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封面表情的变化

时间:2022-02-11 12:06:01

从去年9月8日开始,读者发现《广州日报》出现了一张前所未有的新鲜面孔――《导读与索引》版,对开大小,单张正反面印刷。这是《广州日报》前所未有的一个新尝试,可能也是国内对开大报前所未有的新尝试。也是从那一天开始,笔者开始担任《导读与索引》版一版的责任编辑。

一、缘起

导读是报纸常用的手段,国内的四开报纸基本上封面就是导读版,典型如《南方都市报》。对于对开大报来说,导读也已经是常用的编辑手段。

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广州日报》就开始有意识地在头版运用导读,那时大多在版面上占一个很小的区域,铺以深灰色底,条数在两到三条,文字简明扼要,但是时间和位置并不固定,版面紧张时往往被抽掉,位置则在左下角和右下角之间变动。

从2003年开始,《广州日报》开始把导读固定下来,放在一版的报头下方,图文并茂,简单大方,很好地丰富了一版内容,也有利于吸引读者阅读后面的内容。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四五条,涉及的内容还是不多。

此次《导读和索引》版的构想,源于报社领导层对“厚报时代”的再认识。报纸发展到今天,扩版已经成为各家报纸创新的常用手法。事实上,从对开4版到12版再到48版,《广州日报》一直是扩版的推行者。时至今日,厚报基本解决了新闻的丰富性和可读性问题,但是易读性和便利性上有所缺失,在成本大大增加的前提下,是不是扩版是创新的最有效手段?能不能让报纸也变得有弹性,既适合浏览型读者,也适合长时间阅读的读者,或者,满足同一读者快速阅读和深度阅读的双重需要?

国外的报纸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美国的报纸大都有很多版面及分叠的板块,报纸对导读的处理极为细致、也极为有效。报纸一版除主打新闻和图片外,最大的就是导读。导读除涉及主要新闻外,还包括一些普通读者关注的彩票、讣告、气象的版面指示。二版往往又是大导读,以提要方式介绍新闻。此外,各板块都有自己的导读,一般放到各叠的首页。在英国的几家报纸中,这种手法也被运用。新闻性网站首页的弹性制作方式也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于是,《导读与索引》版面世了,可以方便读者按“导”索骥。

新的导读版中还增加了我们以前相对欠缺的与读者互动的内容,推出了“有奖新闻猜猜猜”,从每日新闻中选中较有趣味性知识性的,设计题目,请读者回答。在“创版的话”中,清楚地概括了这两个版面的设置目的――“读者在新闻和信息海洋里航行的导航仪”、“与读者紧密互动的一个平台”。

《导读与索引》版推出后,首先在版面上按内容作了分工,一版主要导读要闻、都市新闻、国际新闻、珠三角新闻、新闻蓝页等即拼版的新闻,二版侧重财经、体育、娱乐、专刊部分。编辑手法上采用大图、大题,浓墨重彩。后来,考虑到按内容分版,往往造成二版内容比较松,我们也作了一定的改动:一版继续走有震撼力的、版面语言丰富的路子,大图片、大标题,将导读范围扩展到整份报纸;二版变成速读,增加新闻概要,版面风格转为清新精致,两个版面形成视觉上的反差。

在编辑过程中,笔者慢慢摸索出几个原则 :坚持党报特色 ;遵守新闻规律 ;多选中性题材 ;编辑手法多样。

具体说来,首先,要坚持党报的特色,政治这根弦始终不能放松,也不能为一时的卖座,降低报纸的格调和品位。举个例子,在广交会开幕前夕,当天由于新闻总体比较贫乏,笔者曾经选用了一张社会新闻的图片――有毒气体泄漏。第二天见报后,受到了有关领导的批评。因为当时正好是广交会开幕的前日,这张图片可能在客商心中造成对广州的不良印象。说实话,当初编辑的时候也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只是简单地想尽量选取当天相对来说最爆棚的新闻。这个教训应当记取。于是,我们注意把《国际反贪大会纵论反腐》、《隆重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这样的重要新闻选择为头条。

选材除了要有震撼力,还要有趣味性,国内、本地、国际、体育、娱乐,不拘一格。我们曾经选择希拉克访华等重大事件,杀人狂魔邱兴华受审等国内法制题材,“9・11”纽约飞机撞楼等国际题材,F1极速奔驰临江大道等体育题材,澳大利亚的黑白双生儿、10万年后人类什么样等趣味科学性题材。

编辑手法要多样化。尤其要处理好和A1版的关系,主要内容要有区分,不能让读者有重复的感觉。由于笔者本来是一版的责任编辑,也有意识地在编辑手法上做了区分。相对来说,《导读与索引》版自由度更大,有的新闻可以采取一种更戏剧化的手段包装,如匈牙利首都骚乱,新闻版都从这个角度作题,当日导读版的标题则是《大选?谎言?录音带》,因为这几个因素交织在新闻事件中,非常有戏剧性。要注重作题的技巧,尽量有趣、新颖,有悬疑,如《拉丹真的死了吗?》、《“正版”孔夫子》、《查韦斯联大开骂:布什,魔鬼!》等。我还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时尚、体育、娱乐的图片,增加版面的时尚感,吸引年轻读者。但另一方面,又不能让读者感觉封面五光十色,这其中的尺度把握,还需要编辑不断的磨合与学习。

三、编辑、印刷、发行、广告、网站的协调

《导读与索引》版推出后,确实明显改善了报纸的“卖相”,对零售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以前一版版面内容有限,有时还有不少广告,虽然有一栏导读,但是内容仍不算十分丰富。《导读和索引》版出街后,有的报摊将之张挂起来,相当于给报纸做广告。

但是问题跟着来了,运作中我们不断面临着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和调整。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印刷问题。因为《广州日报》及系列报每天印刷数量巨大,所以规定了这两个版面要在晚上11时50分清样,比正常的要闻版足足提前了一个小时,这里就存在一个矛盾了:有时候有些最新的新闻内容会因为这个时间差而遗漏。比如9月19日泰国发生军事,是当天最大的新闻,但来的时候导读版已经清样,所以第二天封面还是匈牙利发生焚烧国家电视台的新闻,虽然图片也非常有冲击力,但是总归是很大的遗憾,也有同事在评报中提出了批评。后来我想,这么大的新闻,做一下滚动印刷也是值得的。

其次有发行问题。因为这两个版面是单张正反面印刷,必须套在报纸的外面,发行公司的工作量陡然大了许多,需要加班加点。有时候可能由于要确保早上街,发行员就将报纸夹在厚厚的报纸里面,有的报摊又不愿再自己套,就出现了有的报摊有封面有的没有的现象。幸好,这两个问题随着印力的增强逐步得到了解决。从10月开始,《导读与索引》版开始与报纸连接起来,整份《广州日报》实现了全彩印刷,更为美观。

再如,本来的设想是参照杂志推出广告索引,因为广告也是报纸资讯的一部分,后来广告处反映每日广告数量不一,选取上存在困难,所以取消了。还有新闻互动栏目,由大洋网提供短信平台,也需要经常性的协调。

《导读与索引》到今天,现在看来,反映还是比较好的。去年10月10日,《南方都市报》改版,要重要版位三版也推出了“速览”版,这说明这个版面实际上也引起了同行的重视。去年10月以来,《导读与索引》一版二版相继出现了广告,也表明初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作者单位:广州日报)

上一篇:公共新闻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下一篇:打造个性化频道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