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码转换视角建构英语语音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2-05-14 04:13:00

从语码转换视角建构英语语音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英语语音课程是大学英语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英语语音知识及其综合技能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关键。本文基于语言学语码转换理论,结合独立学院英语系学生特点及语音学习现状,遵循情境创设、语音信息的输入、语音符号编码、小组合作执行、反馈和评定等课堂活动序列建构了英语语音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主要分为教学策略和班级管理策略,教学策略又可细分为主教策略和辅教策略。笔者实践于语音课的具体教学手段有演示法、手势法、模仿法、刻意夸张法、对比法、辨音法、口形定位法以及录音法等,本文以对比法为例,详尽介绍语音知识的呈现方式。最后,作者认为语音任课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英语教学理论的学习探讨,另一方面要遵循独立学院的教学实际,力求找到语音教学的一般特点与本校学生特殊性的契合点,建构合作学习的语音课堂模式,进行有效的英语语音训练,提高学生的语音知识的专业素养,以此带动学生听、说、读、写、唱、画、演等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语码转换英语语音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11-03

【Abstract】Based on linguistic code-switching theory, combined with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learning situation of English phonetics, this article builds a cooperative learning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of English phonetics, and explores class system design model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methods as a practitioner.

【Key words】Code-switchingEnglish phoneticsCooperative learningClassroom teaching modeThe Independent College

一、语码转换理论的界定及其应用于英语语音课堂的必要性

不同的语言学家(Gumperz, 1971; Gudson,1981; Verschueren,

1999)对于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的界定,各有侧重。Fraomkin(1998)认为语码转换是将一个单词或词组插入正在使用的一句话中,或在两种语言变体或语码间来回变换使用的现象,也就是说在一次语言交流中出现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法体系的言语片段。具体到语音教学中,是指教师根据需要从使用一种教学语言(目标语)转换到使用另一种教学语言(母语)。教师先发音示范,然后用目标语解释口型及舌位的摆放,对于那些听不懂的语言学术语教师要用母语进行第二遍解释,重复重点,最后用目标语评价,呈现规律为目标语――母语――目标语――母语――目标语等不断反复。人脑对语言的习得要经过信息输入、信息编码到信息输出的过程。编码是对新信息进行程序化处理,使新旧信息产生关联,知识体系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逐渐脱离对消极信息的依赖,积极信息自动的匹配,使个体的知识体系不断得以建构。在大班授课的教学环境下,新语音知识呈现阶段,教师要不断地在目标语和母语之间进行转换,以加强学生对语音知识的识记效果。Zentella于1981年研究了美国纽约市某学校两个班级的双语课堂教学情况。在近8个小时的课堂授课中,第一班级的教师进行了127次语码转换,另一位教师仅用了26次,由此可见,教师的语码转换频率是与教师的教育背景、语言水平、双语教学能力及价值观有重要关联的。[注1]在此过程中,语码转换的功能凸现:对比新旧信息时的元语言功能,即母语与目标语对比教学;简易教学功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输入的目标语语音信息;强调重点,解释难点功能;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体现的交际功能等,教师对学生的目标语信息输入的反馈要高度重视,在必要的情况下及时转换为母语进行阐释并给予学生鼓励与赞赏,以保证课堂信息输入、输出的对称性。

二、独立学院英语系学生的特殊性及语音学习现状

总体上看,独立学院招生性质是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计划内招生,属全国第三批次录取,生源的文化基础相对母体学校学生有一定差距。由于地方高考招生政策的区域特征呈现出对英语重视程度的不同,造成生源的英语综合素养更是参差不齐,听、说、读、写、唱、画、演的综合能力相对较弱,但学生毕业时的质量要求又与母体学校相同,因此,对这批特殊的“英语原材料”,英语人才精品的打造更需要特殊的“加工”。以母体相应专业教学计划作参考,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制订独立学院英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大胆突破母体英语教学计划的框架,把人才培养明确定位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目标上,培养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英语的实践操作能力,社会适应沟通能力上,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笔者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考察了多所大学的语音教学过程,特别关注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发展情况,结果发现由于国内目前各种类型英语考试评价中语音的分值比重较低或不占分值,造成学校长期以来对语音教学不够重视,语音教学中倾向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语音教师在课堂中基本上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习惯于领读新单词、句子,而不是让学生独立地练习拼读,培养其学习能力。“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使学生养成动口不动脑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汉英两种语言间的障碍及方言的影响,大班上课等不利条件,使学生单独练习的机会少,造成目前学生的语音学习存在诸多问题:混淆长、短元音;双元音发音不到位;找不准单词和句子重音;弄不懂音位变体,完全爆破或不完全爆破;加音、吞音现象严重;忽视连读、意群、节奏,句子语调处理不当造成南腔北调、怪腔怪调;还存在借助汉语拼音标注元音、辅音的现象。新的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独立学院的特殊性更要求传统的语音教学模式有所变化,对语音教学的研究与可行性策略的探索迫在眉捷。

