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中的伦理关爱研究

时间:2022-05-14 09:53:34

人机交互中的伦理关爱研究

摘要:儿童是一类非常需要社会特殊关怀的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生病输液的时候,经常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常常会引发输液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如哭闹、跑针、耐性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设计配合儿童群体输液方式更有效的座椅,较好地解决儿童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儿童得到更好的输液效果,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关键词:人机交互;伦理关爱;儿童;输液室座椅;设计

儿童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人们给予的关注越来越多,儿童的身体成长与身心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医疗、教育、食品等方面,其中儿童医疗服务就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儿童患病的时候,家长带儿童到医疗机构希望得到的是及时准确的诊断以及安全有效的治疗,其中就包括不希望儿童在输液环节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儿童相对于成人来说对于输液的配合性较差,因此常常产生输液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一般来说,完成一次输液过程最少要一个半小时,有时候由于药品较多甚至可以长达两三个小时,对于儿童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心的过程,通常没有儿童能够像成人一样尽量保持姿势不影响输液直至顺利完成。他们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可能有各种情况,包括要求小便、喝水、吃零食、散步、玩玩具,这些活动一不小心就会触碰到输液部位,导致针头松动或是偏移,造成输液外渗,输液处肿大起来,使得患儿哭闹,护理人员不得不将针头拔出重新扎针,然后又造成儿童再次输液时的哭闹,碰上资历稍浅的医护人员,被小孩子的哭闹干扰会产生紧张情绪,愈发扎针不准,或是因为反复扎针,找不到合适的血管加上儿童血管较细,屡屡扎针失败,最后有的小孩输一次液最多能够重复扎上四、五次针。这时有些家长会因为心疼自己的孩子反复扎针情绪激动,与医护人员发生争执,甚至打骂护士,发生医患纠纷,造成不良影响。可以说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常常在儿童输液室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发生。我国的独生子女几乎占据了整个城市家庭,在农村也占据了一半的家庭。每个孩子在家长心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他们期望的是护士“一针见血”,静脉穿刺作为患者评价护理技术的最直观项目,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满意度。基于这些情况,有什么方法能够较好地改善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我们希望设计制作一款应用于儿童输液室的特定座椅,该座椅需要具备舒适性、可固定注射位置、可移动性,它能较好地辅助儿童输液,降低儿童在输液的过程中因为缺乏耐性、活泼好动,使得针头松动、跑针渗液,导致反复穿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1儿童群体的特征

儿童的特点与其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水平有关。实验表明,大脑皮质是注意的主要的生理机制,注意的强度、稳定性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机能直接相联。而幼儿大脑皮质正在发育之中,大脑皮质的两种机能,特别是抑制机能还没充分发展,兴奋机能与抑制机能不平衡,容易产生兴奋而且难以抑制,不能长时间保持一个特定的优势兴奋中心。因此,这就在生理上心理上影响了儿童的稳定性,使得儿童在输液过程中缺乏耐心,难以维持固定状态,影响到输液过程的顺利性。

2

目前儿童输液室座椅研究的现状

输液座椅是医院输液室专用座椅,在医疗设备设计中加强人的使用性研究和了解人的心理感觉及审美需求对医疗设备人性化设计的有着重要意义。儿童与成人在输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状态不一样,因此,更应该针对儿童的特征研究专门的座椅,使其更好地配合输液过程。近年来,在国内和国外,有很多人对儿童输液座椅进行研究。

苏联厂家在20世纪90年代生产了一种适于儿童输液时使用的肘关节固定装置,这种装置可以使儿童的上肢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因而不会产生任何不适及其他不良影响。把患儿的上肢别关节略为弯曲,然后有前、后部外壳接合在肘关节位置处,并用布带系紧固定。采用这种固定装置可以保证儿童肘关节具有一定的活动量而不至于过紧,同时儿童的肩部、腕关节都具有足够的自由活动范围。这种固定装置使用性能安全可靠,能够防止输液管脱落现象的发生,并且不会引起儿童的恐惧感。

孔祥凤研制了一种儿童输液固定器并于2008年1月~2009年6月用于120例患儿,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所用材料包括尼龙搭扣、托垫、固定带、热水袋等。托垫为采用木板外包海绵纱布制成的一端呈弧度的直板,可根据儿童体型及固定部位不同制成不同规格,托垫两边左右对应上、下各1/3处缝有一组弹力固定带其中一根内侧固定连接有热水袋。每组固定弹力带自由端均缝制尼龙搭扣。输液时将儿童手臂放于托垫上,两组固定带的自由端用尼龙搭扣连接扣住,松紧带根据儿童手臂适当调仪环境温度较低时可将输液管道置于热水袋下面。该输液固定器可将输液管道牢靠固定于患儿手臂上,从而有效制动、避免针头脱出血管外;周围环境较低时可给药液加温,发挥肢体保暖作用;可清洗、消毒后反复使用;所用材料价廉易得、经济实用,使用非常方便。

