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因史铁生而神圣

时间:2022-05-15 12:07:04

一审意见:此文将史铁生的命运观与地坛的某种契合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作者抓住这个元素,对地坛与史铁生互相成就的联系作了比较深刻的把握,不失为文章的一抹亮色。但是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文章偏向于地坛因史铁生而著名,忽视了史铁生因地坛而重生,这方面稍显不足;2.文章结尾将地坛格物化,弱化了地坛的精神气质;3.文章全篇在结构上略显松散,怎样写才能够更契合主题?值得作者思考。4.文章题目也不是很贴切。二审意见:此稿应退作者修改后再送审。稿件来自浙江乐清,投稿信字迹端正,言词恳切,反映了一个写作者的投稿心理,如果与投稿信一起编发在“雨催花发”栏目,对投稿者也是一种鼓励。三审意见:作者很善于推介自己,投稿信写得颇下功夫,是个有想法的人,杂志社从来都不缺乏稿件,就是缺少有想法的同道来参与。编辑最怕看到空洞无内涵的来稿,当然,也可以从来稿中窥测到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哪怕杂乱无章,沉下心来读一遍,也是会有心得的。投稿人是位老作者,是不是每一封投稿信都这样文采斐然?如果攒多了,出个集子一定很好看。另外,作者也不要过于谦虚,文章无大小,作者也无所谓著名不著名。既然也想大叫一声,那就叫吧。

肖和平的投稿信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雨花》的读者,是一个靠写作挣一点银子养家糊口的作家。我虽然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一些小说、散文之类的作品,但很少写出有影响的文章。契诃夫说,大狗叫,小狗也叫。我清楚自己做不了文坛大狗,就心甘情愿做一只文坛小狗,一只微不足道的小狗。小狗虽然

没有大狗叫声响亮,没有大狗有作为,但也有它的乐趣。看书有乐趣,逛集市有乐趣,请朋友饮酒闲聊有乐趣,满街东游西荡有乐趣,田野村庄东张西望有乐趣,爬格子有乐趣,手稿变铅字有乐趣,研讨会上畅所欲言有乐趣。乐趣多多,何乐而不为?

编辑老师,我不善于想象为文,不惯于以虚构为翼的自由翱翔。没有龙飞凤舞似的天赋与才情,没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与灵气。我书写不了灵感,成就不了非凡。我是一个属牛的汉子,仅凭牛一般的执着与勤奋在文学的园地里不改初衷,持之以恒,默默无闻地耕耘。只管耕耘,只管把一些感动过我的苦乐人生及生活细节大多用人物之口客观地呈现出来,乐此不疲,永不放弃。

我用我平静的心安宁地生活,我用我渴望的心虔诚地阅读,我用我笨拙的笔不停地写作。“我生活,我阅读,我写作,虽然

生活清贫,但心情还算快乐。

”我常常以此自我安慰。我一如既往地以一颗至真至诚的心写下了至真至诚的文字,记下了至真至诚的人物与故事。现在,我把拙作奉寄给您,不知是否符合贵杂志的要求,请编辑老师雅正。

谢谢!

此致

敬礼

地坛,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封建帝王,满脸威严,脚著王靴,拾级而上。祭天祭地祭神祭鬼,祈求占有更多的土地,统治更多的生灵。那时的地坛当然不能称“神圣”。芸芸众生,双双泪眼,看到的是王靴在地坛上盘旋几圈,下了地坛,疾步向前,践踏苍生如蒲草。地坛无疑是一个象征,它为满足统治者的欲望而建,为实现占有者的梦想而设。然而,帝王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四百多年后的今天,地坛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象征,一个永久不朽的灵魂,一种谁也践踏不了的精神。

史铁生来了,他是坐着轮椅来的。他的轮椅穿过红尘,碾过风尘,缓缓地驶进了地坛,如有神力在驱使。那时只有极少的人看到,看到的只是肃穆的样子,庄严的形象。

史铁生的最初出现,使地坛有了一种神秘的感觉。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的园子,很少被人记起,怎么会悄无声息地进来了一个坐着轮椅的年轻人呢?

原来史铁生的家离地坛很近,从祖辈到父辈再到史铁生,历时半个多世纪,搬过了几次家,用史铁生的话说,“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这让史铁生感觉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

史铁生生于斯长于斯,显然,他的身世,他的命运,他的残疾,以及他和地坛的缘分,随着日子的流逝,他心中的宿命感越来越强。然而,他的宿命意识决不同于一般人的宿命思想。一般人的宿命思想,是悲观厌世的,是消极颓废的,在苦难面前不敢抬头。史铁生的宿命意识,是对生活的新感悟,是对生命的新审定,是对绝望的新超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养料。

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残酷的命运却给了他

浙江乐清:肖和平敬上2014年10月29日

最沉重的打击,忽地残废了他的双腿。那时的史铁生确实绝望过,他痛苦地想了好几年,甚至想到死,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人间的节日。”多么豁达,多么通达,多么通透的心境啊!

