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俄罗斯军械艺术中的工艺美学思想

时间:2022-05-15 03:57:37

17世纪俄罗斯军械艺术中的工艺美学思想

[摘要] 17世纪的俄罗斯处于中世纪晚期,长期的宗教统治与封闭成为俄罗斯发展进程的最大阻力。在工艺方面,为了跻身欧洲前列,俄国君主们不惜重金,借鉴东西方工艺美学思想、邀请国外知名工匠、使用珍奇材料打造了一批皇室艺术品。在此过程中,军械艺术得以长足发展,并为18世纪达到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17世纪;俄罗斯;军械艺术;工艺美学思想

[Abstract] In 17th Century, Russia was in the late middle ages, and the long term of the religious rule and the closure has became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 In the process of crafts, to rank among the top in Europe, the Russian monarchs spared no expense, from Eastern and Western ideas of arts and crafts, to invite foreign famous artisans and use exotic materials to create a group of royal art works. In this process, the armory art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peak reached of armory arts in 18th Century.

[Key words] Russia;17th century; Armory arts; Craft esthetics thought

一、俄罗斯军械库发展历程回顾

俄罗斯工艺美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特征表现为原始、质朴、厚重,造型准确,富有精神内涵的古罗斯及早期俄罗斯阶段(远古时期―9世纪);二、特征表现为专一的宗教性、封闭发展性以及匿名性的俄罗斯中世纪时期(10世纪―17世纪);三、特征表现为世俗性、开放包容性以及活跃与复杂性的近代俄罗斯时期(18世纪―19世纪)。军械艺术是俄罗斯艺术或者说是俄罗斯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殊门类。由于俄罗斯民族尚武的传统、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俄罗斯艺术自身发展的时代需求,在俄罗斯的中世纪与近代交界时间段――17世纪,军械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提及俄罗斯的军械艺术就不得不提到克里姆林宫军械库博物馆。这里可谓是俄罗斯军械艺术的发源地,俄罗斯的军械艺术创作、展示、收藏中心均在此地。军械库,也被称为武器馆、兵器馆,坐落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建于1808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军械库源于1508年的俄罗斯皇家兵工厂;据史料记载,1509年莫斯科大公的宫廷里第一次提及军械库主管;1537年的另一史料则告诉人们军械库主管这个显要的职务不仅要对大公的军械库负责,更要对军械制造大师以及艺术品工匠负责;而“军械库”一词首先出现在史料记载中是因为1547年的莫斯科大火,当时“将士们的武器也在大火中烧毁,军械库也随之毁于一旦”。经过1598-1613年间的“混乱时代”[1],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一位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Mikhail Fedorovich Romanov 1596-1645年,1613-1645年在位)开始掌权。为了稳固统治地位,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形象,补充空虚的国库和军械库,并恢复军械技师的正常工作成为了这位沙皇的当务之急。由于同珠宝作坊的合并,军械库的生产得以恢复,这一合并部门由一名被称为Okol’nichy (仅次于波维尔的高级职位)的官员兼雕刻师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萨尔特科夫(Mikhail Mikhaylovich Saltykov 1671年辞世)负责管理。此后,直至俄罗斯的行政中心从莫斯科转移到圣彼得堡,军械库一直是负责生产、采购、存储武器以及沙皇个人使用的珍宝、皇室起居用品等物品的机构。真正使得俄罗斯军械艺术有所发展的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二位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Aleksey Mikhaylovich 1629-1676,1645―1676年在位)(图1)。他继位时,军械库已经有69 位俄国工匠、4位和8名警卫员向他宣誓效忠。这位沙皇迷恋欧洲事物的同时坚守传统价值观,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军械库里有很多门类的工艺作坊,莫斯科最好的手工艺人以及由外国聘请来的工匠都在这里工作,包括武器制造大师(米哈尔科夫・塞米奥诺夫和加纳斯・彼得洛夫)、制造和修理武器的工匠(瓦丁兄弟)、宝石工匠(伽里拉・欧多基莫夫)、圣像画家(西蒙・瓦沙科夫)等等。1640年至1683年间,这里开办了肖像和绘画作坊,教授绘画和手工艺品制作的课程。1700年,军械库被俄罗斯沙皇个人的金、银、珠宝所充满,并成为其个人的皇宫珠宝密室。

