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阳丹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面部湿疹1例

时间:2022-05-15 01:21:30

潜阳丹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面部湿疹1例

摘要:本文就潜阳丹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面部湿疹1例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潜阳丹面部湿疹医案中医药疗法放血疗法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78-02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根据病程可分为以下三类:急性、亚急性、慢性。中医病名为“湿疮”,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又有“旋耳疮”“肾囊风”“脐疮”“四弯风”等不同名称。本病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易复发。笔者跟从主任医师黄蜀老师,以潜阳丹加减结合放学疗法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故报道如下。

患者:陈某,女,50岁,成都人。

2013年6月3日初诊:患者自诉无明显诱因于3月前双侧面颊出现红斑、小丘疹,伴瘙痒、面部灼热感,并伴有夜间眠差,畏寒怕冷。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湿疹”,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行血常规、肝肾功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现在患者双侧面颊红斑、丘疹,瘙痒、面部灼热感明显,畏寒怕冷,夜间眠差,食纳可,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辩证:脾阳虚衰,虚阳浮越证。处方:白附片18g(先煎),砂仁6g,龟甲10g,川牛膝10g,煅磁石15g,龙骨40g,牡蛎40g,桃仁10g,黄柏6g,茯苓20g,山药20g。5剂,2日1剂,水煎服,饭后半小时温服,日3服。同时予以面颊皮损处点刺放血。

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面部红斑较前有所缓解,瘙痒感及灼热感减轻,畏寒怕冷感较前缓解,大便时溏,但夜间睡眠仍差。舌质淡,苔白腻有所好转,脉细弱情况较前有所好转。辩证:心脾两虚,虚阳浮越。处方:酸枣仁40g,茯神20g,川芎6g,知母20g,白附片18g(先煎),龙骨20g,牡蛎20g,川牛膝20g,炙甘草3g,砂仁6g,桃仁20g。5剂,煎服法均同上。再次予以面颊皮损处点刺放血。

三诊:患者自诉服药后,双侧面颊部红斑较前有所消退,瘙痒感及灼热感明显减轻。畏寒怕冷症状持续改善,大便稀溏情况好转,睡眠情况较前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辩证:心脾两虚,虚阳浮越。

处方:酸枣仁40g,茯神20g,知母20g,白附片18g(先煎),龙骨20g,牡蛎20g,川牛膝20g,炙甘草3g,砂仁6g,桃仁20g,防己30g,麻黄10g,龟甲10g,山茱萸20g。5剂,煎服法同上。同时予以放血疗法,于面部皮损处点刺放血。

四诊:患者服药后,双侧面颊部红斑明显消退,无明显瘙痒感及灼热感。畏寒怕冷症状明显减轻,大便偶有稀溏,睡眠情况明显好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情况明显好转。继续予以潜阳丹加减以调理善后。再次于面部皮损处点刺放血。

按语:

湿疹作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多认为其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但病因仍未明确。传统中医学认为湿疹以湿邪为患,病机为脾胃虚损,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而对于本次报道中的患者,黄蜀医生并未拘泥于以上湿疹常见中医病因病机,而是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准确辩证。患者一诊时:患者畏寒怕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以及患者舌脉均提示患者脾阳虚衰,而面部红斑为虚阳浮越于面部所致。虚阳上越动风故瘙痒剧烈。患者脾虚,湿邪内生,湿邪与虚阳结于面部,故患者面部灼热,偶有少量渗液。予以潜阳丹加减健脾温阳化湿。附子温补阳气,龟板、川牛膝将虚浮之阳气沉潜归原,砂仁温脾止泻,茯苓、山药健脾化湿,磁石、龙骨、牡蛎镇静安眠,桃仁活血化瘀以助红斑消退。同时予以放血疗法,引邪外出,予湿邪以出路。一诊之后,患者面部红斑略有好转,畏寒怕冷症状减轻,但夜间睡眠情况仍然无明显改善,故于潜阳丹温补脾阳,沉潜虚浮阳气基础上加用酸枣仁、茯神宁心安神。三诊之时,患者面部红斑较前有所消退,瘙痒感及灼热感明显减轻。畏寒怕冷症状持续改善,大便稀溏情况好转,睡眠情况较前好转,故守前方,并在此基础上加用防己、麻黄以除表里之水。四诊之时,患者病情基本缓解,睡眠情况明显改善,故继续调理心脾以善后。

本病案让笔者对寒热真假的辨证有了真切的感受。前人对寒热真假的鉴别诊断有丰富的经验。《温疫论・论阳证似阴》指出:“捷要辨法,凡阳证似阴者,外寒而内必热,故小便血赤;凡阴证似阳者,格阳之证也,上热下寒,故小便清白。但以小便赤白为据,以此推之,万不失一。”笔者目睹患者面部红斑逐渐消退,各种症状逐渐缓解,深感黄蜀老师精道辨证、准确遣方、精准用药对于消除患者痛苦有着极大的意义。故以本文与同道共享。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08

上一篇:卡托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研... 下一篇:当代医患关系的特点研究及其改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