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弱势群体心态考察

时间:2022-05-15 07:56:2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弱势群体心态考察

摘 要:在社会转型进程中,陷入民生困境的城市弱势群体,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他们具有消极特征的心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心态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弱势群体;环境;心态;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1-0165-02

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也衍生出一批生活艰难的弱势群体,不能适应转轨要求,成为城市新贫困阶层,例如企业下岗职工、临时就业人员、早退的“体制内”人员等。这些人群经济生活贫困,生活质量较低,权利和资源匮乏,心理承受能力上也很脆弱,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自卑、仇视社会、情绪不稳定等问题,极易出现闹事、违法犯罪、自杀、上访和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他们的生存状态、问题心态进行综合分析,并相应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转型期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特征

1.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经济上的低收入性是弱势群体的首要特征。他们通常都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甚至徘徊在贫困线边缘。经济上的低收入决定了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贫困性,既表现为生活水平低下,也表现为生活质量的低层次。其消费结构中,绝大多数或全部收入用于食品。弱势群体中的一些人,实际上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经济上的低收入同时也造成了弱势群体生活的抗风险能力较低,一旦生病或遇到其他灾害,他们很难具有相应的承受能力。

2.社会保障的缺失。目前我国对城市弱势群体的制度性保障,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对工作不饱满、收入微薄以及下岗的职工,提供最低工资;二是对失业人员提供失业救济金;三是对超过失业救济期仍找不到工作的人员及家属,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但社会给予这部分人的救助和福利(生活、医疗和康复等)资源仍十分匮乏。从目前的社会保障体制来看,不仅保障金基数低,难以起到真正的生活保障作用,而且保障范围并没有覆盖到所有人群,只限于城市里一部分有正式工作的人,由于缺乏有效的失业保险体系,大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内容上,教育、医疗、住宅等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

3.社会地位低下。弱势群体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底层,他们的政治参与机会少,对于政治生活的影响力低。政治生活的产品是公共政策,而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所作的权威性分配。显然,强势群体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力,他们可以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影响力使得公共政策的制定符合或者有利于自己,至少不影响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弱势群体由于远离社会权力中心,社会地位低下,没有足够的社会影响力,较少参与政治活动,不可能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同时,这也意味着弱势群体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迅速摆脱自身的困境,解决自己的问题。

4.人际交往狭小,人际关系弱势。人际交往范围狭小是弱势群体人际交往环境的首要特点。随着社会竞争、流动和分化的加剧,弱势群体渐渐处于社会的边缘,他们的交往范围、交往层面和交往对象相对于社会的发展程度反而是越来越窄小。以失业人员为例,其人际交往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单位不再包揽一切,个人对单位的依附削弱,原来在业缘基础上建立的一部分社会关系由于失业而逐渐瓦解和消失;另一方面由于与人交往需要经济基础,需要礼尚往来,失业后的经济收入减少直接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次数;更重要的是,失业人员因为不能通过工作薪金支持自己,逐渐形成羞耻感、无价值感和自卑感,心理负担重,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或者对于自己的失业感到愤愤不平,对他人有敌对感而不愿与人交往。

5..家庭气氛紧张,家庭矛盾较多。对下岗失业、临时就业人员而言,其工作、经济上的问题往往也会引起家庭问题,使得家庭气氛紧张,家庭矛盾增多。失业对男女个人的影响是不同的,下岗、失业把不少女性“逼”回了家,女性“回家回避”在家务中还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而不少男性有着大男子主义情结,即使失业了,也不愿更多地承担家务,完全改变了其在家庭中支柱的角色,没有为家庭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势必会造成家庭的矛盾和自身心理负担的加重。有研究表明,失业常常带来家庭关系松弛,家庭矛盾加剧,家庭气氛紧张,夫妇关系恶化,甚至分居、离异等。

二、转型期弱势群体的基本心态

1.压力感。压力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面临生活困境的危机、工作前程的不确定和人际交往的孤立。首先,绝大部分的下岗职工在下岗之前工资并不高、积蓄也不多,现又遭遇下岗,更使他们原本不富裕的家境雪上加霜。生活的重负得不到缓解,生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使这些下岗职工陷入了生活的困境而感到危机。其次,前程压力上,下岗人员再就业难,临时就业人员工作不确定,使得其安定感缺乏,对于未来的生活、对于前途忧心忡忡。第三,人际上,城市失业人员和临时就业人员不能通过工作薪金支持自己会逐渐形成羞耻感或无价值感,加之失业人员因暂时脱离了原群体,与原单位的接触减少,原有的规章制度、作息时间、成员间的交往开始渐渐淡化。工作上职业角色的失败也会影响到家庭角色的扮演,加上人际交往缩小,因此通常会变得孤立、人际交往失调,人际压力大。

2.依赖心理。城市下岗职工中的大多数都熟知并习惯于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老病死都由国家包起来的情形,久而久之,产生了什么问题都依赖国家、依赖政府解决的惰性心理。弱势群体中有一部分人,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弱势者,长期被隔绝在社会现代化潮流之外,在极艰难的条件下为生存而挣扎,他们的生活期望和消费欲望很低,对摆脱贫困境遇没有信心,对国家、政府的帮助存在依赖心理,面对物价上涨下日渐沉重的经济压力、社会保障政策的薄弱,多数人认为“解决问题要靠国家”。

3.埋怨心理。弱势群体作为社会转型的代价,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在不同程度上受损,改革前对他们来说比现在更美好,因为过去他们不失业、生活有保障。社会转型期分配差距的扩大造成了一部分人的失衡心理、落差心理和攀比心理,使得本来生活条件也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的城市下岗职工感到分配不公,产生了强烈的埋怨心理。此外,转型时期由于社会整合力的下降,出现了人际关系冷漠、丑恶现象增加以及部分官员腐败、一些地方恶势力兴起等病态社会现象,这些群体因而产生对过去清廉政风和朴素民风的怀旧之情以及对当前的一些消极社会现象的埋怨愤怒心理。

上一篇:理想办公室照明:创造无限潜能 下一篇:借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