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金融助珠三角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时间:2022-05-15 02:44:03

以产业金融助珠三角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摘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出口型为主的珠三角中小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激烈程度甚至超越了1997年金融风暴的打击。本文从珠三角中小企业生存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产生困境的原因,并以广州金融高新区为例,提出产业金融可以助珠三角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观点,希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产业金融 中小企业 资金链 融资

2007年开始肆孽的次贷危机蔓延成世界性的大规模金融危机,影响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危害之深出乎人们意料,至今依然看不到经济复苏的势头,这对连续3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的中国出口企业来讲,更是迎头一击,尤其对出口型大省——广东的影响更甚,其中对珠三角的打击最为严重。

一、现状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资料,2003年广东各行业工业企业有24494家,其中大中小企业占的比重分别为0.74%、12.7%和86.56%,中小比重合计为99.26%;广东省的经济运行基本上是按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地域进行,四地的企业数量占全省企业总数的比重分别是79.45%、8.74%、7.05%和4.76%,可以得知珠三角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比重为78.86%,占有绝对优势。这些中小企业75%以上为出口导向型企业,5年来出口形势非常严峻。据东莞市中小企业局调查,东莞有16%的被调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34.5%的被调查企业净利润在2%以内。企业的利润在下降,1年亏损企业增加了33.7%。

二、原因

1.国际经济环境恶化

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市场进一步收缩,国民的消费意愿大幅下降,尤其是一些高档消费品更是有行无市。广东对外贸易主要靠美国、欧洲,来自国外的订单下降了四五成,市场的需求在下降。欧美市场不景气,随着而来的是贸易壁垒也越来越严重。由于经济的恶化,贸易的信用也在下降,信用环境恶化。再加上越南、印度等国家的企业以低价加入订单的抢夺,以低价抢单的珠三角小企业已没有价格的优势空间。

根据2011年9月,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阿里巴巴集团对珠三角6市中小企业《珠三角小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珠三角地区小企业订单量较2010年下滑约30%。根据广东海关的数据统计,出口总额下降了接近20%。

2.国内生产成本提高

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国际竞争激烈,但与此同时国内生产成本却居高不下,企业利润额下降,有些企业还出现生产成本与对外交易价格倒挂的现象。比如2011年服装行业原材料面料价格上涨了30%~80%,往年全棉内衣、运动衣的面料成本价是25元左右,今年上涨到45元;往年全棉的T恤的面料成本价为5元~8元,现在上涨到10元~15元,而国际销售价格却没有得到同步的提高。

3.缺乏自主核心技术

多数珠三角中小企业处在价值链的低端,本身利润微薄,缺乏自主核心技术、自有品牌和营销渠道,产品附加值低,订单议价能力也低,难以全部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嫁成本上升造成的压力。珠三角大量中小企业已经或者正在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

4.政府搭台的搬迁无法普及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经济形势,政府、专家、国外顾问各路英雄出谋划策,各抒己见,其中搬迁和转型呼声最高,但是,在当前金融海啸的影响下,企业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转型或搬迁的事宜。虽然粤东、粤西和中西部等接纳转移企业的相对落后地区虽然工资较低,但由于配套设施不完整,企业采购麻烦,物流成本较高,有些地方的生产经营综合成本还是高于珠三角地区。很多企业主认为在陌生地方投资生产不容易,重新建厂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太大,在目前状态下也无力顾及。

5.告贷无门

根据最近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调研的数据,在珠三角,79.6%的被调查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缺口,其中33.4%的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10%以上。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基本上都在30%左右,贴现率提高到4%至5%。

在利润被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殆尽、订单萎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进一步扩大,然而这一需求却遇到极为狭窄的融资渠道,两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在当前紧缩的银根政策下,大中型企业会选择拉长配套企业结算周期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而这些配套企业绝大多数是小企业。与此同时,小企业在向原材料供应商采购时,又被要求加快结算周期甚至现金结算,更是雪上加霜。两头挤压之下,小企业资金压力愈加明显。

