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范与减负”为目标的生产计划信息化管理

时间:2022-05-15 02:56:06

以“规范与减负”为目标的生产计划信息化管理

摘要:文章通过对广州地铁生产管理中生产计划信息化管理和原有生产计划管理的差异对比,从而引出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对广州地铁运营,层级管控等一系列生产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以及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

关键词: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一、引言

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经近150年,经过萌芽发展期、缓慢停滞期、高速发展期,目前已进入稳定成熟期,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都已经开通地铁,许多其它城市的地铁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广州地铁发展伴随着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共同作用稳固扎实的前进着。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发展,广州地铁的生产管理工作也正在加快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的步伐,全方位发展,以此与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水平接轨。

二、广州地铁的生产计划管理状况

(一)运营管理概况

广州地铁多条线路的开通,势必会对运营生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广州地铁在运营线路增加的同时,管理架构也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减少管理幅度、管理接口和界面,通过设置各个运营中心,构建区域化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其一体化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而伴随着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和地铁线网的逐步扩大延伸,公司需要着力探索更适合线网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生产计划管理现状

广州地铁生产管理工作按照高度集中、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生产任务的落实以各单位对口业务负责的原则,生产计划的编制按照自下而上逐级申报、审批,生产计划的执行按照自上而下逐级下发、落实,计划管理的全过程通过人工操作。

长期以来,生产单元的生产计划并没有很好地把实际工作任务管理起来,没有形成计划派工执行评价的闭环管理过程,使得管理人员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停留在对报表的管理上,管理效率较低。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一直将管理简单的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各种职能的发挥,保障企业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完全忽视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会导致公司管理运营效率低下。为此,以“规范、减负”为目标,建设一套完善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既是基层班组减负的需要,也是规范、提高生产计划管理水平的需要。

三、广州地铁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的建设思路和实现方式

(一)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点

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更能调动公司内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更好的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的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可获资源,以实现公司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的一切活动。

1.改变传递方式。

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传递,改变了手工环境下的传票、报告、电话等方式,利用电缆、光缆、无线电波等以光速传递信息,而且传递的信息量远非传统方式可比,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基础。

2.提高信息集成。

在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各级计划管理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在电脑屏幕前对各类计划的实施情况了如指掌,促使管理者对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并及时提供相关支持,帮助生产单位更好的执行计划,提高计划达成率。

(二)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建设思路

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生产计划管理的信息系统,预先制定工作计划,定期更新完成情况及调整情况,实现计划的完成率、月度及季度的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方便各级计划管理人员对日常工作的各个过程进行把控,及时发现进度问题,以便进行有效的改进,提高各部门的反应速度,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以及规范企业多层次多方位的管理,缩短交流的时间,确保总体运营工作顺利开展。

广州地铁生产计划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企业未来管理的必然趋势,要真正实现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管理,就要重新梳理集成化管理、柔性和扩展性管理、改变传统的计划管理理念工作。

1.集成化管理

“现代化集成”的管理思路是考虑利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将现有的人工管理模式、各职能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系统集成起来,实现生产控制层、管理优化层、经营决策层的信息有机集成,才能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在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提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才能够成为适应企业现代化集成管理需要的产物。

2.柔性和扩展性管理

生产计划系统的运作可以由若干个业务流程来完成,在对系统构建时必须对各类计划业务过程进行梳理、提取和归纳,抽象成反映各业务管理的通用模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对软件结构进行设计,使得系统的底层数据结构和企业的业务模型能真正的对应起来,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构建。

通过生产计划系统的应用支撑新的业务流程,可以说,信息系统作为一个重要手段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系统的应用和业务管理的改善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当某项业务管理发生巨大的变化时,必须重新设置生产计划系统的某类计划模块,只需要对相关的极少数模块调整功能即可,这就要求信息系统在软件设计规划时,要保证模块的强内聚性和模块间的弱藕合性,使得某些模块在升级或改变时,对其它的模块影响减少到最小,可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和组件开发技术来实现。

3.改变传统的计划管理理念

针对现行生产计划管理中暴露出以“救火”为主的指导思路,提出6SIGMA管理思想,通过PDCA,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的不断开展,持续改进,贯彻以追求完好无暇为目标的管理理念,构建一个生产计划系统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驱动生产单位不断优化生产计划,获得柔性敏捷的自我调整和纠正的能力,解决计划编制中由于各业务的相互独立运作模式导致的计划偏差问题。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到信息化管理所涵盖的不同转变方式和灵活多变的业务管理模式。可以说,信息化管理囊括了这一上几点!所以,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而信息化会逐步成为各企业内部今后首选的管理模式!

四、广州地铁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产计划信息化,从一个角度上看,一是要重视信息化在管理中的作用;二是从资源角度,深刻认识到信息也是重要的企业资源,信息本身在资源中的位置应该体现在企业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之上,信息的重要程度将被提到更靠前的位置;三是,要切实学会驾驭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在企业快速发展和竞争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这个手段;四是信息化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延伸;五是,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辅助手段,推动企业不断地对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管理也是广州地铁信息化管理历程中的一项新的尝试,在推行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优化,不断进行完善,提升管理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快与员工的接受程度要匹配培训,不能硬性的改变固有的操作模式,循序渐进的渗透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五、总结

生产计划信息化管理必须以广州地铁公司的企业管理战略和要求为指导,借鉴行业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结合信息化的现状,遵循适应性、先进性和均衡性的原则,确定信息化的目标构架。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和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企业必须要随时根据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势态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和改造。它不仅包括对产品和生产流程的重整,还要涉及到与之相关的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管理流程。

上一篇: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概述 下一篇:微型桩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