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记忆成为一种享受

时间:2022-05-14 04:34:02

时下,怀旧之风盛行。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报纸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为了扩大《城市信报》的影响力,培育精品栏目,从2006年10月11日起,《城市信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开设了《城市里远去的背影》专栏,每周逢一、三、六刊登。专栏刊出后,读者纷纷来电来信提供线索、投稿。日照建筑科技开发公司崔先生在电话里说:“每看完一篇,自己便会回想起过去的时光。非常有感触,感到非常亲切。”

这一专栏并不以时效性见长,而是将视觉的触角放在近二十年间的大背景下延伸,寻觅城市里那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事物,做横向比较、纵向开掘,迎合了人们的怀旧心理。结合专栏的创作,分四个方面谈一谈笔者的体会。

精心选材 以点带面

专栏旨在把最近20年间城市生活中渐行渐远的“背影”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虽然专栏记述的时间跨度很短,但可供回忆、挑选的事物很多,犹如沙中的金、水底的鱼,这就需要下一番寻觅、提炼的苦功夫,精挑细选。

在选材上,不漫天撒网,而是制定了“突出代表性、突出城市化、突出生活感”的“三突出”标准,严格进行筛选。

突出代表性。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流行元素,比如说到上世纪80年代,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缝纫机、大金鹿自行车、喇叭裤、蘑菇头,上世纪90年代,BP机、大哥大、面的是时代的标志。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选择最能体现时代烙印的事物浓墨重写。

突出城市化。《城市信报》是一份时尚消费类媒体,面对的是城市读者,所以,我们所选择的事物都是城市里所有的,而那些农村普遍存在,城市少见的年画、石磨等,尽管也日渐式微,但不符合我们的选稿标准,一概不选。

突出生活感。我们挑选的事物全部来自于生活,如的确良、雪花膏、套袖、中山装,它们都曾经引领潮流,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写,再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标题醒目 耐人寻味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我们注意到标题对稿件价值的体现,充分发挥了标题的“眼睛”作用。

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利用七字标题简约、阅读感强、富有韵律的特点,在拟制标题时,都是以事物名称加七字标题的形式出现。事物名称直接点题,开门见山,而七字标题就像一句七言古诗,简洁隽永,生动形象,既抓住了所写事物的显著特征,又充分表现了事物的鲜明个性和时代特点,使读者能够见题明义,一看便知文章所要讲述的事物,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

有文采的标题才能引人入胜,专栏中不乏这样优美生动的好标题。如:《雪花膏 :擦一脸风花雪月》、《菜篮子:拎回一桌“夜宴”》、《露天电影:夜幕下的嘉年华》、《手绢:丢啊丢啊丢手绢》、《日记本 :乱翻思绪三两页》等,适当地将比喻、借代、排比、联想等常用的修辞手法运用在标题中,不仅使标题清新自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时代感。这些优美的标题,使事物的身影跃然纸上,达到了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

行文多样 夹叙夹议

在专栏的写作过程中,力求避免枯燥无味的叙述,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运用不同的素材,选择最恰当的结构,让一个个已经远去的“背影”重新鲜活起来。

专栏站在历史的角度,回望那些远去的“背影”,采取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方式,构架事物典型、精彩瞬间,将事物刻画得细腻逼真。如《小人书 :儿童相见不相识》,通过作者本人对童年的回忆,记述了小人书在那个年代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文字朴实亲切,娓娓道来,顿时让读者的心灵盈满了儿时的记忆;《喇叭裤 :满城尽开喇叭花》,作者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采访,多视角地将喇叭裤当年风靡一时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并生动记录了人们对喇叭裤的复杂情感。在表达形式上,由于我们采取随笔的方式行文,文章在整体结构上就显得十分活泼,或叙事、或议论、或抒情,通过过去与现实的比较,在感性与理性的交错中,使人们享受回忆,进而感受时代前进的铿锵之音。

版式大方 简洁明朗

栏目设置简洁,具有美感的栏头、大标宋字体的大标题等设计,使人觉得大气不俗,增强了版面的统一性和秩序感。图片的可视性、纪实性带来的真实感、现场感,是文字所不能代替的。为此,特邀漫画家为专栏绘制了系列漫画作品,文中有序穿插的漫画,引起了读者的回忆和联想,从而突破时空限制,构成一种超画面的信息量。在正文里,根据专栏的特色,采用不同字体,使整个版面看上去清新自然,活泼可爱。比如在文头,用简练的语言对事物进行简单介绍,使用的字体与正文有所区别,使之更加醒目。为了便于与读者互动,还在文尾公布了热线电话与电子邮箱。专栏的版式设计突破了概念化形式,通过醒目的标题设置、新颖的表现手法,达到了美的视觉效果,与专栏内容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城市信报)

上一篇:打造个性化频道识别系统 下一篇:网络广告的特点与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