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融资支持,但现实却是残酷的。银行贷款的客户都是有实力的企业,像家庭加工作坊式的小企业根本不可能贷得到款项。小企业资金有限,创业艰难,收回的货款很快又会用于购买原材料、发工资等,根本不能考虑买厂房土地之类的固定资产,无力抵押,银行现行的贷款制度也不会提供无抵押贷款。再者,珠三角有很多粗犷型加工企业,企业管理水平较低,财务报告不规范、缺乏可信度,加上中小企业本身融资风险过高,银行从贷款成本及风险考虑,也不愿意做中小企业贷款的业务,小企业主已经接到手的订单也无能力按期交货了。

近年来,虽然银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有20多家银行入驻中山市,包括外资银行,但是贷款产品还是以抵押为主,中小企业客户也还是基本无法贷到款,只有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的企业银行才会考虑。

三、解决措施

虽然政府和学术界已经对中小企业产业升级转型达成了共识,但短期内实现几乎不可能做到。比较可行的办法应该是让那部分暂时尚未成功升级转型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如果还能接到订单,那么就继续做,等自身条件和时机成熟后再升级转型。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能操之过急,政府也不能介入太深,毕竟成功转型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

1.解决措施之一:保持资金链的连续性

目前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不容乐观。融资难不是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唯一原因,但很有可能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目前从中央和各地政府都在力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政策,但事实上,更多更大范围的中小企业还是融资无门。

银行贷不到款项,有的企业主不得不以10%的利率借了“民间放贷”。这种借高利贷简直是在“饮鸩止渴”。资金使用成本抬高,会进一步加大生产成本,利润率将进一步下降,财务状态将会进一步恶化。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旧问题,只是在当前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恶化,这一始终都未曾有效解决的问题才再度被凸显放大。金融机构宁给富企锦上添花,也不给穷企雪中送炭,嫌贫爱富。

不仅是传统的代加工企业,即使有实力的新兴企业,在当前银行资金面全面收紧的情况下,要想成功申请到贷款,也是件困难的事情。有的优质企业有技术,有人才,需要大量融资扩张生产规模,恰好遇上银行紧缩信贷政策,虽然公司有固定物业抵押,银行信用良好,贷款还是很难。加上银行贷款手续相当繁杂,中小型企业几乎放弃了申请。

针对现状,只有想尽办法保证中小企业资金链的连续性运行,才能有效的帮助珠三角中小企业比较顺利地度过目前的经济难关,

2.解决措施之二:发展产业金融

大力发展产业金融,以产业为本,金融为用,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共创价值。产业与金融业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进行内在融合,实现共同的目标和整体效益,这就是产业金融。产业金融是目前能够解决珠三角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最有效的方案。产融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融是经济的“心脏”,对产业发展提供“血液”。通过前期的资金融通,中期的资源整合,后期的价值增值,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创造价值,通过资本运作放大价值。这就是产业金融的实现路径。发展产业金融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国内资本市场已经取得长足发展,金融创新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下,产业金融无疑具备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产业资本化将是产业金融发展的大趋势。

放眼国内,华能、中海油、神华、中石油等集团企业都是进军金融产业的代表,他们致力于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成为了中国最早一批“产业金融”探路者。宝钢,以“中国最大钢铁巨头”之名为国人熟知,但它同时还是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国人寿等优秀上市企业大股东,多年前已是隐形的金融财团;海尔,从2001年正式进军金融行业,这家国内家电巨头用几年时间就踏足信托、保险、证券、银行几乎所有金融领域,金融成为海尔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产业金融的发展模式非常适合珠三角的实际情况。