三、独立学院英语语音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英语语音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论基础、教学系统设计模型、教学策略的运用及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1.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学法

合作学习发展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主张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二十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Robert Slavin 和Roger Johnson[注2]开始在美国正式提出并推广这一教学理念。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学法是指教师用常规方法向全班呈现课程内容信息,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先行掌握课程的学生要帮助掌握较慢的同伴,以保证小组中的所有成员都掌握课程,大家一起进行操练和练习。语音课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学法不仅呈现于课堂,还要延伸到课外。教师按学生语音学习成绩给全班分成若干组,组内按好、中、差的标准划分不同的等级。分级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进步程度加以适当调整,原则为“导生制”,即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稍差的学生学习,以此提高整组的成绩。评价的方式为课前教师检查,课下抽查,计分标准以小组为单位,月末及学期末奖评。课堂上语素、语义的识记也以小组方式进行,由此避免在操练过程中,因班型过大,教师对个别学生的发音校正,口型及舌位的指导出现空缺。

2.语音课堂教学系统设计模型及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

积极有效的教学系统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情境创设问题,通过启发式问题输入,为学生新旧知识的融合搭建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有意注意,从而实现语音符号的意义编码,如教师对英语句子节奏新知识的导入,以小品中朗朗上口的流行语句“一大大,二大爷”的音乐节奏激发学生对英语句子轻重音学习的动机,创设积极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避免更多的有意义信息遗失。语音信息被初步编码之后,对重点知识的强调需要运用超文本的目标语输入来加强表征效果。当前的英语语音教学,已经突破传统的文本教材的惟一输入源,以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视听、教师电子教案等构建多维的教学环境,以图、文、音、像并行的目标语输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利于知识的识记与保持。立体的语音信息传到大脑的概念器后,里面会产生出语前信息,以输入的方式,将其转化到语音计划中,记忆中的语义符号和词群会为转化过程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语法编码器会产生表层结构,即以句型、分句型的形式存在于有序词义链中,通过获取储存在词义中的语素,语音信息,产生语音计划,学生会通过言语理解系统对该语音计划进行内部的检索与扫描。发音器会将语音计划视为输入信息,将其转化为话语,得以表达。这时与听觉系统相连接的言语理解系统就会起到反馈作用,被语法分析过的言语,经过语音、语素、句法以及语义分析于言语理解系统中输出。最后是对言语理解系统中的输出进行指导、监察与评估。此行为于语音教学中可能是隐性的,先于发音发生,也可能是显性的,后于发音发生。[注3]

图1合作学习的语音教学系统设计模型

在语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主要分为教学策略和班级管理策略,教学策略又可细分为主教策略和辅教策略。主教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发生的主要教学行为,以语音知识的呈现为主,如语言、文字、动作及声像。如教师讲授/ p /爆破轻辅音时,先以表情示众,双唇并拢,呈不说话状态。突然张口送气,以夸张式表现气流冲出口腔,发生爆破。以一张纸朝向口唇,送出的气流喷至纸面,同时辅以手势,作炸弹爆炸状,纸面吹起。学生纷纷模仿,讨论对话,此时,教师要关注学生间母语的交流效果。辅教策略是以学生或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定向的,包括学习动机的培养和课堂效果的强化等。管理策略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强有力保证,主要体现于教师对课堂时间设计(如在语音课教学中,课前演讲5分钟;小组学习情况测评(复习)5分钟;教学情境的创设及新知识的呈现15分钟;合作小组讨论10分钟;反馈强调5分钟;作业习题5分钟等),课堂组织及学生的出勤情况等。如表1所示:

表1语音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

3.语音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根据语音课教学特点及独立学院英语系学生的特殊性,笔者实践于语音课的具体教学手段有演示法、手势法、模仿法、刻意夸张法、对比法、辨音法、口形定位法以及录音法等,下面以对比法为例,详尽介绍语音教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

(1)目标语(英语)和母语(汉语)对比教学

言语节奏可分为“重音定时节奏”(stress-timed rhythm)和“音节定时节奏”(syllable-timed rhythm)。前者是重读音节等时重复出现;后者是指每个音节出现的时间间隔相等。[注4]人在说话时,语气的强弱、音调的高低会形成一定的节奏,犹如音乐的节拍。节拍的强音在时间上按相等的间隔出现。言语中的一小节,英语中通常用“音步”来表示。

如,I /don’t / think I can /do it.

