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04:47:32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1钢筋的连接

钢筋的连接工程比较常见,主要采取的连接方式是搭接。根据工程的需要可以对钢筋结构产生焊接的形式,这种方式可以保证钢筋连接的稳定性。直螺纹机械是对梁筋结构进行连接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和程序来做好钢筋的连接。

1.2钢筋施工

由于框支梁的钢筋需插入柱内1.2~1.5m,所以柱内混凝土必须待框支梁的钢筋绑扎完毕方可进行浇筑,浇筑时应避免钢筋移位和混凝土污染钢筋。框支梁钢筋绑扎时应先搭设临时钢管支撑,待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并拆除柱模后,重新搭设正式的框支梁支模架。梁宽≥850mm时框支梁除按设计要求配筋外,为保证钢筋骨架在就位后的施工中不变形,须在梁上部下排筋下面加设Φ22≤200ram的横向支承钢筋支撑上部钢筋骨架,并沿梁骨架两侧加设Φ22@100mm的斜撑垂直支撑筋。预埋剪力墙钢筋安装定位后,应沿其两侧在梁、板面筋上加焊一根≥10通长的定位钢筋,使预埋插筋在混凝土振捣时不会移位,同时在剪力墙(或暗柱)筋预留段应绑扎至少3道箍筋或分布筋,以保证预留位置的正确。

2.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技术

(1)混凝土浇筑方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斜面分层布料的施工方式,可见,施工过程需要根据坡度,层次来进行。同时做到循序渐进,将插入式振捣方式应用到实际的混凝土浇筑当中。每一个混凝土泵选择设置5台左右的振捣棒。布置程序分成三道。其中包括出料点,坡脚处和斜面中部。这三道程序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对混凝土材料的振捣时间,距离以及插入深度等进行控制,进而提升混凝土振捣的质量,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现象。

(2)防裂施工技术措施。混凝土裂缝问题比较严重,其影响因素就是材料的配置比例以及温度的变化程度。在施工之前,要降低梁体的温度,在梁体的竖向设置相应的管道,主要用来降低温度。通常情况下,管径要控制在25㎜左右。另外,在混凝土结构升温的过程中,要严重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在材料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百分率的粉煤灰,用这一配料来代替水泥,主要是用来其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程度。最大限度地提升混凝土才来哦的和易性特征。除了这些工艺,还需要加入适量的缓凝剂,减少水泥材料的水化热值。总之,如果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不相同,就会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裂缝现象。不仅如此,还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特点来进行混凝土的配置、浇筑和施工。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转换层结构设计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尤其是对高层建筑来说,它需要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有很强的专业水平,要注意其设计制作方案,还要根据高层建筑不同规模和种类来选择合适的设计制作方法,总之,要保证支模整体安全可靠,并且确保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质量。无论是从施工技术角度来说,还是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说,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要想该结构真正的发挥价值,就必须保证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 简析多层建筑间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简析高层建筑结构中的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简析 简析建筑施工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简析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简析节能建筑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略析 简析高层建筑中主体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简析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 简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简析 简析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简析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技术 简析建筑施工的高层施工技术要点 简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简析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 建筑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简析 简析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简析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 简析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经济法律 > 简析建筑转换结构施工技术 简析建筑转换结构施工技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 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接的关键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顶板,又是上部结构的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在于转换层的施工方案的确定,介绍转换结构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控制要点,并重点介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 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厚板转换层工程越来越多,需要我们对这种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现代预应力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项新技术,特别适合厚板转换层这类跨度大、受力复杂、挠度控制和抗冲切问题突出的特殊结构。

1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1.1 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荷载重

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有严格要求规范,故一般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

1.2 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

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一般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1.3 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

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一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

2 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在确定施工方案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转换板的自重、施工荷载以及所承受的上部结构荷载往往非常大,所以应选择合理、可行的模板支撑方案,并根据转换板的结构特点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设置模板支撑系统以后,转换结构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与使用阶段的不同,应对转换层及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分析和验算。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板,施工时应考虑采取减小混凝土温度差值、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及时做好转换板施工期间板的变形、混凝土施工温度的监测,及时掌握各种对施工质量不利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

3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分析

3.1 原材料要求

(1) 水泥: 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

宜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发热量270~290Kj/kg),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2) 骨料: 粗骨料碎石和卵石均可,应采取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 /4。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控制增加水泥用量。骨料中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其含泥量应小于等于1%。细骨料宜选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应小于等于3%。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其粗细率以2.6~2.8为宜。控制细砂以0.3二筛孔的通过率为15%~30%;0.15mm筛孔的通过率为5%~10%。粉煤灰为了减少水泥用量,可掺入水泥用量10%的粉煤灰取代水泥。

3.2 混凝土用料设计

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很慢,浇注后的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远比外部高,温差可达60℃左右,造成内胀外缩,在外表面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开裂,其次从混凝土用集料品种看,热膨胀系数大小对混凝土温度应力及结构的温度变形有很大影响,选取用热膨胀系数小的骨料可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提高抗裂性。再次,从骨料的粒径看,骨料粒径较大的混凝土,其水泥浆量较少,热膨胀系数小,可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提高抗裂性。在当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中通常采用如下几点措施: ①低水化热的水泥和尽量减小水泥用量;②尽量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③合理使用混凝土外加剂;④选用热膨胀系数小的骨料和较大的骨料粒径; ⑤预冷原材料;⑥在混凝土中预埋冷却水管;⑦在混凝土表面绝热,调节表面温度下降速率;这多种措施中,除施工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外,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角度看,主要应从①~③着手,进行配合比设计。进行配合比设计时注意: ①设计配合比时尽量利用混凝土60d 或90d的后期强度,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的要求。但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和满足施工荷载的要求。②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使用的材料通过试配确定。

3.3 施工准备以及要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除按一般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的物质准备、技术准备和现场准备外,应根据其施工的特殊性,做好附属材料和辅助设备的准备工作。尤其要做好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施工方案编制的重点,应该是: ①根据减少约束的要求,确定分层分块的尺寸及层间、块间的结合措施。②确定混凝土入模温度以及对材料加热或降温的措施。③确定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和保温的方案。④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和消防措施的制订。混凝土工程在施工中要注意以下要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一般宜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即最高温度小于等于300℃时为宜。气温大于300℃时,应采取相应的降低温差的减少温度应力的措施。混凝土的配制,应严格掌握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内起到卸料止,一般应不少于1.5~2min。雨季施工期间,应勤测粗细骨料的含水量,并随时调整用水量和粗细骨料用量。

3.4 混凝土浇筑要点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结构尺寸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以下三种方法:

