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视听感知,提高阅读效率

时间:2022-05-14 11:53:16

【前言】强化视听感知,提高阅读效率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3.利用影像,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帮助学生越过文字障碍,感受文章美感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是依靠文字想象来理解课文。而有些文章因缺少文采读起来枯燥乏味。比如一些记述和介绍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形状、特征的课文,它们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对有的...

强化视听感知,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造成阅读速度慢、认识较模糊、理解不到位等问题。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充分发挥视听作用,就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习内容在大小、动静、虚实、远近、快慢、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之间相互转化,加大教学密度,从而极大地提高阅读效率

1.借助投影,扩大容量,强化重点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常因板书所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显得节奏缓慢,影响课堂容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无几,课堂形式单调,学生极易产生厌倦情绪。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比如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涉及繁杂的资料,又有很多必须板书的内容,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仅仅依靠教师讲说、黑板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还耗时耗力。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随时随地地插入图像、声音,改变画面色彩,强调教学重点,能节省大量板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增加知识密度,提升学习兴趣。如在上《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的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导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上课效率,还能达到使学生举一反三的目的。

2.借助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传统教学方法所使用的传输教学信息的手段,已逐渐让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教学条件已极大改善的时代的学生感到不满足。电教媒体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读”,这是感知课文的重要环节。一篇课文,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待的学习目标才会有所依托,另外,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传统教学中的“读”,主要是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长期如此,学生难免会感到乏味。而且,教师的朗读水平和学生的朗读水平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文章都能读好。如果读不好,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能选用一些专家、名家的朗读录音,则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春》一课,每学习一幅“绘春图”前后,都播放一遍配音乐和画面的朗读录像,让学生小声跟读,移情品味,达到当堂理解成诵的目的。用录音作示范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提高朗读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进入文章表现的意境,完成整体感知课文的目标。如《再别康桥》涉及社会背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阶段等各方面的情况,而学生对此很不熟悉,在如何能使学生快点进入角色、体味诗歌意境这一点上,借助录音无疑是一条捷径。课前准备好配乐朗诵该诗的磁带,先让学生细读诗歌初步体味,然后听录音进一步体味。学生讨论:可听出该诗体现怎样的心情。之后教师点拨,这些心情在文中怎样体现,引导学生脱离录音,从文字上去分析。分析完后,再听录音,尽量模仿名家朗诵并化为自身体验,达到深入体会、用心感受的目的。借助录音媒体,既可以把学生带入诗歌意境,又可以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融为一体;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

3.利用影像,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帮助学生越过文字障碍,感受文章美感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是依靠文字想象来理解课文。而有些文章因缺少文采读起来枯燥乏味。比如一些记述和介绍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形状、特征的课文,它们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对有的教师来说也是陌生的,仅靠教材、教参来向学生讲解,学生难以接受。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若善于借助电教媒体来解决,就能事半功倍。比如《故宫博物院》,介绍的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群。我们大多数学生并未去过北京,很多教师也并未去过,面对文章抽象的介绍,学生其实是很难把握的。如果运用多媒体,选取故宫的建筑图片,配上古乐和生动的解说,再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再如《望天门山》一文,在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和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如果教师依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图:在图中教师巧妙地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碍,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直观物象,由文到图,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山清水碧、红日白帆的意境中,从而恰当地理解了课文。而如果没有物象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境,就费时费力了。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针对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借助影像,通过声、行、光、色等多种信息刺激学生感官,促使学生乐学,容易将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状态。如教授一些优美的散文,配上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诗意的画面,它所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的粉笔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它可以使学生视听并用,养成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逻辑思维习惯,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职业中学)

上一篇:游戏机丢了…… 下一篇:让孩子在故事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