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

时间:2022-10-22 09:40:14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这反映在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或置身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同时,数学教学重视过程的揭示,在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下面是我对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的一些肤浅看法。

一、设疑激趣,启发思维

教师通过导入,有意识地将“疑”设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说而不能的情境,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快受到启发,并活跃起来。在通过巧妙的释疑,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一节时,教师首先涉及一个问题;“用一张厚度为0.5毫米的报纸对折50次,其厚度大约是多少?”大多数学生不会猜到其很厚,最多猜到几米厚。这时教师提示说:“你把对折50次以后的报纸放到地面上,另一头的高度就远远超过月球了。”学生感到很惊讶,并急于探求其所以然。至此,教师点出本堂课的主题,以悬念成功地完成导入。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课有关的趣味故事,如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例如:学元一次方程组时,我先讲了古代数学问题中的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学生对此问题感觉很新鲜、好奇,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或努力思考,或动笔计算,我便把握住时机,把问题引到新课上来。

三、生活情境,感知数学

新课的导入,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教学《游戏公平吗》一课时,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在公共场合见过转盘之类的游戏吗?”“有谁参加过,谁能说说胜负情况和体会?”学生回答:“有一次,我花10元钱赚5次转盘,无论怎么努力都拿不了大奖,最后只得到一串钥匙链,心里很难过。”“我和几个同学也玩过,每人都转了好几次,可是都不走运,大家都抱怨运气不好。”教师马上提出:“这堂课我们做一个转盘游戏,没玩过的同学借此机会体验一下其中的奥妙。”学生对这种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从而便很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

总而言之,数学课的问题解决方法有很多,但是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要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青海省乌兰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基于CALL理论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