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之变 第6期

时间:2022-05-15 07:09:35

3月7日下午,江津市蔡家镇福德村二组王文祥端着饲料来到自家猪场,突然发现有17头猪不像往常那样抢食,睡在一角口吐白沫。王文祥心急如焚。

镇服务站的工作人员龚南光一行得知情况后,带着药具,径直就往20多公里外的王文祥家赶。而到王家院坝,却遇到了尴尬。

“你们又来收啥子钱哟?!”王文祥的妻子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

“我们不是来收钱的。听说你家的猪儿得病了,我们来看看。”龚南光回答说。

王文祥的妻子半信半疑。龚南光顾不上多说话,急忙钻进猪圈察看,发现情况十分严重,17头猪儿出现发热、喘气等病症,并呈蔓延趋势。

消毒、打针、消热……两个小时后,猪儿病情得以控制,避免了上万元的经济损失。

“喝口水吧!”王文祥的妻子端着茶盅递上去。

“谢谢,不用了,我们还要赶着回去呢!”

“现在的干部硬是变了……”王文祥夫妇看着龚南光一行匆忙远去的背影,自语道。

这是江津市建设服务型镇(街)政府改革试点成效的一个缩影。

从今年起免征农业税,乡镇干部逐渐从“三催”(催税、催粮、催计划生育)干部变成了“三无”(无职、无权、无抓手)干部。正如有的农民群众说的那样:“有吃有穿我不求你,有了困难问题要找你,遵纪守法不怕你,你违法行政我要告你。”而乡镇干部坦言:“一无权二无钱,全靠嘴巴甜,政策要吃透,汤圆难搓圆。”

在新形势下,乡镇政府的工作面临进退维谷的境地。如何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实现“小政府、大服务”?

“必须实现干部角色的转变。”江津市委、市政府形成了共识。今年2月16日,市委常委会决定,选择代表工业重镇、商贸集镇、平坝农业镇和山区贫困镇等不同类型的德感、白沙、慈云、蔡家等4个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试点,将政府职能重新定位为经济发展、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3项,实现经济发展职能变“主角”为“导演”,公共管理职能变“配角”为“主角”,社会服务职能变“管理”为“服务”。

本着“精简统一、便民效能”的原则,调整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综合办事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职能相近的合并,职能交叉的剥离,职能单一的调整,撤消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原二级机构,重新设置综合办事机构。原则上每个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置5个综合办事机构,即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服务站、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全稳定服务站、便民利民服务站。

“以前,我们镇像其他镇一样,有党政办、民政办、经济办、城建办、安全办等6个办公室和4个中心,机关干部80人,60%的工作精力是‘安排生产、催粮催款’。”蔡家镇领导介绍说,“重新设置机构后,职责分工明确了。通过竞争上岗,除1名干部待岗外,其他干部都找到了自己的工作位置。”

蔡家镇是江津市南部的一个山区镇,辖区面积大,路程远,群众办事极不方便。较远的清溪沟、凤仪的农民到镇上办事要走20多公里,往返交通费要30元。“而农民有时到镇上来,要么找不到办公室,要么找不到人。有个要外出打工的农民,从山里来办手续,来回跑了好几趟,章子都盖了好多个……”镇党政办副主任黄文科深有体会地说,“现在,我们实行全程制,不是他们来办事,而是干部要随时下去为他们服务。今年以来,我们已为农民排忧解难办实事200多件。”

2月底,蔡家镇派出65人,组成19个服务小组,分别深入村坝院落、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服务。在文昌村,服务组看到老党员龚光祥家房屋破烂不堪,当即现场办公,同意他先拆旧房,边翻新边办手续,免收一切费用。龚光祥当场就流下了眼泪,连声说:“现在的干部变了!”

3月底的一个星期天,大龙村七组谢安华、刘光芬夫妇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正值办证工作人员休假。而这对夫妇却执意要在当天办理,因为他们已经提前预订了火车票。

值班人员看着他们焦急的神情,当即打电话到办理员杨俊家。杨俊二话没说,就从江津赶到蔡家镇。中午12点多,谢安华拿到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激动不已,硬是要拉杨俊到馆子去“喝一杯”。杨俊谢绝了邀请,再三说:“这本来就是我们该做的!”

“无论大小事,便民利民服务站都为你帮忙到底。你看我,现在不出去也可以打工了。”在德感街道办事处,临峰村50多岁的张维松讲起了他在家打工的事情。

原来,临峰村盛产生姜,前些年,他见种生姜赚钱,就把自家5亩水田改作干田种姜。但由于缺乏科学种植管理技术,生姜病害严重,再加上临峰生姜种植实行隔年轮作,几年算下来,卖姜收入还赶不上原来种水稻多。一气之下,他把土地低价包给了别人,带着一家人外出打工,打工收入除了吃住,也没多少钱可剩。

今年春耕时节张维松回家,听说别人在他的土地上收获了3万多块钱,再加上从今年起免征农业税,他决定收回土地自己种。但是,那块地去年别人种过生姜,按照传统的种植方法,今年不能继续种,怎么办?

一天,张维松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来到新成立的便民利民服务站咨询。他把疑问告诉服务站工作人员后,工作人员马上联系上了农技干部。

经四处打听和查阅资料,农技干部最后与成都佳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因为,使用这家公司生产的大量元素叶面肥料“春肥保”后,农民年年都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生姜。

便民利民服务站迅速把这一信息反馈给了张维松,并请来佳硕公司技术人员。为了消除张维松的顾虑,便民利民服务站说服佳硕公司租用张维松的土地进行种植试验,佳硕公司聘张维松为“生产工人”。

“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不但能挣钱,还能学到技术,我今后种生姜就不用再担心什么了。”张维松高兴地说,“这多亏了便民利民服务站啊!”

编后:

免征农业税后,不少乡(镇)干部对自己该干什么心里没底。乡(镇)干部应如何转变角色?江津市的探索,为我们打开了思路。

长期以来,乡镇机构繁杂、人浮于事,加重了财政负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到执政效能的提高。

提高乡(镇)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改进乡(镇)工作方式,就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对乡(镇)机构进行科学设置,完善运行机制,使乡(镇)机构的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而提高乡(镇)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发展经济的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

上一篇:管理“红灯”亮起来 下一篇:要“金山”更要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