曹文娟研制了儿童输液用固定夹板,它不但可以保证输液顺利进行,而且可使患儿手部保持休息状态。经过1年多的临床使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其材料为三层板、海绵、弹力布、棉布、粘扣带。根据掌指关节的休息位,用三层板制成一端呈圆形弯曲的固定夹板,将海绵置于三层板上并用弹力布包裹,用棉布制成与固定夹板大小适宜的套,用粘扣带做成两条约束带,分别固定在距弯曲前端和距夹板后端。将带有粘扣带的棉布套套在固定夹板上,开口端以松紧带封口。使用时将被穿刺手臂放在夹板有海绵的一面,使掌指关节处在夹板有弯曲度的位置上,并用约束带上的粘扣调节松紧,固定。这款固定夹板的优点是安全舒适,在确保输液顺利有效进行的同时,保证患儿手部处于舒适的位置。避免了长时间过度伸直给患儿造成的疲劳及因揭粘膏造成的疼痛,制作简单,造价低。同时可根据年龄,在制作时适当增加夹板的长度。

儿童输液座椅还应具有一定的可调性,在沈优军的调查中了解到很多院门诊输液室,每天进行300人次左右的小儿静脉输液,其中4~10岁的儿童大约占1/2,这部分儿童坐在与成人一样高的座椅上进行静脉穿刺。输液室护士操作时弯腰幅度特别大,眼与穿刺静脉之间距离较大,护士在寻找静脉时要花费较多时间。而且,儿童静脉较成人细,小儿易动,配合性差。另外,小儿坐在普通输液椅上,在选择静脉穿刺时,护士多把其手抬得较高,不利于静脉充盈,影响静脉选择,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和时间。这些因素都影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工作效率。因此,能够采用带扶手脚踏式能升降座椅,穿刺时调整到合适的高度,穿刺成功率及速度可明显地提高。

3儿童输液室座椅设计研究

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设计要人性化,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关怀。儿童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虽然在生理和心理上发育还不成熟,但我们在对待儿童的问题上也要基于人性化理念。儿童产品的设计应以儿童为设计对象和设计尺度,既要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还要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要创造可以适应儿童的身体和情感关怀的产品,并在产品的各个细节上让儿童得到更多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将对儿童生理上的关怀转化为心理上的感动。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在进行儿童产品设计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功能性、安全性和趣味性。

我们以儿童输液室的座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医护人员、患儿及患儿家长的心理需求,以“人性化”设计为理论依据,满足患儿心理需求为设计目的,总结出符合儿童输液时使用的座椅设计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人性化关爱”的精神。(2)儿童患者输液时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1)针对儿童的恐惧心理。2)针对儿童的耐心差。3)针对儿童不同的年龄、身高。(3)儿童输液室座椅“伦理关爱”设计因素分析。1)以医护人员、患儿、陪护人员为对象,了解他们在功能、心理等方面的现实需求。2)从儿童恐惧心理、趣味性心理等方面分析心理因素。3)从医护、医疗、陪护、活动等使用形式方面分析座椅功能因素。(4)人性化的座椅设计策略。1)儿童通常输液位置的固定技术:座椅扶手内侧设置尼龙搭扣,上肢固定带的一端固定于扶手外侧,椅背一侧固定尼龙搭扣,另一侧固定上身固定带。2)儿童输液座椅的升降角度可调技术:根据儿童年龄身高的不同,座椅可调高度和角度,使得儿童能够调整输液时的姿势,避免固定姿势带来的疲劳。3)儿童输液座椅的移动技术:针对儿童耐性差,设置座椅的拆分与移动,可以方便家长带患儿在一定范围内走动,分散患儿的焦躁情绪。

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就医难是一个普遍现象,就医难不仅体现在找医生整症难,还体现在医疗服务水平较低,儿童输液问题较多就是其中一种。儿童输液区座椅的改进可以带来更好的就医条件,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而且,中国人口众多,儿童比例大,计生政策的调整还将增加儿童出生率。因此,跟儿童相关的产业有着潜在的发展力,儿童输液区座椅的设计具有巨大的社会市场。医院儿童输液区座椅的设计制作,对相关产业有着很大的推动力,如医疗事业、医疗器械制造业等等,能够提升社会医疗事业的服务质量,给医疗器械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上一篇:刍议腐蚀铜版画线的语言魅力 下一篇: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是招蚊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