1711年,彼得大帝将主要的工匠大师都转移至圣彼得堡。15年后,军械库与克里姆林宫内的负责缝制皇室人员服装服饰的作坊、负责制作华丽马具的皇家马厩、珠宝作坊以及肖像画坊合并到一起,更名为“作坊和军械库”。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军械库博物馆的前身。1806年,亚历山大一世指定军械库作为莫斯科的第一公共博物馆,但是直到1814年,收藏才开始向公众开放。现在的军械库博物馆的建筑是1844年至1851年由俄罗斯帝国建筑师康斯坦丁・托恩(Konstantin Ton,October 26, 1794 C January 25, 1881)设计修建的。从1852年至1870年,莫斯科著名作家亚历山大・维特尔曼(Alexander Fomich Veltman,30 July,1800- 23 January, 1870)任军械库博物馆负责人。“十月革命”后,军械库的收藏来自宗主教圣器收藏室、克里姆林宫内的教堂、修道院以及私人收藏。其中一部分在20世纪30年代流于国外。1960年,军械库正式成为俄罗斯官方博物馆。两年后,宗主教圣器收藏室和十二使徒教堂被分配为军械库,以容纳并组建应用艺术博物馆。

现今,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钻石基金机构组织总部的所在地。军械库拥有独特的俄罗斯的收藏品以及包括从5世纪到20世纪的西欧和东欧实用艺术。一些重要的收藏品包括俄罗斯的皇冠、莫诺马赫冠、“恐怖伊凡”的象牙宝座以及宝座上的饰品、奥尔洛夫钻石[2]、雅罗斯拉夫二世的头盔、库兹马・米宁和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的军刀、12世纪出自梁赞的项链、金、银质餐具、印章、搪瓷制品、乌金雕刻、用金线和珍珠制作的刺绣、皇家马车、武器、盔甲以及俄罗斯帝国彩蛋中最全的“法贝热”[3]特等品系列。

17世纪,俄罗斯经过长期的宗教统治,亟待解放的人性驱使着国家的变革。武力与艺术的展示成为俄罗斯最常用的外交方式。军械艺术也就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俄国人的志向在于盖过西欧和东方君王的光芒,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做好准备,不惜使用最贵的材料,花重金借鉴最有效的艺术风格、工艺和装饰手法以及把国内外的传统和革新进行创造性地综合。如此,多种文化和艺术趋势的融合,加上创造性的手法,以及高超的技艺自然产生出了许多精彩的作品。”[4]

二、俄罗斯军械库代表作品赏析

军械艺术品中以防御性盔甲和攻击性的武器为主,尤以仪式中的礼仪军械为重。我们以俄罗斯军械库收藏的三组代表性展品为例――头盔与铠甲、枪支与弹药盒以及佩剑与权杖,管窥俄罗斯17世纪军械艺术中的工艺美术闪光点。

(一)头盔与铠甲

莫斯科军械库里最知名的展品之一是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参加1654-1656年抗击波兰-立陶宛和瑞典的战役时戴过的一顶精美的头盔,即所谓的“杰里科帽子”。(图2)该藏品的全称为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姆斯季斯拉夫斯基王公的头盔(Helmet of Prince Fyodor Ivanovich Mstislavskiy)。这顶头盔呈现出一种战盔的形式,“盔体由大马士革钢锻造而成,表面装饰直条形凹槽纹。银质盔顶表面饰有浮雕纹和宝石。盔体表面、尤其是下部的错金纹饰主要为分叉缠枝叶。错金纹饰在盔沿和护颈处尤为密集,深色底面上的金色“毯”纹与金色底面上的深色“团花纹”相映成趣。头盔前沿正中的镂空纳萨尔罩片上镶嵌着一枚大颗蓝宝石[5]。这顶东方人制作的头盔装饰得非常华丽奢侈,黄金部分还刻上了阿拉伯文。1611年,大师尼基塔・达维多夫又给头盔添加了一个帽顶,帽顶由八边的十字架、一些宝石和珍珠构成。头盔上保护鼻子乃至整张脸的铁条上部有一个类似奖章的装饰物,上刻手执宝剑和权杖的彩釉大天使米迦勒,这很可能是由西欧宝石匠在莫斯科的军械库作坊中制作完成的。这顶头盔以前顶部是一个可拆卸的黄金十字架,与那些传统“沙皇帽”相类似。这顶头盔属于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杰出的政治与军事领袖、俄国最富有的大地主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姆斯季斯拉夫斯基王公。1622 年,他在罗曼诺夫王朝的首位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当政时期去世,且无继承者。包括大量军械武备在内的所有个人财产均归入了沙皇宝库。

