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LL理论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时间:2022-05-14 11:17:54

基于CALL理论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 要:不断广泛应用的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以下简称CALL)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从而导致教师角色转变。本文详述CALL的含义和CALL的理论依据并探讨了基于CALL 理论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

关键词:CALL 理论依据 教师角色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的不断广泛应用,对于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基于CALL理论,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时,其角色也因计算机的介入而发生变化。

一、CALL的含义

CALL是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的简称,是指在语言学习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早在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刚兴起的时候,就有语言学家尝试将其应用到语言学习中。在40多年的发展中,CALL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基于行为主义CALL阶段、基于认知主义的CALL阶段及基于建构主义和网络技术的CALL阶段。

二、CALL理论依据

1.基于行为主义的CALL阶段

由于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庞大而且造价昂贵,对于CALL尝试只能停留在一些名牌大学的教学试验阶段。这一阶段的CALL主要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1957年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的著作《言语行为》的出版,标志着行为主义在语言教学理论中的统治地位。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刺激――反应――巩固的过程,熟练某种语言者可以该语言学习者传递语言系统的知识,学习者通过反复模仿、操练形成自发的语言习惯,掌握语言结构。计算机被看成是为不知疲倦的教师,教学软件多为“句型――操练”工具及语言测试程序。在学习过程中计算机能迅速提供肯定或否定的反馈意见,促使学习者反复操练、巩固所学内容,直到达到满意的机器评估结果。例如当时非常有名的Plato教学系统,就是行为主义的典型应用。

2.基于认知主义的CALL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小型计算机出现,CALL的应用规模和范围便得到扩展,但基本模式没有发生质的变化。随着80年代个人电脑的风行和软件、硬件环境的不断优化,计算机语言教学迅速发展。大量的音、视频资源被运用于语言教学上,专门为语言教学设计的软件业开始出现。认知理论成为这一时期CALL的主要理论依据。认知主义全面否定了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系统的形成是人运用认知能力在脑海中积极建构而成的;学习者面对大量的语言输入材料,运用内在的认知能力,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认知活动,逐渐形成一套语言知识系统,并运用这些语言知识实现个人的交际目的。因而语言教学重在培养学习者对语言机制的内在建构,而非灌输具体的语言习惯。基于该理论的各种多媒体语言学习光盘开始盛行。这些CALL软件巧妙地融合了声音、文字、图形和动画,并使用超链接技术,能将学习者带进一个仿真的微观语言环境。相对于早些的CALL教学模式,此时的专门为语言教学而设计的软件极大地吸引了学习者的注意力。同时,教师直接干预学习的时间进一步减少,开始真正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策略的制定者和教学结果的评估者。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增强。

3.基于建构主义和网络技术的CALL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部分人认为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对语言教学的认识过于片面和极端,因为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内在认知能力的发展应该相辅相成且同等重要,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建构主义应运而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即学习者的新知识是个原有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而不是被灌输的。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非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这一阶段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为基于建构主义的CALL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网络独特而便捷的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1.学习活动的组织者(manager)

在CALL环境下,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采取针对的措施,自主设计学习方案、自主选择学习策略等。但自主学习并非孤立的,也不是说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放任自流。小组协作,团体互助更有利于帮助个人知识的建构。教师通过设计恰当的、利于学生参与的情景、活动,并在活动中实施有效的组织、指导,在活动结束时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2.教学过程的监控者(controller)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监控者被认为是负责教室的每时每刻,被称为“master controller”。她/他们决定学生做什么,何时做和应用何种语言结构,甚至可以预见学生的反应,因为课堂上一切的一切都是预先设计的。而在CALL课堂上教师只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进度、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困难或障碍。当然教师还要对课堂时间进行必要的控制。

3.学生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

教师还需担当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传授的是语言知识、讲解课文、语法知识;解的是教师认为的“惑”,其实并不是学生有的疑惑。而现在的新模式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取长补短,进行知识的有意义的建构。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开发高效学习策略以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4.CALL教学的参与者(participator)

无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CALL 教学模式下,教师都是参与者,都会与学生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CALL教学模式下,学生利用有效的知识进行交流,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参与其中以确保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动机,同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言资源。

四、结语

简言之,基于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在网络技术支撑下的CALL将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己对CALL的认识、应用,提高自己对这种新教学模式的驾驭能力,才能真正体会转变后角色带来的快乐,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增添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国英.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2.桂诗春.信息社会・互联网.外语教学[J].外语教师上网手册(现代外语增刊).1997

3.李霞.CALL的发展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职教中心

上一篇:作业记录本,减负增效的信号灯 下一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