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在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防治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15 06:18:35

兰索拉唑在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防治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兰索拉唑在术后应激性溃疡防治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6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 各84例, 采用兰索拉唑治疗的患者纳入兰索拉唑组, 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纳入奥美拉唑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经相应治疗后, 兰索拉唑组显效、有效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奥美拉唑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 P

【关键词】 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应激性溃疡出血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SU)是一种在机体受到严重创伤, 重症疾病及严重心理障碍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以急性胃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严重并发症。由于SU的原发病严重, 一旦发生大出血或穿孔, 其病死率高达50%[1]。本院于2012年7月~2013年12月应用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 观察其对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7月~2013年12月入住本科的术后应激性溃疡患者共168 例纳入本研究, 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 兰索拉唑组84例中男52例, 女32例, 平均年龄(54±12)岁;奥美拉唑组84例中男54例, 女30例, 平均年龄(52±14)岁。患者共恶性肿瘤86例, 腹部创伤48例, 严重感染34例, 所有患者均无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功能不全病史。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应激性溃疡出血诊断标准[2] 患者手术治疗3 d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 并排除手术操作部位、口腔出血以及消化道胆道出血。手术治疗未发生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溃疡症状。通过内镜证实胃黏膜出现片状或点状血灶、浅表溃疡以及糜烂等表现。

1. 3 方法 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输液支持等治疗, 兰索拉唑组应用兰索拉唑(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0336)30 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 1次/12 h;奥美拉唑组应用奥美拉唑(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9053)40 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 1次/12 h。疗程均为5~7 d。两组在治疗中密切观察留置胃管引流液、黑便及全身情况变化。

1. 4 疗效评定标准

1. 4. 1 出血停止指标 ①未见黑便及呕血症状, 大便隐血阴性;②胃液色泽清亮;③血红蛋白未见降低;④生命体等各项指标均正常。

1. 4. 2 疗效评估 ①显效:治疗36 h内停止出血;②有效:治疗36~72 h停止出血;③无效:治疗72 h以上仍存在出血表现。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经相应治疗后, 兰索拉唑组显效、有效和总有效率分别是66.7%(56/84)、26.2%(22/84)、92.9%, 均高于奥美拉唑组59.5%(50/84)、21.4%(18/84)、8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 P

3 讨论

创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常见于头颅外伤、严重胸腹外伤、重症感染及恶性肿瘤术后创伤。发现80%以上的严重创伤或感染患者合并急性胃黏膜病变, 多数随着创伤或感染的好转而自愈, 然而当创伤或感染控制不佳或遭受二次打击时, 急性黏膜病变可迅速发展成大出血[3]。随着我国的老龄化高龄病人愈来愈多, 其机体耐受能力下降, 多合并心肺功能异常, 胃黏膜缺氧加重应激性溃疡出血, 故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病率愈来愈高。黏膜缺血、黏膜屏障受损、胃酸分泌升高是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三要素, 其中胃肠黏膜缺血是应激性溃疡形成的先决条件。应激状态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增多, 内脏血流量减少, 致使胃肠黏膜缺血, 碳酸氢盐黏液分泌不致黏膜屏障破坏, 胃腔里的H+顺浓度差进入黏膜, 而黏膜血流量的减少又不能将侵入的H+及时转运, H+在黏膜下积聚而造成损伤, 再加上十二指以及胆汁内容物出现持续的反流症状, 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患者应激性溃出血症状的发生[4]。故对应激性溃疡防治策略应包括病因治疗改善微循环、改善胃肠黏膜的缺血缺氧状和胃肠黏膜保护、抑制胃酸分泌等综合治疗措施[5]。兰索拉唑出现于1992年的法国, 因链氟元素在分子结构中的导入, 使其具有较佳的生物利用率及质子泵抑制作用[6]。该药是继奥美拉唑后出现的二代质子泵抑制剂, 与奥美拉唑同属苯丙唑衍生物, 但兰索拉唑的生物利用率要高出奥美拉唑约30%同时, 相较于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具有更高的脂溶性、稳定性及胃酸抑制作用,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溃疡的临床治疗中[7, 8]。

本研究将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这两种药物应用于创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 结果提示这两种药物用于预防创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 但兰索拉唑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χ2=5.23, P

参考文献

[1] 李兆申.重视应激性溃疡的规范化防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 13(22):2637-2639.

[2] 周合迎, 宋希福, 吴德顺, 等.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因素.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4, 17(1):66-68.

[3] 张国锦.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用于预防创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 河南医学研究, 2011, 20(3):318-319.

[4] 卢年芳, 郑瑞强, 林华, 等.国产泮托拉唑与进口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7, 26(4):295-298.

[5] 沈宏伟, 林慧萍, 吴明东, 等.铝镁加联合兰索拉唑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18):6.

[6] 孙庆文, 李丽娜.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3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医疗, 2011, 30(35):185.

[7] 张凤兰, 赵均和, 李岩.兰索拉唑预防急性脑卒中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2(4): 8-26.

[8] 王智康, 董政, 刘樾, 等.兰索拉唑预防重度烧伤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9):5.

[收稿日期:2014-09-09]

上一篇:奥曲肽治疗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一篇:对于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