全面分层。即将整个结构浇筑层分为数层浇筑,当已浇筑的下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即升始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工程,施工时宜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也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分段(块)分层。适用于厚度较薄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从底层一端开始浇筑混凝土,进行到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斜面分层。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三倍的工程,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底层开始,逐渐上移,此时向前推荐的浇筑混凝土摊铺坡度应小于1∶3,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分层的厚度决定于振捣器的棒长和振动力的大小,也要考虑混凝土的供应量大小和可能浇筑量的大小,一般为20~30cm。插入式振捣器应伸入下层50cm为宜。分层浇筑时,上层钢筋的绑扎应在下层混凝土经一定养护其强度达到1.2N/mm2,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上浇筑后达到稳定时的室外温度之差在250C以下时进行。为了加强分层浇筑层间的结合,可以采取在下层混凝土表面设置键槽的办法。键槽可用100mm×100mm的木方每隔1m左右留设。分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大气平均温度为好,即水化热温升的峰值以后,一般为3~5d,因此间隔时间以大于5d为宜。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的操作应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以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3.5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拌和物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正常硬化创造必要的温度、湿度条件,防止收缩开裂,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具体要求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大坝水泥、矿渣大坝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21d。养护方法分为降温法和保温法两种。降温法即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蓄水、撒水或喷水养护; 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使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如塑料薄膜、草袋等) 及薄膜养生液养护,可视具体条件选用。

参考文献

[1]谭继泉.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裂缝控制[J]. 四川建材.2006.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代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整体的控制及管理的主要手段就是使用新的技术管理理念,并与工程建设的特点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有效的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时,相关企业也应正确的认识到自身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缺陷及不足。一些施工单位对于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经验相对匮乏,且企业领导层对于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忽视,进而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创新不给予支持。而转换层的结构较为复杂,下面主要针对预应力混凝土厚板转换层施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展开探讨。

一、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形式

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呈现出一种多功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转换层的结构较为复杂,包括空腹析架式结构、梁式结构、板式结构等。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转换层,主要以使用梁式结构居多,据统计,使用梁式结构的转换层占到了整个建筑比例中的80%以上,在这种结构中,一般使用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劲性钢筋混凝土等组合结构的形式进行施工,其中,钢筋混凝土的使用比例最高,转换梁的结构主要以钢和混凝土组合施工的形式进行,这种组合形式也将会成为未来高层建筑业的施工模式之一。

二、转换层结构施工特点分析

部分竖向构件在转换层处被打断,使竖向力的传递被迫发生转折,而转换层就是实现转折功能的大型水平构件。由于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实现是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达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使上部结构水平剪力可以顺利向下部传递,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规定保证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与此同时,在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情况下,应严格控制转换层结构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从而在施工阶段可以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比一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达到利用下部承载力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传力构件的目的。

三、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式

3.1高层建筑结构厚板转换层施工流程

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的施工流程一般按照测量放线、转换层模板安装、板底以及暗梁钢筋的绑扎、首次混凝土施工、施工缝隙的养护、版面钢筋的绑扎、二次混凝土施工、养护的流程来进行。

3.2转换层模板支撑的施工方式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常常使用一次性模板、荷载传递法支模、叠合浇筑法支模、埋设型钢法支模施工方式,下面就对这几种方式进行简要介绍:

3.2.1一次性支模施工方式使用一次性支模进行施工,需要从转换层的底部上底层地面或者地下室的地板衍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模板支撑材料,一般情况下,一次性支模施工方式适宜施工现场可用支撑性材料多,转换层位置相对较低的施工情况。

3.2.2荷载传递支模施工方式荷载传递支模施工方式主要将施工荷载以及转换梁自重通过支撑系统传递到高层建筑的层板之中,支撑楼板的设置数量应该根据图纸的要求来进行,此外,还可以将转换层支撑柱传力利用起来,通过梁下排列体系将作用力传递到高层建筑的楼板中。

3.2.3叠合浇筑法支模施工方式叠合浇筑法支模施工方式主要使用叠合梁的施工原理将高层建筑的转化量分成两次到三次进行浇筑施工,一般支撑系统只能够承受第一层施工载荷和混凝土的自重,在使用叠合浇筑法支模施工方式进行施工时,要做好叠面层的处理工作。

3.2.4埋设型钢法支模施工方式埋设型钢法支模施工方式需要在高层建筑的转换梁之中埋设好钢析架,并将埋设好的钢析架与模板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以便承受施工的荷载以及整个大梁的自重,对于大梁使用一次性浇筑成型的施工方式,对于转换梁的施工一般使用钢骨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上层和下层的在同一个施工位置,对于转换结构的下层可以使用埋设型钢法支模的方式进行施工,施工完成之后,做好承载力的验算工作。

3.3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方式

3.3.1做好混凝土配比的控制工作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转换层厚板的厚度较大,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一般使用分层浇筑的施工模式,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时,要控制好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施工方式,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二层和三层的水化热程度较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更改原材料的配比,一般可以在原材料中添加粉煤灰、矿渣以及高效减水剂,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小水化热程度。

3.3.2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在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要意识到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要满足高层建筑的整体性施工要求,在浇筑过程中,要从转换板的中心位置逐渐向两侧的浇筑线路进行,在浇筑过程中,要保证两侧浇筑速度的一致性,保证脚手架可以受力均匀,防止侧移情况的发生。在浇筑中要慎重的使用振捣器,防止由于选择和使用不当导致混凝土后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的初凝前的一到两个小时用长刮尺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在施工滚筒进行碾压,减少裂缝的产生。

3.3.3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高层建筑质量的重要方法,在目前,对混凝土施工后期的养护方式主要是蓄热保温法内降外保法两种,在使用蓄热保温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要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之前做好保湿工作,在内部温度降低前做好保温工作。内降外保法就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埋设循环管,利用循环管的冷却作用降低内部的温度,减少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一般在使用内降外保法进行养护前,要对混凝土的表面洒水,在进行后期的蓄水养护工作。

3.4做好钢筋施工的控制工作

3.4.1控制好钢筋的安装顺序在进行钢筋施工时,要确定好钢筋的尺寸和钢筋绑扎的顺序,与图纸进行详细的核对,方可进行后续的安装,一般情况下,钢筋的安装顺序从建筑物分层暗梁下部、板底、钢管支架、纵向钢筋、套箍筋、穿腰筋、固定、暗梁控制、板面双层钢筋铺设的顺序来进行。

3.4.2做好钢筋的连接控制工作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主要使用钢筋闪光对焊、套筒冷挤压、锥螺纹连接以及电渣压力焊的连接方式进行钢筋连接,连接方式的选择主要由钢筋的尺寸、直径和型号来决定,对于直径在28mm以上的钢筋可以使用锥螺纹连接和套筒冷挤压的连接方式进行,对于直径在25mm以下的钢筋,可以使用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的方式进行连接。

3.4.3做好钢筋的绑扎工作钢筋的绑扎包括钢筋支撑架和钢筋连接的绑扎两个内容,在钢筋成型后的绑扎过程中,由于钢筋的长度较长,在绑扎时要搭设好相关的支撑架,使用闪光对焊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对于钢筋连接的绑扎,要按照钢筋的顺序来进行,在钢筋的下部,要放置好分隔筋,按照顺序一一进行绑扎,直到左右的钢筋绑扎完成,对于钢筋的上部位置,也要按照同样的顺序来进行,直至所有的钢筋绑扎完成。

四、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消费水平,房屋建筑工程更是我国的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因此,相关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进而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而结构转换层的控制工作在整个高层建筑施工中都十分重要,是高层建筑不同结构连接的关键控制方式,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必须要使用合理的方式,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管控,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坚新.浅析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28