俄国大师德米特里・科诺瓦洛夫联合安德烈・蒂尔曼在1616年为沙皇米哈伊尔特别定制完成了一副名为“明光铠”的铠甲(图3)。“明光铠”的独特之处在于独树一帜的设计和装饰。正副铠甲由皮质、钢板、绒布等材料制成。铠甲造型呈马甲形式,可与其他铠甲一同使用,增强防御力。铠甲的胸前部分呈圆形盾牌式,轻巧的小片钢板被均匀的涡旋排列,加大铠甲密度。沙皇米哈伊尔的这套盔甲,与当时在土耳其、波斯和北非常见的镜面盔甲比较更重,却更精巧,融合了东方和西欧盔甲的特点。非本国的艺术大师还在组成盔甲的大量钢板上运用了西方典型的蚀刻和镀金工艺,使得“明光铠”极具光彩。

(二)枪支与火药盒

俄罗斯在17世纪深受欧洲“火药革命”的影响。与16世纪相比,克里姆林宫军械库作坊里军械制造师不同专长的地位划分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冷兵器制造的排名居首的地位现在由“火器制作大师”――也就是制作手枪的枪管和枪栓的工匠取代。“模仿英国或荷兰的式样”成为火枪制造与装饰的设计法则,而军械库也因此在制作火器方面取得了成功。这些火器上木制部分均饰有珍珠、母贝的镶嵌装饰以及由银丝结成的外层,华丽而贵重。

燧发手枪(一对)(图4)记录于1686-1687年间的军械库收藏清册,这对装饰奢华的手枪采用的是“英式纹饰”。平滑的装饰带、密集的镀银雕饰以及英荷式枪机,均属于当时英式火器的典型特征。枪机表面雕饰叶纹和17世纪俄国流行的、象征善恶较量的苍鹰战蛇的图案。枪柄的形制与奇异人物的图案装饰在欧洲的枪托纹样中也具备特定的含义。在特定的文学作品中,这种枪柄形制被称作“鱼尾”。17世纪时,俄国赋予了它一个准确而形象的名称“sapozhok”(意为“小靴子”),造型诙谐优雅。枪柄以银丝卷曲纹和繁星图案作地,镶嵌繁复奢华,其中包括形如禽鸟、蛇形怪兽和漩涡纹的珍珠母贝。图案中还包括一名男子的半身像,他身着俄式服饰、头戴锥帽,类似尖盔,是典型的俄式风貌。

这对燧发手枪的设计完全体现了17世纪俄罗斯军械库的军械艺术创作模式:火器的形制参考英国与荷兰,装饰方式沿用拜占庭式镶嵌工艺,而装饰图案则是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本土特征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珍禽异兽等。另外,军械库内还收藏了多件荷兰阿姆斯特丹制造的枪支。

军械库收藏的17世纪俄国沙皇仪仗性配械中现存的唯一实物是一件珍贵的内置钟表式火药盒(图5) 。军械库的工匠们对这件金质火药盒的表面进行华丽而精细的装饰。装饰以盒盖上凸印的双头鹰头顶三皇冠的图案为主,内圈由枝叶、鸟兽装饰,工艺风格较为粗犷,外圈装饰纤细的自然枝叶细雕,采用了嵌乌银工艺,使火药盒表面形成了对比明显的装饰风格与色彩;盒顶光滑的火药喷管上同样镶嵌乌银叶饰,与主要装饰风格统一;盒体内置一圆形钟表,表盘配备精致的黑色指针和两圈数字(分别为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图6)。这件内置钟表式金质火药盒最早见于1625年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的军械库清册内。而在他的儿子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和孙子费奥多・阿列克谢耶维奇统治时期,宫廷年谱明确记载了该火药盒为俄国沙皇御用的事实。历代沙皇在出征或阅兵之际,会将这件珍贵的火药盒携佩在珐琅彩金盔甲外(很可能在肩部),可见它在沙皇收藏中的重要程度。