在珠三角发展产业金融,有极其浓厚的制造业氛围作为基础。地区发展模式由过去注重大项目、大企业逐步向主体经济、中小微企业回归,夯实了当地发展和本地企业的基础。

对于珠三角的中小企业来说,产业金融是破解困境的必由之路。但中小企业毕竟无法像大企业一样,靠自己的实力进行“产融结合”,他们更需要政府搭建平台,整合资源。

位于佛山南海千灯湖畔的广东金融高新区正是适应了这一时代的要求,努力打造“广东产业金融中心”,做出了可喜的尝试。

广东金融高新区背靠工业规模全国排名第五的佛山,同时又深处辐射广东的广佛核心区,可以说拥有“产业金融”的天然土壤。

(1)设立私募创投中心

引进50多家私募创投企业进驻,资金达130多亿元,机构数量和资金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撬动100多亿社会资金建成了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为产业金融发展和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中小企业搭建“产业金融”的全新平台,为珠三角民间急于寻找出路的财富与新兴成长企业搭起了联系的桥梁。

广东金融高新充分利用了珠三角金改的机会,给予民间资本参与产业领域指明了更明确的方向,也就是参与到产业金融中去,让民间资本为珠三角中小企业度过金融难关出一把力,甚至以后可以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添柴加火。珠三角的富余资金通过这类平台可以顺利投资到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企业中去,互利互赢,互为推进,共同发展

(2)设立私募基金创投集聚区

2010年,广东金融高新区开始建设“中国最佳私募基金创投集聚区”。短短2年时间,有48家PE、VC等机构聚集,注册及募集资金额高达106亿元,年底资金规模更达200亿元。资金大部分来自民间,充分显示出本土民资的丰富程度,也反映出这些资金寻找投资渠道的急迫性。

利用产业金融,可以很方便将资金供求双方联系起来,各取所需,有效克服传统的银行贷款困难,摆脱告贷无门的困境。

3.解决措施之三:创新产业金融平台

深化产业金融,可以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满足中小型企业各种资金需求的不同方式。可以通过建立品种多样的服务平台,完成产业金融的深化,提高服务质量,急企业之所急,帮助企业走出经营困境。

从广东金融高新区创新平台的运作结果来看,达到预定的效果。涌现了一些新的项目和模式,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走向融合。

创新“科技金融网上超市”, 在这个金融平台上可以即时企业的基本信息要素和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可以即时获取信息;同时金融机构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在线展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平台内设立了选种育苗企业项目信息、融资需求栏,金融服务机构的金融产品介绍。金融机构和企业信息可以直接在这里对接交流。

正在积极运作将“金洽会”升格为国家级论坛,并以此建立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金洽会”。另外,产业金融研究院、股权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平台也在运作中。还准备打造广东金融高新区与佛山高新区的对接平台,发展各种类型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和科技保险试点。

当资本与产业联姻,所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佛山艾科通过参加了金融高新区组织的私募股权投资见面会,广州海汇向艾科注入了1000万作为股权投资。注资完成后,艾科投向了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解决了资金瓶颈,今年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比增长了40%以上。私募股权投资给企业带来的,远远不只是业绩上的增长。

以前广东利用资本证券化的途径提高融资效率,现在是利用非证券化——产业金融的道路,让金融发展实实在在为实体经济服务。

广东金融高新区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发展产业金融起样板作用,可以为其它地区所借鉴。可以相信,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产业金融化,将成为新的潮流,可以助珠三角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推动产业和金融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广东统计局提供资料

[2]贾建忠.中小企业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国软科学,2002年09期

[3]黄应来.珠三角中小企业投融资高峰论坛.南方日报,2008年12月29日

[4]庞彩霞.中小企业调研行珠三角篇.中国经济网,2011年11月21日

[5]孟庆轩.促进“珠三角”产业金融发展.战略决策研究,2011年05期

[6]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南方日报.珠三角面临“增长的极限”出路在产业金融,2011年6月28日

作者简介:江暮红,女(1967- ),广东揭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财经类人才培养

上一篇:提高麦当劳顾客忠诚度途径探析 下一篇:基于文化视角下会展发展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