[2]周青松.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期刊论文】,民营科技,2011(07)20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措施

某大厦是一座集住宅、商场、停车场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建筑,负一层为停车场,一、二层为商场,三至十五层为住宅楼,结构形式为负一层至二层为大跨度框剪结构,三层为梁式转换层,转换层以上为框剪结构。转换主梁截面尺寸为700mmx1600mm, 次梁为500~600mmx1200~1600mm,转换层板厚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1.转换层施工重点及难点

1.1模板支撑系统

因转换层钢筋密集、混凝土与钢筋自重以及施工荷载非常大,因此如何确定转换层模板的支撑系统为转换层施工的重点,必须保证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

1.2钢筋的连接和绑扎

转换层梁及板的配筋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域钢筋更是密集交错,因此,如何正确地下料,保证钢筋位置和数量正确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1.3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

转换层梁柱交叉的核心区域钢筋纵横交错、钢筋间距小,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难,且易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顺利浇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2.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与布置

2.1模板支撑体系的选择

2.1.1 一次性支模

转换层底模板的支撑需要从转换层底一直支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板,这种方案需要准备大量的模板支撑材料。免费论文。免费论文。

2.1.2 荷载传递法支撑

将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由若干层楼板共同承担,支撑楼板的数量应通过计算来确定。

2.1.3 叠合浇筑法支撑

利用叠合原理将转换层分2次或3次浇筑叠合成型,这种方案利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强度支撑第二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以此类推,支撑系统只考虑承受第一次的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可减小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减少,大量周转材料,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以保证转换层的整体承载力不降低。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经严格计算决定采用结合一次性支模和荷载传递法支撑的优点,一次性支模,从地下室底板开始对转换层大梁对应位置的支撑薄弱环节进行验算与加固的施工方案。

2.2模板支撑体系的布置

2.2.1 支撑体系的布置

连处均采用双扣件,以保证扣件的抗滑承载力。② 为避免立杆对支撑楼面表面造成损伤,同时也便于对立杆传至楼面的集中荷载更好地分散传递,应在立杆下垫200X200X50mm垫木。在搭设转换层钢管支撑架前,应在下一层楼板面上,划出支撑架立杆的立杆定位点,作为控制搭设质量的依据。在搭设支撑架时,必须用钢管将支撑架体牢固相连,并按要求设置纵横拉杆、剪刀撑,以确保支撑架的稳定性,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应派专人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

2.2.2 荷栽的传递

转换层施工时,其下面两层的模板支撑架不拆除,这有利于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的传递,同时,为保证后支设的立杆能够顶紧,在所有后加固立杆的底部设置可调支托。另外,搭设加强钢管立杆支撑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以保证荷载的有效传递。

3.钢筋工程

3.1钢筋的安装

转换层钢筋配筋数量大且直径普遍较粗,特别是在梁柱节点处,钢筋更是密集交错,其就位和绑扎难度更大。因此,在下料时须考虑好钢筋的相互关系以及绑扎的排筋次序,以有利于钢筋的顺利就位和绑扎,确保钢筋工程施工的质量。

3.2 转换层上预留插筋的定位控制

转换层上部为标准层住宅,其构件的截面尺寸都比转换层截面尺寸小, 预留插筋位置准确是保证上层施工质量的关键,采用的具体措施是:

(1)转换层楼面放线时,分别放出剪力墙和柱的定位线和控制线,转换层大梁的投影线和控制线。

(2)由测量人员分别通过各种构件的控制线来确定各自的预留插筋位置,按设计要求布置预留插筋。

(3)预留插筋完毕后,在通过剪力墙或其它标记用尺量测复核。

(4)检查无误后,插筋用点焊固定在原钢筋上,预留钢筋上部必须绑扎三道水平箍筋,并用临时斜撑固定,以增强其整体性。

4.混凝土工程

4.1 混凝土浇筑

转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中掺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和WG―HEA高效抗裂减水剂,混凝土坍落度140~180mm,因试配时已考虑了避免混凝土离析的措施,故布料采用泵管直接下料。为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均衡受载,保证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混凝土采用从中部开始,逐渐向两边扩展的方式进行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并洒水湿润。

(2)为防止浇筑过程中产生冷缝或者施工缝,要严格按事先确定的浇筑线路进行浇筑。

(3)转换大梁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_在350mm 左右,每层间隔时间1.5~2.0h(初凝时间8h),以前一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注后一层为原则,在钢筋密集处用钢钎配合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4.2 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问题,应采用从原材料、外加剂、混凝土的配制、浇筑、养护等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措施是:

(1)为防止温度裂缝,在混凝土中加外加剂和优质磨细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2)为防止混凝土沉降而产生的塑性裂缝,在梁柱、梁梁相交的核心区域混凝土浇筑完毕的1~1.5h后在初凝前,用直径35mm 的振动棒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其抗裂性,表层混凝土应收光,再用硬扫帚刷混凝土表面,以闭合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

(3)控制入模温度控制在25℃ 左右,避免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温度裂缝。

(4)加强养护措施,确保外加剂充分发挥作用。

5.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施工时全部重量及施工荷载均须由支撑承担,这就要求模板、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可靠的稳定性。

(2)结构受力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钢筋量大,排列密集,特别是梁柱相交处,使得梁柱节点的施工相当困难。

(3)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大,极易产生温度与收缩裂缝,须采取技术措施予以控制。

6.结束语

该工程已竣工多时,转换层没有产生裂缝和变形,充分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此工程中得到成功的应用。高层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势必带来转换层形式的多样性,转换层的施工应事先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精心组织施工,同时充分创造有利条件变不利施工为有利因素,以达到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莉丽,赵志华.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应用[J].平原大学学报.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字】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关键技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加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中吊装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建筑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立安全施工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十分复杂和必要的,应该针对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模式。

二.工程概况

深圳市某超高层工程由地下室、裙楼、二座呈镜像对称分布的塔楼组成。建设用地面积14788.29 m2,总建筑面积157425.87 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30158m2,裙房约20234 m2,住宅约100696 m2,幼儿园约1600 m2。建筑基底面积8750.65 m2,容积率8.55,建筑密度59.17%,建筑高度:149.95m。本工程为超高层高尚住宅楼,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建筑防火分类: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人防工程等级:六级。结构类型:核心筒-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层数:地上48层,地下4层,裙房2层,19~20层、35~36层设有避难间。其中:①地下室:共四层,结构层高为3.9m、3.9m、3.9m、5.85m,地下四层至地下二层主要用途为车库与各设备用房,人防地下室设在地下四层,人防面积2542 m2;地下一层为商业用房。②裙房(2层),建筑层高分别为6.0m、4.8m,主要用途为商业用房。③塔楼(50层),转换层在3层、建筑层高为3层8.1m;3层以上(4~50)为住宅,建筑层高为2.9m。

本工程钢结构构件的分布情况为:在主塔楼-2至3层顶框支柱KZZ1a、KZZ1~KZZ5,设计采用型钢混凝土柱,转换层采用劲钢梁。劲钢柱56根,劲钢梁31根;型式为两个焊接H型钢交叉而成,壁厚25mm;总用钢量1200吨,由此可见,本工程钢结构吊装工程量是相当大的。另外,由于本工程是旧村改造工程,拆迁面积有限,造成现场施工用地紧张,工期紧凑,因此,钢结构吊装施工是本工程的一大重点和难点。

