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学历自杀报道看媒介责任

时间:2022-05-23 01:32:45

从高学历自杀报道看媒介责任

高学历者自杀报道中的问题

1.报道频率过于密集

从2005年到2006年,高学历者自杀报道报道的频率十分密集,一方面,让受众对类似事件渐渐麻木冷漠,不再有所触动 ;另一方面,“研究表明,自杀具有传染性,因媒介详尽报道一些自杀事件,而出现社会上自杀或企图自杀者增加的事实。”①

2.报道内容选择失当

按照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委员李振涛教授的说法,“自杀的危险人群集中在U字型的两端。”②也就是说,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和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人都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但从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高学历者自杀报道来看,媒介过于关注了U型的一端,而忽视了另一端――社会地位较低者的自杀情况。媒体过于关注并报道高学历者的自杀事件,其营造的“拟态环境”让受众对高学历者的总体认知产生偏差和误解,片面地认为他们心理素质差、感情脆弱。

3.报道内容过分渲染

在对高学历者自杀报道中,早期一些报道不恰当地使用了“全身,似乎还面带微笑”③进行表述,甚至配发照片,并发表在关键位置的版面。

媒体高度关注高学历者自杀的原因

1.高学历者自身备受关注

首先,高学历者拥有优秀教育背景,他们的生活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对大众的一种示范作用;另一方面,相对于同龄人,中国高学历人群的心理压力确实较高。他们的成功欲望更加强烈,所受到的心理压力也更多更沉重。“北师大一名心理学博士指出,研究资料显示,近些年大学中患上精神疾病的人数一直在增多。”④

2.一味迎合受众心理的后果

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媒体对受众越来越重视,在职能上已经完全从引导受众转向迎合受众,报道内容更多受制于受众兴趣所在。高学历者,表面看来人人艳羡,何苦一定要抛弃生命?这样有卖点的新闻,受众一定有兴趣。

3.市场竞争、经济利益的驱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当前,追求和制造轰动效应便成了媒体的惯用手法。有关高学历者的自杀事件刚好能为媒体制造轰动效应提供由头,也就更受媒体的青睐。

媒体社会责任的构建

媒介的责任在于提供给公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媒介如何在高学历自杀报道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坚持平衡报道、强化责任意识、注重人文关怀,最终让受众对自杀这一行为产生畏惧感和警惕感,这是媒介在发挥社会功能中理应承担的责任。

1.坚持平衡报道

“平衡报道就是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 ;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其他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根据平衡报道的观念,媒体在报道高学历者自杀时,应努力做到事实平衡。“对报道中所涉及的事物诸多方面的事实信息作较为完备的陈列。这种事实信息本身没有是非和价值倾向,但相关信息,尤其是对立性质的信息会导致受众的是非价值一边倒的判断。” ⑤

2.强化责任意识

曾经有部分研究者对“自杀报道”的合法性提出质疑。我国首家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陈进称,“一个有良知的媒体应该回避报道每一个自杀个案”。⑥媒体需要进行自杀报道,是对公众知情权的重视,但关键是如何负责任地报道。正如上海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孙时进教授所说 :“媒体要关注自杀现象,但切勿过度炒作自杀个案。” ⑦避免炒作自杀个案,可以为预防自杀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也是对生命意识的尊重,同时也是媒体自身的一种天赋职责和义务。

3.注重人文关怀

新闻的人文关怀,“主要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各种需求的肯定。它不仅着眼于生命关怀,而且着眼于人性、精神、 情感和道德的关怀,把人的生存、人的作为、人的发展当作考察一切事物的价值取向。”⑧ 对高学历者自杀的新闻报道要实现人文关怀,应尽量客观公正地进行叙述,新闻从业人员应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不能仅仅以新闻人物的高学历身份来吸引眼球,而应该给予自杀者及其家人充分的尊重。

注释:

①刘俊山:《青少年学生自杀行为的成因及预防》,《绍兴教育》,2004年5期

②赵振宇 张强:《媒体的生命力在于尊重生命――来自媒体自杀报道的调研及其思索》,《城市党报研究》,2004年5期

③周前进:《人民大学一学生跳楼身亡 全身面带微笑》,《京华时报》,2003年12月6日

④新加坡《联合早报》,2006年7月17日

⑥《媒体不应该炒作新闻》,《中国青年报》,2003年9月10日

⑦www.sh.省略/2003-09/11/content_930276.htm

⑧刘新利:《浅析当前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今传媒》,2004年7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上一篇:标题与导语雷同现象简析 下一篇:研究生接触报纸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