敢言、敢辨,以树立敢于质疑问难的好学风、好品质。

例如笔者在《愚公移山》教学过程中,同学们都在热情高歌愚公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正能量,一个同学站起来很羞怯地说:“我觉得愚公很愚蠢,那么高大的两座山,靠人力去把他们搬掉,多苦多累,而且根本不可能搬掉,还不如集体搬家来的既省力又达到交通方便的目的。再看现在的政府不也鼓励农民下山、进城吗?”他话音刚落,课堂一片哗然:这篇寓言明明是在歌颂愚公的呀。笔者对他大夸特夸,说他爱动脑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能联系生活实际,然后发动大家讨论“山”要不要“移”,还有哪些方法?最后回到文章的主题。

2.预习生疑,主动求解

没有充分的预习,学生就不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可能去解决问题,当然就没有什么好问,也没有什么好思的。温故而知新,应启发他们运用旧知识,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就像滚雪球游戏一样,用雪球上已有的旧雪粘起新雪,在翻滚的过程中不断增大变硬。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文言文的字词或句式的积累。

如预习《孟子》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则中,学生不理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所以”,笔者就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在哪篇课文中学到过这个词。学生从《出师表》中背出了“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和“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然后让学生将这两个“所以”的意思分别放到语境中,进行揣摩,学生自然就得出结论,对“所以”一词的理解就巩固加深了。

3.课中质疑,引导释疑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质疑,主动解疑,但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导”的作用不但不能减弱,而且需要加强。在质疑释疑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传统的传授、讲解,而是点拨、诱导、解惑、深究。课堂上,当学生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后,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释难,以达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受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目的。

上一篇:自我效能导向的双维度交互式教学方法探究 下一篇:让英语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