三.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前准备

为了使吊装施工快速、安全的开展,在吊装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检查设计图纸并对图纸进行学习、审核和会审,对图纸中的不详、有疑问的地方及时地向甲方交谈,并对其交谈结果进行确认。

2.组织施工人员熟悉设计图纸与安装规范要求,掌握安装工程验收标准,并备齐相关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规范及质量表格。

3.钢构件的加工制作质量以及型号必须符合规范与设计的规定,并有出厂技术文件和合格证明。

4.施工现场必须满足其施工的要求,路面无障碍、地面结实、标高与轴线符合要求。

5.必要的工器具必须准备好,如吊索具、扳乎、垫木、装机械、扭矩扳乎、焊机、乎持电动砂轮、电钻、撬棍、焊钳等。

6.焊条、螺栓、涂料等连接材料必须有相关质量的证明,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以及设计的要求。

7.对施工机械进行组装、调试,使其有良好性能。

四.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关键技术

1.吊装顺序

不同的建筑工程有着不同的吊装顺序,就本工程而言,其吊装顺序没有明确的规定,则按照实际情况决定。

2.钢梁吊装

本工程钢梁安装经调整后必须满足下列技术要求:钢梁水平偏差为L/1000,目不应大于10. 0mm;钢柱的垂直度偏差为H/1000,目不应大于10.0mm;钢柱间距偏差为士4mm。吊装梁的吊索夹角一般不得大于60度,钢梁的吊点设置在梁的二等分点处,在吊点处的吊耳设置在钢梁上翼缘上,待钢梁吊装就位完成之后割除。钢梁拼装:钢梁在吊装前以地面作为工作平台进行涂装、拼装,用螺栓按要求紧固。钢梁绑扎:钢梁按合理的绑扎点进行两点绑扎。钢梁起吊:在钢梁两端分别绑扎一根缆风绳随钢梁起吊,起吊时保持钢梁两端平衡,钢梁超过钢柱柱顶200mm以上才能徐徐下降,与柱了对位,起吊时要注意风力对起吊的影响。

3.钢柱吊装

在进行钢柱安装定位时,应该注意在每一节钢柱安装完工后对其进行测量调整,在本工程中,要求如下:十字中心线偏差毛小于等于1mm;柱顶标高偏差为3mm;垂直度偏差h/1000,且不应大于10. 0mm。钢柱安装过程中偏差控制要点:地下室钢柱主要包括Z1钢竹柱、Z2箱形柱、Z3日字巨柱。安装时全部采用100t履带吊吊装就位,其最大吊装分段为Z3-3(分段3)钢柱,重量为32. 8t 钢柱安装后,应对柱顶作一次标高实测,根据实测标高的偏差值来确定是否对后一节钢柱的高度进行调整。标高偏差值为3mm,只记录不调整,超过3mm需进行调整。

本工程钢柱安装过程中结构稳定控制措施:

(一)采用揽风绳临时固定。

(二)采用码板进行加强。

(三)采用临时支撑进行固定。钢柱安装过程中垂直度校正措施校正的方法是:大多采用螺旋千斤顶作微调来完成垂直度的校正,校正过程中应边调整边测量,每次调整幅度不宜过大。吊点设置在预先焊好的连接耳板处。为防止吊耳起吊时的变形,采用专用吊装卡具,采用单机回转法起吊。采用4根钢兹绳起吊,起吊时,不得使柱端在地面上有拖拉现象。

五.超高层建筑吊装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1.在对超高建筑物钢结构工程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对楼板混凝土建筑、栓钉熔焊、压型钢板铺设、焊接结构、测量校正、吊装、构件验收和构件制造等环节进行安全管理。在超高层建筑物之中的吊装工程之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具体而负责的工作,应该对在施工过程之中出现的矛盾进行及时的解决、如果没有对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不仅会使工程的工期受到损害,同时会使建筑物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可以分为安全文明施工、施工工期控制、材料质量控制、焊接质量控制、精度控制、构件安装、吊装前的准备、构件进场验收、构件制造等。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整体调整和单柱校正相结合的方式,使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的施工关键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3.在对钢结构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制造的规范、工艺和工程试验有效的结合起来,最终在实验的过程之中,覆盖所有的接头要求和接头形式,针对在超高层建筑物之中的形式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灵活的选择。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富有经验的承包商,应该对其以往的焊接工艺进行评价,在制造钢柱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和工艺措施,最终促进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使其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在进行吊装的过程之中,安全施工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进行钢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其具有悬空作业和高空作业的特点,因此,十分容易产生在高空中坠下零件的现象,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减少这种安全隐患的产生,应该在施工的现场设立完善的监督安全小组,在每个安装过程中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使员工的安全教育水平得到提高,不断完善员工的安全施工意识,在员工之中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

5.在管理的过程之中,将安全管理知识落实到生产之中。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的基础之上,着重对薄弱部分加强保护,通过安全网的增设和树立安全护栏,使施工现场的文明程度和安全程度得到提高,最终提高超高层建筑之中的安全管理机制。

六.结束语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关键技术对于钢结构吊装施工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加强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对于确保工程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华钢 邓利辉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研究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ISTIC -2010年31期

[2]李宏生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的施工关键技术与安全管理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8期

[3]崔晓强 胡玉银 吴欣之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被引用 12 次) [期刊论文] 《建筑机械化》 -2009年6期

[4]刘司华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工程的施工监理及安全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18期

[5]罗梦恬 国金中心高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若干问题研究 [学位论文], 2008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6]苏铁斌 宫健 卢俊嶙 超高层钢结构伸臂桁架安装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4期

[7]卜天富 赵春潮 陈钧颐 超高层内爬塔式起重机特殊拆装技术 [会议论文],2011 -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2011年八届二次年会暨施工技术交流会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层 悬挑幕墙铝板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及配套服务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为68480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3940平米,地下建筑面积14540平米。项目由A楼(展示中心)、B楼(主塔楼)、C1~C5楼(裙楼)、D楼(地下室停车库)组成。B楼造型为“马蹄莲花”,寓意“能源之花”,是一座代表性建筑。C1~C5楼位于B楼周围,造型创意为“绿叶”。B楼主塔楼共19层,幕墙总标高为109.358米,其中12-17层及屋架主体为钢结构。屋架钢结构位于17层以上,高度36米,结构顶标高105米,最大悬挑20米,呈莲花形斜向布置,倾角约24度。17层以上檐口为铝板幕墙,铝板幕墙以下为铝格栅。

2 工程特点

整个幕墙为双曲面造型,且屋盖悬挑尺寸最大达20m。

施工放线难度大,主体结构复杂,造型特殊,多为三维高空定位;