(三)权杖与仪仗矛

除了上述17世纪俄罗斯主要流行的体现国力与武力的防御性、攻击性军械艺术品外,还有一些典型的仪仗式艺术品,是专门为彰显俄国沙皇无上的权利与崇高地位而制的。这些精美的仪仗用品并无实战功能,仅用作检阅时使用,即如俄罗斯皇室的代表性仪式饰物――权杖与矛。

权杖是象征王权和皇权的用具。在盛大的仪式中,常由沙皇手握,彰显至高无上的皇权。军械库中收藏了1656年俄军出征当时隶属于瑞典的里加时获得的一柄精美的权杖。因为这次战役旨在获取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通道,并抵制瑞典加入俄波战争[6](1654―1667年),因此,这柄权杖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代表了胜利与强大。

这柄权杖取仪仗式狼牙棒的造型,并非用于实战。它是17世纪土耳其珠宝工艺的精工之作。棒首由整块脆弱的软玉制成,表面镶嵌金线和红宝石,棒首尖端则包镶了一大颗绿宝石。金线以规整纹路串联,繁而不乱,多颗宝石镶嵌其中,使得权杖熠熠生辉。金线之间有少些简单纤细的枝叶装饰,避免金线装饰的单薄。通体镀金的木柄缀饰各色宝石与珐琅彩。木柄装饰以錾刻、锤揲工艺技巧为主,连续的叶形团花图案覆盖整个木柄金饰,威严贵气。

在俄国宫廷典礼仪式中,作为将士的统治者、正直不阿的君王以及信仰的捍卫者――沙皇全副武装,且佩戴一把或多把宝剑在身。在某些特别隆重的场合,沙皇的保镖们立于帝王宝座之侧,手执镀金刀柄的双手剑或者镀金银的矛与戟,充分展示了俄罗斯的威严气势。

17世纪初,起源于欧洲的十字形矛(西方称“Partizan”)和戟成为莫斯科沙皇护卫的武器。至费奥多・阿列克谢耶维奇统治时期(1675―1682),军械库珍藏了众多此类由俄本地和国外制作的长柄武器。17世纪下半叶,十字形矛已成为皇宫护卫的兵器。同时,它们也被用作阅兵和游行时的仪仗器。这件制作于1650-1660年代的十字形矛最早见于1686―1687年沙皇的军械库清册内 (图7) 。

十字矛为刃部局部镀金银的铁刃仪仗器,矛杆裹以猩红色缎子并缠绕银织带,刃下悬饰银线编织的穗带,枪尾钉的表面亦镀金。矛尖的主要装饰是以镂空和错金银工艺方式打造的俄罗斯的代表性徽章――头顶皇冠的双头鹰。对皇冠顶部的十字架的突显是为了彰显俄国沙皇的宗教身份与沙皇的君权神授。双头鹰的周围,依照十字形矛的形制进行了纤细繁茂的枝叶纹样装饰,烘托神圣主题。

三、结论

俄罗斯军械艺术的产生发展与斯拉夫民族的尚武传统密不可分。皇权的确立与稳固在当时战火纷乱的国际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跻身世界大国的基本要素是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而17世纪俄罗斯的统治者――罗曼诺夫家族深谙此道,将经济、军事、艺术、民族文化以及征服世界的野心完美地融合在军械艺术之中。

17世纪的俄罗斯军械艺术工艺美学思想总结起来有如下特征:

(一)包容性

主要体现在对军械、仪仗用品的形制、工艺技巧以及装饰样式上的模仿与借鉴。无论是防御性的头盔、铠甲还是攻击性的枪支,在开明君主的带领下,工匠们远赴世界各地学习艺术加工经验,目的明确地将当时世界上最前端的工艺技巧和最流行的装饰式样带回俄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材料以及图案、色彩、方式等装饰细节又都打上了浓郁的俄罗斯艺术风格的烙印。这种善于学习并善于创新的品格是斯拉夫民族文化包容性的强烈体现。

(二)系统性

与其他艺术、工艺美术门类不同,军械艺术与皇家艺术的设计、制造均在俄国宗教与皇室完全干涉下进行。这也成为了军械艺术与皇家艺术具有系统性的原因。这一特征通过特殊职能部门――军械库来体现。在军械库有完整的艺术品创作系统,包括样式设计、材料选择、工匠配合、工艺流程等等。军械库定期组织工匠随沙皇出访(军事要求)、开设工艺技巧培训班、特定节日时的艺术品定制活动等等。健全的体系保证了军械库出品的艺术作品的精品特质。

(三)象征性

军械艺术是17世纪俄国沙皇武力与财富的完全象征者。奢华是其最基本的表现,也是体现其工艺美学思想的表征。纵观17世纪俄罗斯的军械艺术,虽与18世纪的俄罗斯军械艺术在奢华程度上还有一定差距(这主要是不同时期,国力与经济发展不同的原因),但就17世纪当时的国力来看,军械艺术所要展现的也是俄国沙皇不计代价的全力投入。无数的金、银、各色宝石、珐琅彩等贵重材料屡屡使用其中,彰显俄国沙皇的财富与地位。

17世纪俄罗斯军械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积极融合了各种艺术风格,兼具传统和革新。军械库、金器和银器部门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工匠们一起解决了最复杂的技术和艺术方面的难题。人们对俄国沙皇宫廷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军械艺术的成功。它不仅在精华部分保留了与俄罗斯古老传统的联系,同时还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部分融合其中,为18世纪俄罗斯军械艺术发展至顶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释:

[1] “混乱时代”指的是俄罗斯1598-1613年间。这期间国内时局动荡,充斥着饥饿、传染病、篡夺政权分子、内战以及来自别国的入侵。

[2] 奥尔洛夫钻石是世界第7名贵的钻石,世界第三大切割钻石。它有着印度最美钻石的典型纯净度,带有少许蓝绿色彩。奥尔洛夫钻石重189.62克拉。这颗钻石呈淡青绿色,像半个鸽子蛋,一边有缺口,可谓前沙俄名钻。据称当时的奥尔洛夫伯爵助情人凯瑟琳当上女沙皇并赠送这颗钻石,为了提醒情人自己的重要地位。

[3] 法贝热彩蛋是指俄罗斯著名珠宝首饰工匠彼得・卡尔・法贝热所制作的彩蛋的作品。

[4] 谢尔盖・奥尔兰科:《17世纪俄罗斯皇家军械库珍藏》,《盛世威仪――俄罗斯皇家军械珍藏》,上海博物馆,2015年6月

[5] 玛丽娜・戈里科瓦:《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姆斯季斯拉夫斯基王公的头盔》,《盛世威仪――俄罗斯皇家军械珍藏》,上海博物馆,2015年6月,第26页。

[6] 俄波战争(1654年-1667年)是指俄国利用乌克兰哥萨克起义对波兰发动的兼并乌克兰的战争,是俄国兼并乌克兰的第一次尝试。俄波战争持续13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54-1656年,第二阶段从1658-1667年,战争结果以波兰的失败和乌克兰被两国瓜分而告终。俄波战争后,波兰的大国地位受到削弱,俄国则基本实现吞并乌克兰的目的。

[7] 袁园.建于19世纪的俄罗斯博物馆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11.

[8] 上海艺术博物馆.盛世威仪――俄罗斯皇家军械珍藏[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

[9] Jane Tur ner.Dictiona ry of A r t[M]. London:Macmillan,1999.

[10] НОВОСТИ[EB/OL].http://www.kreml.ru/

上一篇:中考“图表”题专项讲解及备考指津 下一篇:化妆品行业10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