如果用(’)表示重音,用(―)表非重音,此句的轻重音就可表示为:―’― ―’― ―.

本句有七个音节,三个重读音节,三个音步。如果每个音步所用的时间大体相等,因此读I 时必然要拖长一些,才能与don’t、think I can 用的时间相等,这样读起来就有了节奏。汉语中的一个音节就是一个字,属“音节定时节奏”。古代汉语单音节居多,如诗歌,与音乐有着天然的关系,是用来“和”的,也就是吟唱的。它们的平仄格律具有工整的节奏及韵律,赋予了听觉上的美感,悦耳动听。现代汉语双音节居多,言语节奏是按意群划分的,是根据语义疏密关系所组合的节奏单位。如:他/去美国/留学了。体会意群和意群之间明显的停顿,构成节拍,形成节奏。“英语的节奏与音长、速度、逻辑重音关系较大,而汉语的节奏与声调、轻声、停顿、音长的关系较大。通过两种语言的言语节奏的比较,可以促进这两种语言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学习和教学。不同的言语节奏特点决定了各自不同的发音习惯。由于母语发音习惯的根深蒂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语音产生负迁移的影响。通过对比,了解所学目标语节奏的不同之处,尽量减少负迁移,以达到语音面貌的改观。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语音时,训练节奏时一定要打着拍子,使每一音步的重音都落在拍子上,并注意在从一个重读音节顺利而又匀称地移动到下一个重读音节的过程中,要把中间夹的非重读音节读好。”[注5]

(2)英式语音知识与美式语音知识并行讲授的对比教学

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强大的全球性影响力使得美式英语日益受到青睐,英式英语已经开始由一个传统意义的“输出者”变为现实生活中的“输入者”。未来英语应当朝着“共同语与多样化并存”的方向发展。当前的国际、国内趋势为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并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目前国际国内大型考试的听力部分都是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并行的朗读(考试中涉及的新闻题目,包括以英式英语朗读的BBC和以美式英语朗读的VOA等)或单用美式英语朗读,如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托福考试等。由于美式英语没有英式英语那样清晰易模仿,学校目前使用的教材以英式英语居多,英语教师习惯使用英式英语教学,造成美式英语的教学跟不上时展及语言测试需求。笔者认为,语音教学应该以英式英语语音与美式英语语音并行的方式进行,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如美式英语中卷舌音素/ r /与英式英语不卷舌音素/ r / 的对比发音练习,使学生对美式语音系统(KK)和英式语音系统(DJ)产生感性认识,同时扩展其学习语音的知识面,加强其学习效果。教学实施顺序应是先进行英式英语语音教学,后跟进美式英语语音教学。一是为了迎合国际国内大的流行趋势,二是为学生准备专业四级考试作准备,三是也是反应学生对现行语音教学的要求。下面是笔者在语音课教学实践中对我校英语系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见表2。

表2语音课授课内容及教学用语的使用比例调查

由调查可知,我校英语专业0901、0902、0903、0904、0905、0906、0907和0908八个班约240份问卷中(除去48份失效问卷),有105份问卷标有喜欢美式英语语音和英式英语语音并行讲授的教学,约占总数的54.7%,喜欢单纯讲授英式英语语音的问卷有63份,占总数的33%,喜欢单纯美式英语语音教学的问卷占12.5%。有56%的同学希望教师语音课堂使用70%以上的英语。

由此可见,美式英语语音和英式英语语音的并行讲授是可行的,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且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相信随着英、美两国文化的交流,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差别会越来越小,从而会更有利于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四、结束语

英语语音课程是大学英语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英语语音知识及其综合技能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关键。英语语音教学应贯穿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此项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任课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英语教学理论的学习探讨,如课堂上如何把握语码转换的频度,目标语与母语所占幅度,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时间的分配,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另一方面要遵循独立学院的教学实际,力求找到语音教学的一般特点与本校学生特殊性的契合点,建构合作学习的语音课堂模式,进行有效的英语语音训练,提高学生的语音知识的专业素养,以此带动学生听、说、读、写、唱、画、演等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注 释

1 Zentella, A.C. Ta bien, you could answer me en cualquier idioma: Puerto Rican codeswitching in bilingual classroom. In R.Duran(ed.), Latino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ve Behavior. Norwood, N.J.,: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1.2: 109~132

2 Johnson,D.W.,Johnson,R.T. & Holubec,E.J.Circles of learning.5th ed. Edina,MN: 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2002

3 姜亚军、殷耀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论丛[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03

4 [英]理查兹等.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 吴友富.外语与文化研究(6)[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08

上一篇:让雏鹰健康翱翔 下一篇:班主任如何让学生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