幕墙材料规格型号多,组织安装工作难度较大;且由于安装剩余钢结构,塔吊和升降电梯须拆除,导致材料运输困难。

安全防范措施要求高,本工程幕墙施工多为高空作业,且多为高空悬挑。

3 铝板幕墙安装技术

3.1 安装思路

采用以轴线为单位进行大板块拼装,然后分两片进行整体吊装的方法,以确保吊装速度及效果。此施工方法有以下优点:板块龙骨按轴线整体定型,能有效控制尺寸偏差,为整体施工效果控制打基础;面板全部在地面拼装,为平整度等效果控制提供便利条件;面板全部在地面拼装,为平整度等效果控制提供便利条件;主要工序安排在地面进行,能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加快施工进度;大板块吊装,减少板块定位次数,降低定位偏差,能很好地控制吊装质量。

3.2铝板安装工艺

施工工艺:板块拼装板块吊装装饰柱固定。

3.2.1 板块拼装

1)由于施工图为整个屋架的三维模型图,从三维模型中提取板块加工的数据、尺寸。以轴线为单位,从挑檐铝板整体模型中提取板块模型图。

将原模型的世界坐标系转换成笛卡尔坐标系,保持板块竖向龙骨所在切面为正投影切面,以该龙骨起始点弦长为Y轴,然后旋转模型图,保证X、Y轴形成的面为水平面,以此来建立坐标系;

根据转换后的模型图,提取3根主龙骨的放样图,在CAD中进行尺寸标注;

对于圆弧高度低于10mm主龙骨,采用折弯方式加工;高度超过10mm主龙骨,应进行拉弯处理。

将转换后的模型图导入到CAD中,进行龙骨各控制点坐标标注,最终形成板块加工图。

3.2.2 板块吊装

1)吊点设置

板块龙骨组装完成后,背面焊接50*5镀锌钢方管斜向剪刀撑(见下图),加强吊装时板块的整体稳定性;吊点1/2与卷扬机连接,用于板块提升;吊点3/4与汽车吊连接,用于板块释放及转移。

板块释放及转移

板块与支架是整体,吊装前采用汽车吊完成释放工作;先用尼龙吊带将板块与汽车吊大小吊钩连接,上吊点与小吊钩连接,下吊点与大吊钩连接;提升吊钩,当板块与支架达到分离临界状态时停止提升,然后逐点拆除支架对穿螺栓,逐步释放板块与支架的连接;待板块全部释放后,汽车吊大小吊钩同时慢速提升,使板块完全悬空,然后再停止提升;观察板块是否出现塑性变形,若无就开始板块转移。通过汽车吊将板块水平转移至作业点正下方。

3)板块提升

板块转移至作业点下方后,将卷扬机吊钩与板块预设吊点连接,开始提升板块;待板块全部由卷扬机着力之后,解除汽车吊吊钩,调整板块方位呈立式,开始往上提升板块。

4)板块固定

板块临时连接:待板块提升至安装点下方200mm时,卷扬机停止工作,然后将6个手动葫芦吊钩下放至板块面,与板块预设吊装环连接,形成临时连接。与此同时,卷扬机吊钩不脱钩。

板块定位:板块就位后通过调节手动葫芦对板块位置进行微调,确定其固定位置;每一个轴线安装完成之后进行复核,如有误差及时纠正和修改。

最终固定:板块定位完成后,用钢方管将板块与主钢构上弦杆焊接固定;板块先三边固定,包括上边、下边及主桁架所在竖向边;第四边待相邻板块安装完成后,统一调整进场尺寸再固定。

4 质量控制

整个铝板造型为平滑的双曲面“花瓣”造型,铝板质量好坏将严重影响外观形象,须严格把控。由于本分部分项工程为双曲造型,无法完全按常规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验收,为了明确质量验收标准,采用样板验收制方法,样板施工质量获得各方认可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1)保证缝隙大小均匀纵向板块之间留3mm缝隙,此缝隙由角码拉铆形成;

2)严格控制板块龙骨精度主龙骨放样完成后,需复核弦长、拱高是否符合加工图要求,偏差不得超过5mm;龙骨组装完成后,需复核外框及对角线长度是否符合加工图要求,偏差不得超过8mm。

3)保证相邻板块的顺滑板块内铝板拼接处,在背后通过燕尾钉连接,确保相邻铝板相对位置不错动;铝板接缝两侧高低差不超过2mm,且触摸时不得有明显错层感。

5 结束语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项目B楼悬挑铝板已顺利安装完成,安装质量收到各方一致好评,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现成为武汉东湖高新区标志建筑。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JGJ133-2001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2001.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GB/T21086-2007建筑幕墙 2008.

[3] 黄恒;理想大厦外墙挑檐饰面铝单板安装技术-建筑技术开发.

[4] 张志远;张宇俊;王云柱 东莞玉兰大剧院斜曲大面积幕墙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施工技术2006(05).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工民建企业中,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工民建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技术实力和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工民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不断壮大,实现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民建企业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民建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工民建行业实行的是总分包体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总包方的技术管理工作由总包全局把握,而各分包则负责细处的技术管理。这就需要在施工中,既要加强总包之间的沟通交流,又要注重各分包方之间的配合协同,同时还应平衡承包单位之间进行必要的衔接以及技术上的沟通,因此,工民建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制实质上是由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体系所确定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施工单位分包和总包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渠道,经常出现技术管理各行其事的问题,从而造成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难以落实,最终导致出现原材料堆放不合理、原材料入库合格率不高等问题,造成管理成本扩大、经济损失严重,甚至致使工程质量和整体进度受到影响。

2、并不健全的工民建施工制度体系

众多的工民建企业拥有的施工技术水平不一样,部分企业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按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工民建业的技术标准规范的进行工程的施工,没有设立完善的针对工民建业的监管部门和管理机构以及管理制度,也没有对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相应的技术岗位进行很好的对接,工民建企业自身也没有根据工民建施工技术的责任划分去任命职务,因此导致了某个流程无人负责或者某个环节有好几个人负责的不正常现象。有少数单位甚至不顾《工民建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不去建立施工的管理制度体系或是建立有很大缺点的施工管理制度。就算执行时严格遵守制度的要求,工程建设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的话,某些单位的一线员工没有按照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被技术培训,操作规程不完全,安全教育不规范,亦或是随意地进行违规操作,将安全因素抛之脑后,进行的都是不完全的安全技术交底。

3、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

集中表现在所谓的“重建不重管”,尤其在工民建现场及施工过程中,存在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部分施工人员不能很好地依据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经常出现为了方便而采取违章操作的情况,对于规范和规章的认识程度仅存在于墙上的标语,使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为“摆设”。技术管理缺乏细致有效的监督措施,相关规程、规范的贯彻落实情况没有岗位、也没有人去监督落实,使执行规程、规范变成走形式、走过场,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尽忠值守,操作人员不能按章操作,从而形成工程返工率高、原材料浪费、安全问题及施工进度慢等矛盾和隐患,甚至出现事故频发、工程质量下降的问题。

4、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各类资源浪费严重

现阶段我国的工民建施工人员,很多都是来自农村的低学历从业者,由于高层工民建施工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施工人员又缺乏对应的技能。施工人员仅凭从事工民建以来积累的施工技术经验来进行施工,对先进的各类机械设备的操控水平也较低,直接造成施工质量难以达到要求。这样不仅仅造成了各类材料浪费,同时由于设备、材料在存储和堆放中,容易出现质量危害,影响工程质量。

