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17世纪看戏

时间:2022-09-10 01:59:17

在Sam Wannamaker剧院里,技术团队为了如何在一场戏中间自然切换灯光激烈争论着。

“或许可以试一下钓鱼线。”有人提议说。

“那样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导演Dominic Dromgoole果断地拒绝了。

对于一般的剧院来说,这听上去根本就不算什么难题,无非是扭动一个开关或是设置一个电脑程序那样简单。但在Sam Wannamaker剧院里,这些司空见惯的现代技术恐怕要被看做是“巫术”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隐藏在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里最近才对外开放的特别剧场,以环球剧院创始人Sam Wannamaker的名字命名,最大的亮点在于完全还原了英国詹姆士一世时期的剧院形式―没错,就和400多年前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室内剧院诞生时的效果一模一样。而它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也同莎士比亚有关。

如果回顾戏剧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莎士比亚实际上是推动室内剧发展的先驱,而室内剧的出现标志着戏剧产业化的一大进步。

最早的戏剧表演大都采用在户外露天剧场演出的形式,票价低廉,看戏的观众也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是不折不扣的平民娱乐。莎士比亚初到伦敦时所在的The Theatre剧院就是一座户外演出剧院。1597年,The Theatre由于租约到期不得不寻找新的演出场所。它们首先选中了Blackfriars地区。

英国宗教改革之后,Blackfriars大部分的修道院逐渐变成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时尚场所,一些很有势力的朝臣,以及铁匠、裁缝、画家等手工艺者都选择在这里安顿下来,他们可以为剧院提供精致的布景和道具。另外,当时的Blackfriars属于自治区,对于莎士比亚来说,这意味着他可以免受政府的刁难自由创作。

结果当地的富裕阶层并不买账,他们甚至联名给伊丽莎白女王写信,抱怨这样一座平民剧院会招来很多无业游民和浪荡分子,威胁到社区安全。莎士比亚只好跟随着整个剧团搬到了泰晤士河南岸,也就是后来名声大噪的环球剧院。

但英国糟糕的天气让这个户外剧场在冬天很难上演任何剧目,于是莎士比亚的经纪公司The King’s Men决定重回Blackfriars建一个室内剧院,规模小,但票价比一般的露天剧场要高,装潢精美,舞台装置也有许多创新,一方面平息了当地富裕阶层的怨气,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剧场在淡季的演出收入。

在詹姆士一世本人的支持下,新剧院在1608年落成。之后,环球剧院和位于Blackfriars的这所室内剧院就开始冬夏两季交替上演莎士比亚创作的各个新剧,这一创举在当时的戏剧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作为莎士比亚戏剧的超级粉丝,美国导演及演员Sam Wannamaker当初在泰晤士河南岸筹划重建环球剧院的时候,就希望能在露天剧场之外单独还原一所莎翁所处时代的室内剧场。但这最终成了他未完成的遗愿,因为光是环球剧院就耗费了27年筹备时间和4年的建造时间,预算也频频告急。1997年,莎士比亚环球剧院正式对外开放的时候,当初被画进设计图纸的室内剧院只来得及砌好一堵红砖外墙,很长时间里它只被用做演员们的排练室。

直到2009年,新任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艺术总监Dominic Dromgoole才又重新拾起Wannamaker当年的设计方案,建造了这座Sam Wannamaker剧院,最终完成他的遗愿。

剧院的图纸来自于Wannamaker1960年代从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里意外发现的一张老旧的剧院设计草图。经过鉴定,这张图纸的真正作者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剧院设计师Inigo Jones的学生John Webb,准确时间是1660年,基本符合后莎士比亚时代的剧院设计风格。据此建造的Sam Wannamaker剧场也因此带上了17世纪建筑设计的特点,在古典主义中融入了很多哥特元素。

对于重建总工程师Jon Greenfield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还原这种复杂的建筑风格,而不是建造一座肤浅的假古董。

“整个项目就像是在写一篇很严肃的学术论文,每一处设计都要查询历史来源和出处而不能凭空胡来,所以你看到我们扶手上的设计,都不是我们的发明,而是从别的地方精心复制过来的。大杂烩肯定是很糟糕的呈现,如何让这些元素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才是最关键的部分。”Jon Greenfield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现在Sam Wannamaker剧院的屋顶壁画取材于苏格兰的Cullen House老宅。Greenfield的团队稍微改变了一下着色,把Cullen House所用的蓝色颜料换成了淡灰色,“淡灰色颜料只需用石灰和烟尘混合就能制成,这些都是最原始的配方,而蓝色颜料的成本就比较高,詹姆士一世时期的人在建剧院的时候一定也要考虑预算问题吧。”金色的三维凸起的星星在烛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这些效果都是人们在现代化的剧院中所不能感受到的。

