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缴纳地租?

时间:2022-05-14 04:03:16

【前言】谁在缴纳地租?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而麻烦就在于、二者无法取得平衡。按中国的土地开发模式,政府一边改善土地基础设施,一边卖地为后面的建设筹资,不断滚动开发,基础设施渐次完善,地价房价也节节走高。 看起来是完美的模式。不幸的是,这会产生一个财富转移的效果。先买房的人,无须为后来的基础设...

我们必须放弃“先买受益,后买付费”的地租征收机制,必须对房产占用的土地定期征收财产税。

上期我们说到,土地财政举世皆然,天经地义。其实,土地财政在现代条件下的重要性已经下降。工业化时代,物质生产对土地资源的依赖性较小,与土地相关的税收,对公共财政的重要性较之以食品生产为主的古代社会已大为降低。在前工业化时代,土地财政不仅天经地义,而且几乎是政府唯一稳定可靠的赋税来源。

土地财政有两种说法,一日地租,一日地税,其实二者可以画上等号,租税本是一回事。政府画地收租(税),并负责保护领地内的居民,自古以来就是不同类型政府的共同做法,已经存在了至少数千年。而这本身就表明,土地财政不是不可持续的,恰恰相反,它是最可持续的。中国今天以卖地为主的土地财政之所以为人诟病,而且显而易见地无法长期持续,不是土地财政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卖地财政及土地开发模式出了问题。那么,导致这些问题的内在机制又是什么?要怎样才能避免?

我们已经知道,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地租或地税都是必然要缴纳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税收就更是非单列出来收取不可,因为不这么做,土地资源就无法定价,土地资源的配置就很难有效率,土地开发就搞不成气候,经济发展走到一定阶段,就会增长乏力。

中国现行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师法香港,本身就是一种地租(地税)征收制度,只不过不是以强制征缴的方式进行,而是以交易的方式进行。在这一制度下,承担地租的人是购房者,间接地也包括租房者。任何人只要为房地产支付了费用,不论买还是租,都等于向政府缴纳了地租。政府收取了地租,同时向在土地上工作与生活的人提供安全保护与公共服务,只要二者能够取得平衡,中国的土地制度,就与其他国家的土地制度一样,能够稳定运行,不存在上述的种种问题了。

而麻烦就在于、二者无法取得平衡。按中国的土地开发模式,政府一边改善土地基础设施,一边卖地为后面的建设筹资,不断滚动开发,基础设施渐次完善,地价房价也节节走高。

看起来是完美的模式。不幸的是,这会产生一个财富转移的效果。先买房的人,无须为后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埋单,而后买房的人,却要为捷足先登者付费。眼下地铁四处开花、连很多中等城市也要大建地铁,沿线的房产升了值,业主当然是乐开了花。但这些得益的业主,并没有为地铁贡献一分钱:为地铁出钱的,是那些刚刚买了高价房的新业主。想想看,没有天文数字的卖地收入,一个中等城市怎么可能有大修地铁的豪迈财力呢?

这种“先买受益,后买付费”的模式,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其一,它激发了扎堆买房的羊群效应。既然早买受益,后买付费,自然人人争先恐后,不仅自己要买,最好连儿孙的房子也通通买好,以便最充分地受益。但这样一来,房价就被推上去了。

其二,它恶化了代际关系。在收入分配方面,一般年龄较大的人较具优势,但地租的承担却正好相反,是年纪轻、收入低的人承担得更多。无意之中,上代人通过房产剥夺了下代人的财富、而年轻人必须仰赖父母才能购置房产。于是,年轻人失去了创业的激情和动力,人人都只想通过一套房子发财致富,社会因贫富差距拉大而变得敏感紧张,父母子女之间刚刚建立起来的平等独立的代际关系也再次遭到破坏。

其三,扎堆买房造成的过度需求误导了政府、企业和公众,使人们误以为房产极度稀缺,从而导致过度投资。最近七八年,征地热、拆迁热一直难以降温,2009年以来更急剧膨胀,根源在于此。从各地土地开发的规模看,房地产已有严重过剩之虞。

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放弃“先买受益,后买付费”的地租征收机制,改为“谁受益,谁付费”。简单地说,就是必须对房产占用的土地定期征收财产税,税基是土地的市场评估价。这也就是曾经讨论经年,忽然不再讨论,又换了个房产税的“马甲”才正式登场的物业税。但说实话,重庆和上海的房产税方案,距离真正的地租,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呢。

上一篇:欧债危机的尽头在哪 下一篇:谷歌换帅后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