5、缺乏科学的安全系统管理

在高层工民建施工中,安全一直是排在首位的话题,各类施工企业提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看似安全已深入人心。但是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高空作业占据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比例,而很多高层工民建施工管理中又没有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

防护措施的检查、监督、审核不严格,导致安全措施没有进行再次确认。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疏忽,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安全人员未做施工安全技术交底,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

二、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中可优化的措施

1、对于提升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效率

建立起来一套通行的、行之有效的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总包商还有分包商的实际水准,将这样的体系传播到每个下级分包商,抛弃从前那种使用简单的分包合同以求管理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培训专业人员指挥工民建施工的技术流程,工程技术管理责任进行相应的转换存在于进行工程分包的过程中,责任精确到每一个人。在工程验收前,各级工程的进行步骤中,即使是工程的后期也要将人员的调度和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放在重要位置,人员的管理和人员的储备必须要得到重视,人员的培训亦同等重要,各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要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建设

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制度,明确关键环节,强化具体作业指导,确保一线人员施工作业行为都有相应的准则和制度进行规范。健全技术交底制度,促使所有的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对施工对象从设计情况、工民建特点技术要求、操作注意项等方面有一个具体详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科学施工。健全技术复核制度,以保证技术的准确性,避免因技术工作的琉忽差错而造成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健全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促使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研究现有的施工条件,编制和实施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健全施工日记制度,通过规范施工日记,以便了解、检查和分析施工进展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果等情况。健全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管理制度,以便在业主需要及现场条件等变化的情况下,施工图能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和变更,确保准确按图施工,维护设计文件的严肃性。

3、建立长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监督体制

对于建立长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监督体制,最主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出严格的考核机制,将其工作内容与个人绩效挂钩,督促监管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进行监督和规范。同时对监管人员实施一定的培训,使其能够熟悉掌握各个施工环节中具体、规范的施工操作,以便在进行监督管理时,可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保证施工过程安全、顺利,符合工民建施工的技术要求。

4、加大施工管理强度、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高层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建立施工管理体系,并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注意员工技能与素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能力,打造精品工程。

5、引进先进施工设备、改进旧设备、提高施工技术

在高层工民建施工中,传统人力操作已被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的机械操作所取代,如混凝土的高抛免振动施工法和钢筋的自动加工机械处理等,通过机械设备的投入,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因人工失误操作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通过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施工技术、改造旧设备、改善旧工艺,既能节省人力,又能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成本。

结束语

随着工民建市场的繁荣发展,工民建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对自身工民建管理进行了不断发展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工民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顶龙.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3.29.(6):241-242

[2]周安全,浅谈高层建筑水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科技风》.2013年1期

[3]张建东,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分析[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4]范俊.林程远.陈杰.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

作者简介

常毓英:(1966-)女,河南周口淮阳人 ,助理工程师,中专,主要从事施工管理工作。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结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国内外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在同一座建筑中,沿房屋高度方向建筑功能要发生变化,上部楼层布置旅馆、住宅,中部楼层作为办公用房,下部楼层作商店、餐馆和文化娱乐设施,这种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采用不同形式的结构。为满足商店,餐馆等公用设施的功能要求,结构必须进行“反常规设计”,即将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层的楼层设置水平转换构件,即转换层结构。

一、高层建筑转换层对于建筑结构的功能作用

1、转换层的应用可以为高层建筑提供更大的室内空间。实际上,一般的高层建筑的室内空间都是固定的,这就使得我国高层建筑的剪力墙间距逐渐减小,只适合布置成为一个个旅馆,当需要将这个空间布置成为百货商场或者会客厅时,空间就不够用了,因此人们就要在这个固定的空间中引入适当的转化层,这不仅能增加高层建筑剪力墙的间距,还能使高层建筑的框架柱满足建筑的设计要求。

2、转换层的应用为高层建筑物提供了更广阔的出入口。由于传统的高层建筑设计的出入口并不能真正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宽广的进出入口。所以,高层建筑必须在下层部分通过转换层改变柱距,以形成比较大的出入口。外框筒的转换层可以采用转换梁、转换架等多种形式。

二、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1、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

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一般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2、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

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一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

3、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

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己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或预应力平衡部分或全部施工荷载,极大改善支撑受力性能,这种措施适用于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工作的情况如上部采用的是小柱网框架或开口剪力墙、壁式框架等结构形式。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分析

高层建筑的转换板,一般厚度较大,而且体积较大,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除了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外,主要就是如何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发生和开裂。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并设法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减小其内外温差。而温度应力的大小,又涉及结构物的平面尺寸、结构厚度、约束条件、含钢量、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的特性等多种因素。所以,必须采取温度差和温度应力双控制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原材料要求

水泥

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发热量270~290Kj/kg),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骨料

粗骨料碎石和卵石均可,应采取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控制增加水泥用量。骨料中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其含泥量应小于等于1%。细骨料宜选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应小于等于3%。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其粗细率以2.6~2.8 为宜。控制细砂以0.3 二筛孔的通过率为15%~30%;0.15mm 筛孔的通过率为5%~10%。粉煤灰为了减少水泥用量,可掺入水泥用量10%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粉煤灰的烧失去量应小于15%,应小于3%,应大于40%,并应对水泥无不良反应。外加剂为了满足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

混凝土浇筑要点

全面分层。即将整个结构浇筑层分为数层浇筑,当已浇筑的下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即开始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工程,施工时宜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也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分段(块) 分层。适用于厚度较薄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从底层一端开始浇筑混凝土,进行到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

斜面分层。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三倍的工程,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底层开始,逐渐上移,此时向前浇筑混凝土摊铺坡度应小于1 ∶3,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分层的厚度决定于振捣器的棒长和振动力的大小,也要考虑混凝土的供应量大小和可能浇筑量的大小,一般为20 ~ 30cm。插入式振捣器应伸入下层50cm 为宜。分层浇筑时,上层钢筋的绑扎应在下层混凝土经养护其强度达到1.2N/mm2,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上浇筑后达到稳定时的室外温度之差在25℃ 以下时进行。为了加强分层浇筑层间的结合,可以采取在下层混凝土表面设置键槽的办法。键槽可用100mm×100mm的木方每隔1m 左右留设。分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大气平均温度为好,即水化热温升顶峰值以后,一般为3 ~ 5d,因此间隔时间以大于5d 为宜。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的操作应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以20 ~ 30s 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中的注意事项

在分层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适当地利用浇筑顺序为整个高层建筑减轻承担荷载。转换层水平结构跨度较大,使得短深梁或者厚板的受力不均,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因此,施工单位在浇筑混凝土前可以适当地模拟浇筑并确定恰当的顺序,以减轻整个工程的荷载;尤其是在进行工程的施工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叠合构件受力的仔细分析,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构件在施工、正常使用时满足这些要求。

在安装转换层的过程中要尽量根据高层建筑下部具体结构的特点,合理地布置支撑体系,因为现今大多数的高层建筑的整体负荷都是由下部地基所承受的。所以我们在构件转换层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给下部地基带来过多的负荷。在整个工程建筑的过程中,一定要把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好,将上部荷载均匀地传到下部贯通的竖向受力部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下部地基所承受的荷载。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钢筋翻样与下料的处理技术。施工单位在进行钢筋翻样和下样处理技术之前,首先要弄清施工设计的意图。施工人员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熟悉、审核相关的文件与具体说明,全面掌握现行规范的相关规定,翻样的时候要对钢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进行全面的考虑,以更好地确定制作的大小以及绑扎的顺序等。

总结

通常状况下,高层建筑转换层的质量会影响到整个结构物的质量品质和成本造价,如何周密而又准确地确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和对施工组织进行严格控制是整个施工方案设计需考虑的重点。因此,对大跨度、大截面混凝土转换板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韦亮。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傅学怡。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议[J].建筑结构学报,2006(2).