这个只能容纳340人的袖珍剧院的舞台和观众席完全由橡木搭建而成,选择橡木也是出于成本考虑。虽然洋钉已经出现在17世纪的建筑中,但木质关节凹凸接合还是更便宜的选择,并且跟其他木质相比也更易于加工。即便这样精打细算,整个重建项目还是花去了将近750万英镑。

除了剧场的外观和装饰,最核心的舞台和照明等系统也经过精心考虑。整个剧场的照明系统由72根纯蜂蜡蜡烛组成。可不要小看这72根蜡烛。每场演出制作这些蜡烛的蜂蜡就要花掉500英镑(约合5000元人民币),演出之前光是安装和点蜡烛就要花3个小时准备。对于17世纪的英国贵族来说,看室内剧是一种奢侈的娱乐,人人都得盛装出席,因而烛光的作用在于炫耀自己的时尚。

而如今,Jon Greenfield保留这些蜡烛的目的在于它可以制造视觉上的幻象。蜡烛摆放在舞台上方的吊灯架和环绕剧场橡木柱的壁架上,通过滑轮绳索控制吊灯架的升降从而达到切换场景和渲染剧情的需要。

比如在剧院的开幕大戏《马尔菲公爵夫人》中,公爵夫人和仆人,她的两个兄长发现后决定要拆散他们,于是将公爵夫人软禁起来,在黑暗中让她触碰一双死人的手,声称那是她的情人。接着灯一亮,他们亮出蜡像,说这就是她情人的尸体,伤心欲绝的公爵夫人于是选择了自我了断。

如果在通亮的户外剧场,观众难免质疑,公爵夫人就这么轻易地被蜡像骗了吗?而在烛光明灭的室内舞台上,这个剧情看起来合情合理。

另外有经验的演员手持烛台表演时,通过调整角度,还能给予面部光线特写来加强惊悚效果,观众紧张的情绪也会被调动起来。

独特的舞台设计也加强了这种身临其境的互动感。剧场的主舞台被下沉看台以及二层走廊的看台摆出的一道弧形围绕在中央,这个设计让舞台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被展现得一清二楚,演员们会紧挨着观众做各种夸张的表演,甚至会直接跳到观众中间对戏,舞台上方的平台就是乐师们演奏的地方,音响效果堪比室内音乐会。有时候演员也会突然出现在这里和二层走廊看台的观众们互动。

“我们现在能看到像环球剧院这样的大型户外剧场,也有像布里斯托老维克这样很不错的18世纪剧院,但17世纪的室内剧院却还没有,这对于想要体验英国戏剧历史的人们来说是一块很大的缺失。我们希望打造这样一个实体的剧院,让人们体验这些古老的设计是如何影响到那个年代的舞台剧表演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艺术总监Dominic Dromgoole说。

事实上在室内剧院开始出现之后,莎士比亚的确改变了剧本的结构和写法。过去他的很多历史剧的场景都是为室外剧场演出而设计的,而在室内剧院出现之后,他的作品也变得更加紧张。

作为Sam Wannamaker剧院的开幕大戏,《马尔菲公爵夫人》开票六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尽管这部John Webster的复仇代表作早已在各大剧院轮番上演过无数回,但平日里看惯了各种特效的观众仍然对这样的复古剧场演出充满好奇。

之所以选择John Webster而非莎士比亚的戏剧作为开幕大戏的原因在于这样复古的剧院设计给全体演职人员提出了新的考验。

Dromgoole和演员们曾经以《仲夏夜之梦》做过实验,放到Sam Wannamaker来演,他们发现在狭小的室内舞台上,制造太多的画面或者节奏过于紧凑反而会让观众陷入混乱。“我们都知道五幕剧的设计是为了留出间隙换蜡烛,但我觉得很有可能也是希望给观众一个喘息的时间。”Dromgoogle说。但另一方面,放慢节奏或者精简场景也意味着画面的单调和情节的乏味。这当中需要演员把握好平衡。

因此《马尔菲公爵夫人》只是一个尝试,明年之后这里会陆续上演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在那之前,Dromgoole希望还能尝试歌剧或者其他室内音乐表演,带人们领略一下17世纪音乐方面的杰作。“我希望Sam Wannamaker剧院能够多尝试一些实验性的作品,让大家看到一个全面的莎士比亚以及他所在的年代。”Dromgoole说。

每年超过100万慕名来到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戏剧迷们今后又多了一个朝圣之地。

上一篇:煎饼大妈小传 下一篇:一滴水也要升腾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