是的,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他想起,“清平湾的牛儿们走起路来步履生风,斗起架来毫不胆怯,给人一种力量的感受,一种拼搏的激励”。他又想起“地坛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古柏镇静地站在那儿;暴雨激起灼烈而清纯的木草和泥土的气味”,“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史铁生想到了这些,更加坚定了生活的信心,增强了生活的勇气。接下来就想关于怎么活的问题,再也不是死的事情了。

于是他在地坛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开始看书学习,想他想不尽的心事,爬他爬不完的格子。史铁生写下的文章,每句每字无一不是沉静的,而沉静的东西又是最有内涵的。这样沉静的文字,我们只有扣问生命的本质意义,沉静地思考,才能感悟。无论是读他的《病隙碎笔》《命若琴弦》,还是读他的《我与地坛》《我那遥远的清平湾》,你都能感觉到佛一般的沉静给你心灵带来的强烈的震撼。

史铁生虽然遭受过病魔沉重的打击,经受过种种不如意,忍受过人间最难忍受的磨难,但他几乎没有纠结过自己的身世,没有控诉过自己的命运,没有怨天尤人。

母亲对他的深爱,生活对他的磨难,让他更为理性地看待自己残疾的身躯。于是,博爱与受难就像一对双胞胎兄弟在他生命中亲密无间地存在着,令每一个善良的文字在他的心中跳动。

在《我那遥远的清平湾》里,正因为有了博爱,有了受难,才有像清平湾河水般甜美纯净的文字感动我们。在陕北的那个小村清平湾,残酷的冬天,风沙漫卷,寒风冷冻,天都是黄的,太阳白蒙蒙的,窑洞的窗纸被风沙打得“唰啦啦”响。就在那时那地,史铁生落下了腿残的病根。他一个人躺在土炕上,队长给他端来了一碗白馍。但他没有追问遭受痛苦的根源,在他的心里只记下了队长端给他的一碗白馍,队长对他的关爱。那天,队长始终默默无言,伤心难过,只吧达吧达地抽烟。临走时,吹吹烟锅,爱怜地说:“唉!孩子家不容易,离家远。

”队长端来白馍时的神情话语一直感动着他。

就是那个冬天,史铁生的腿疼得越来越厉害,回到北京不久,两条腿就开始萎缩,住在医院的时候,一个从陕北回京探亲的同学去看他,带来了陕北乡亲们捎给他的东西:小米、绿豆、芝麻……史铁生见了这些农产品一如见到了亲人,他想起了白老汉,想起了他那悠悠的山歌;想起了队长,想起了队长端给他的那碗白馍;想起了留小儿,想起了她那装着玉米花的小手绢包儿;想起了清平湾人盼望好光景的样子;想起了清平河流淌的河水;还有那河边自由自在的红犍牛。就这样,他对遥远的清平湾的思念与日俱增,他对遥远的清平湾的爱也日益深厚。他虽然离开了清平湾,但清平湾那清澈的河水一直在他心里流淌。

史铁生始终是把自己的处境与不幸看得很淡薄,在断断续续的住院期间,有人去慰问他,说及自己的病情,他永远只是淡淡一笑。看他的文章,写到自己的痛苦,也只是轻描淡写。他对自己的种种忧愁烦恼,苦闷情绪,就像清除蛛丝一般只轻轻一抹。

史铁生始终是想别人之所想,爱别人之所爱。他非常善良,善良得如佛一般。他的腿已经残疾,对别人还念念不忘。曾经有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经常到荒园去唱歌,史铁生也经常在祭坛东侧的小路上遇到他,他一到东南角的高墙下就引吭高歌。史铁生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专心听他唱歌。有一天,史铁生和他相遇时都说了

“再见”,便互相友好地笑了笑。史铁生说,“但是我们没有再见,那以后,园中再没了他的歌声,我才想到,那天他或许是有意与我道别的,也许他考上了哪家专业文工团或歌舞团了吧?真希望他如他歌里所唱的那样,交了好运气。

”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总之,史铁生博大的心灵世界一直装着别人,几乎没有他自己。

史铁生始终是沉静的。我想,作家大多喜欢沉静。我往往从自身的沉静想到史铁生的沉静,想着想着,忽然觉得他在沉静中站了起来,他仿佛是站着写作的巨人。他不屈的精神是站着的。我一想到站着写作,就想到了另外一个人――海明威。海明威在战斗中膝盖受过伤,为了减轻伤痛之苦,他一如金鸡独立,单腿站立写作。相比之下,我认为史铁生的站立,更庄严、更庄重、更肃穆、更神圣。史铁生的精神完全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这种崇高精神没有爱与忍是达不到的。这种精神不是别的,这种精神就是残废了手的人顽强地画出了最美的图画,残废了腿的人坚毅地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成功后的史铁生仍然是那样沉静,仍然是那样庄严肃穆。他摇着轮椅驶向地坛,穿过滚滚红尘,却一尘不染,令人肃然起敬。

史铁生走进文学殿堂深处之后,告别了地坛,去迎接“人生最后一个节日”,继而走向了遥远。

史铁生走了,地坛犹存。

地坛再也不是冷落的荒园,它已修葺一新,充满了世俗的喧闹,少了从前的安静。尽管如此,地坛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不失神圣与庄严。

如果地下有知,九泉有灵,史铁生肯定要寻找他的地坛,肯定以一颗受洗的心又在地坛看他看不完的好书,想他想不完的问题,爬他爬不完的格子。

今天,我们中国人一想到北京天安门,就应该想到北京地坛,就应该想到一个博爱与受难的人,一个用爱心谱写人生的人,一个具有高贵灵魂的人,曾以地坛为家,在那里生活了多年。现在他虽然走了,但留下了许多可圈可点、可歌可泣、可资回味的感人故事。我们在回味这些故事的时候,最好去看看北京地坛。看山看水各有胜地,看公园,一定别忘了看北京地坛。

北京地坛是神圣的,地坛因史铁生而神圣。

上一篇:韩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的经验与启示 下一篇:小学作文指导二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