[3] 陈立聪。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 6 ) .

[4] 施晓。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J ] .铁道标准设计,2008(4).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字】深水桥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47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板桩围堰施工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

钢板桩是带有锁口的一种型钢,早期钢板桩是用铆钉锁合的。随着轧钢技术的进步,后来制成了更好的截面形式,主要有直板形、槽形及Z形等,有各种尺寸及联锁形式,主要有套形锁口、环形锁口和阴阳锁口三种。套形锁口的防渗性能较好,拉森式钢板桩都采用这种锁口,其优点是强度高、容易打人坚硬土层;可在深水中施工,防水性能好;能按需要组成各种外形的围堰,并可多次重复使用。钢板桩围堰常用于沉井顶、管柱基础和桩基础承台以及明挖基础等下部结构的施工,多采用单壁封闭式。围堰内有纵、横向支撑,必要时加斜支撑。南京长江大桥的管柱基础,曾使用钢板桩圆形围堰,直径21.9 m、长36 m,待水下封底混凝土达到强度水浇筑承载要求后,抽水浇注承台及墩身,抽水深度达20 m。在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桥梁建设过程中.也广泛采钢用板桩围堰施工深水基础.如位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京沪高建铁路跨吴滟江大桥,每个主墩有21根直径为1.5米的群桩基础,采用长度24 m、直径23.5 m的拉森Ⅳ钢板桩围堰结合填芯筑岛技术,成功地将水中钻孔灌注和承台施工改变为陆上施工。

钢板桩围堰的特点在于施工简单、效率高、成本低、止水效果满足要求、与双壁钢围堰相比,钢板桩刚度较小、受材质和制造工艺影响。因此具有安全风险大和适用范围小等缺陷。一般情况下钢板桩围堰在和河面上部分不超过长度10米。近年来,由于钢材制造业的发展,钢板桩围堰得到改进。相比双壁钢围堰更加省时,具有施工灵活的特点,大大缩短了工期和节省工程投入。是目前极具优势的深水围堰施工技术。

二、施工流程

1、封底前施工准备

封底前详细测定河床标高,并根据测定标高及河床地质情况确定超吸深度,吸泥工作完成后,对基底进行验收,若基底标高达不到要求,采取局部清基措施。围堰内吸泥时,只是将围堰内大范围的泥沙清除掉,钢板桩表面、桩身表面粘附的泥沙并未完全清除掉。为保证封底混凝土同桩身及钢板桩间连接,采取“地毯式”清洗,每个桩身及钢板桩派遣潜水员用高压水枪冲洗.在封底前对整个河床进行重新检测,确认清基及冲洗效果达到封底施工要求,桩头及钢板桩壁清理基本干净,每个区域内进行定人跟踪了解,并签字确认。

2、封底

桩基施工完成后,割除多余钢护筒进行封底施工。先进行基底检验,合格后及时采用水下混凝土进行封底。封底前在钢板桩四周用编织袋或土工布将钢板桩与封隔离,以便将来钢板桩顺利拔除。

(1)混凝土采用钻孔灌注桩所用的水下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l80~200ram。

(2)灌注封底水下混凝土时,导管间隔及根数根据导管作用半径及封底面积确定。每根导管的扩散半径按3m考虑。按照从一侧向另一侧的顺序依次进行封底混凝土的浇筑。

(3)每根导管开始灌注时所用的混凝土坍落度采用下限,首批混凝土需要数量通过计算确定。

(4)在灌注过程中,导管随混凝土面升高而徐徐提升,导管埋深与导管内混凝土下落深度相适应。

(5)在灌注过程中,注意混凝土的堆高和扩展情况,正确地调整坍落度和导管埋深,使每盘混凝土灌注后形成适宜的堆高和不陡于l:5的流动坡度,抽拔导管严格使导管不进水。混凝土面的最终灌注高度,比设计值高出不小于l50mm,待灌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抽水凿除表面松弱层。

(6)封底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技术人员测量,现场技术负责人采用计算机Excel 表格记录测量数据,并及时进行分析控制,尽量减少混凝土高差,特别是到了后期要加大测量频率及密度,由于是从上游一边往下游顺序浇筑,靠近钢板桩围堰边混凝土普遍较中间要低,后期调整浇筑顺序,先浇筑靠钢板桩导管至设计标高,然后在灌注围堰中间部分导管,经过测量检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7)考虑到混凝土供应能力,将同时灌注导管总数控制在15 根以内,对即将到标高的导管,作为重点灌注点,其他点以导管周围混凝土不凝结为控制依据,如果在灌注过程中,个别导管时间较长,又无法马上补料,采用适当提拔导管的方法(以不脱空,保证导管埋深为提拔控制依据),补料时间间隔不大于30min。

(8)当混凝土面要到设计标高时,测量人员加大测量频率及测点部位,保证灌注高度要均匀、一致,高差过大时要通过导管补料进行调整,特别注意对边角及导管覆盖交界点测量。拔除导管原则为,相邻导管混凝土均达到设计标高后,方可拔除。

(9) 封底混凝土浇注工序转换速度要快,组织好机械配置及协调,最大化利用机械,尽量减少混凝土灌注时间。技术人员要根据天气、浇注速度等情况及时通知试验室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调整。

三、施工技术难题

随着围堰结构尺寸的增大,超大型围堰的空间定位问题成为一个难题。在科林斯海湾大桥施工过程中,存在基础下沉时位置出现较大偏差的情况;京九铁路孙口黄河大桥施工过程中,因沉井下沉偏位。纠偏用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对钢板桩围堰,超深钢板桩快速插打及止水也是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杭州湾大桥南岸滩涂区引桥施工时,在进入海中3.2 km后,因钢板桩围堰漏水严重,不得不更换吊箱围堰;而在阜六铁路颖河特大桥施工过程中,30 m长的钢板桩插打时也曾出现严重困难。

四、施工过程实时监控

深水基础钢板桩围堰施工属特大型基坑施工.安全风险极大,施工中如何解决钢板桩围堰的结构偏差、圆满完成基础施工是工程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施工监控的目的,一方面检验施工工艺的效果和设计的合理性。为今后改进同类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及时掌握钢板桩围堰的受力和变形情况,通过监测可及时发现围堰和围囹支撑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如何更加合理地对钢板桩围堰及其支撑体系进行内力、位移监测,有必要通过分析研究深水基础施工条件下钢板桩支撑体系内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找出造成钢板桩支撑体系内力和位移发生变化的原因,来确定监控的要素。同时,目前钢板桩围堰的施工监控控制标准还是参考土建结构的基坑监测控制标准,不能考虑不同施工工艺的差异性,因此,钢板桩围堰施工现场监控的控制标准还是比较粗略的,有待于通过研究和积累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帆.段志强深基坑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期刊论文]-民营科技 2011(1)

[2]丁学正.廖满平沪杭高速铁路跨小横潦泾连续梁水中承台施工技术[期刊论文]-铁道标准设计 2011(6)

[3]广铁科研所浙赣线非改建地段路基、桥涵、桥梁160及200 km/h开通研究试验报告

[4]刘正峰 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实用手册 2000

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建筑施工混凝土控制高层施工混凝土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各类高层建筑也不断涌现。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建筑结构复杂,建筑施工工期较长,混凝土用量较大等特点,为避免施工后期出现质量问题,要加强对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其混凝土控制手段也较为特殊,本文从高层建筑特点入手,分析了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

2.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2.1.高层建筑结构特点。

在现代高层建筑结构中,一般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以及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等。

(1)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合理利用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功能,根据受力性能进行配比,这种结构在现代高层施工中,应用较多,因为其本身具有造价低、耐水性和结构灵活,可塑模性好,整体性能好等优点,由于这些优点,使得钢筋凝土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

(2)钢结构体系。

钢结构因为构件截面较小和自重轻、抵抗地震性能好、工厂制作程度较高且建筑周期短等优点,被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但钢结构材料较贵,造价高,而且易于锈蚀,抵御火灾能力较差,在施工设计时较复杂,由于上述缺点,导致钢结构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未普遍使用。

(3)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

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就是将钢构件和混凝土构件二者混合使用,互相取长补短,既利用钢结构的硬度高,又利用了钢筋混凝土拥有的较大刚度的抗推性和抗剪承载能力。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可以形成高效的抗侧力体系,同时因为用钢量较少,造价较低。对于此类结构,一般被应用到30-80层的高层建筑施工中。

(4)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

由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组成的结构,为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其拥有承载能力较高,具有较好的抗裂性和抗震性能。一般在高层建筑的底部或者用于跨度比较大的部分。

2.2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高层建筑施工规模庞大,施工工期较长,施工成本高。

高层建筑建筑面积大,对各类建筑材料使用量较大,建筑施工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上高层建筑施工工期较长,施工单位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给付建筑施工的消耗,这样就无形之中增加了施工单位的成本压力,如果一旦工程出现延期,就会导致建筑工程投资成本的增加,影响了投资收益。

(2)建筑施工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需要进行基础开挖,要选择多种基础方案。同时为了利用地下空间的需要,还会增加地下室的开发,这导致高层建筑的基础需要埋置更深,地基处理较为复杂,对深基础开挖和支护技术要求较高,也增加了施工难度。

(3)施工工期长,难避免气候的影响。

高层建筑由于建模面积大,需要较长的施工工期,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避免出现在冬季或雨季进行施工,当建筑高度增加时,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作业环境也越来越恶劣。气温变化和低温天气都对高层建筑施工造成影响。

(4)施工空间较小,组织难度高。

高层建筑的施工是在一定的空间内,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施工空间变的狭小,不利于施工的组织和安排。同时,高层建筑施工需要突出解决材料、施工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并做好防止物体坠落事故。

(5)施工要求高。

高层建筑施工通常是采用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结构,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是采用现浇的方式,这就要求对各种施工模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结构安装、钢筋连接以及建筑制品安装等施工技术要符合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相对于底层建筑来讲,高层建筑施工要复杂的多,施工要求也要高很多。

(6)项目复杂,管理杂乱。

高层建筑的工程项目内容繁杂,其施工工种多、施工项目多、施工技术应用多、施工机械设备投入多等等都是需要大量的人、物、设备的消耗和投入,这无疑增加了管理难度。加上技术层面要求严格,在设计、施工、检查中需要进行多方面考虑,同时也需要多部门配合和协作。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大型高层建筑,通常都存在一边设计一边进行施工准备,一边开始准备一边开始施工的现象,由于工程量大,施工层包单位多,导致各部门出现协作困难,加大了管理难度。

3.高层建筑混凝土控制要点。

3.1高层建筑中混凝土质量问题。

在现阶段的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主要质量问题是产生裂缝。高层建筑一旦出现裂缝,对导致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无法达标,容易形成功能缺陷。高层建筑混凝土产生裂缝通常有三个因素:

温差裂缝:在高层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需要释放热量,但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其内部的热量发生聚集无法及时排除,导致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温差,一旦温差较大就形成了温差裂缝。

收缩裂缝:在高层建筑混凝土中,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发生收缩应力,其收缩应力超过水泥混凝土最大抵抗强度就形成收缩裂缝。同时,由于选用水泥的标号不同,也会容易形成收缩裂缝。

安定性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在硬化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导致混凝土发生龟裂,出现膨胀性的裂缝。

3.2高层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混凝土强度控制。

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前,要根据混凝土的不同强度,结合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配比的研究,通过工地实验室的配比实验,找出离析小强度高,符合设计质量的配比率,并通过验证,确定配比率是否符合建筑物质量要求。要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规定,对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查和评定,选用同一种强度进行配比和生产工艺实验。同时要根据建筑施工工期和养护天气等因素,确定混凝土强度,必要情况下,要超过设计标准进行配比和评定。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通常是采用泵送水泥混凝土施工方式,虽然可以提升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工期,但同时更要注意泵送水泥混凝土的强度控制,不能出现只顾施工工期,忽视施工要求。

(2)混凝土材料控制。

高层建筑混凝土材料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关键所在。对混凝土的材料要严格控制,对砂、石的含水量和含泥量都要进行控制和检测。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中,由于水的加入使混凝土具有可塑性,这就要求混凝土拌合用水不能掺杂其他过量的酸、盐、碱等矿物质和有害成分。通过加强对各材料的选用,提高混凝土配比准确性,降低混凝土的离析性能。

(3)混凝土施工控制。

落实混凝土施工工序是混凝土施工要求的保证。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指导,根据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保障施工质量。现场监督人员要对施工方案进行把关,对混凝土浇筑工艺和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督导,对混凝土浇筑、振捣、支模、拆模等工艺要进行检测,督促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要求进行合理施工,提升混凝土强度。同时要根据设计要求,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避免出现养护不足导致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

4.结束语

高层建筑具有特殊性,其施工难度较大,工期长,对各项资源消耗较大,施工投入也较多。对高层建筑混凝土进行施工控制,能有效提升高层建筑质量,保障高层建筑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 黄锦富 高层住宅建筑中砼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控制研究 [期刊论文] 《科技与生活》 2010年8期

[2] 马成山 浅议控制高层施工主体砼施工质量措施 [期刊论文] 《投资与合作》 2012年12期

[3] 曾海明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0年12期

[4] 贺西安 试论大体积砼的施工技术及防裂缝对策 [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2年5期

[5] 叶子兆 浅谈高层建筑承台大体积砼的收缩和开裂 [期刊论文] 《改革与战略》 PKU 2005年8期

上一篇:三维仿真论文范文 下一篇: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