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育“苗”

时间:2022-05-13 10:31:38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而我正好就是一名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分困扰,也有几许收获。工作中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如何做好这个班主任是我一直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亲”“勤”结合——让工作步入正轨

“亲” 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地深入学生的心,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需要班主任观察入微,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谈心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需要班主任“扶”起他们,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一次次的关心,一次次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到爱,他们自然会与我们“亲”。

可是班级中学生众多,班主任不可能每天一个一个的找来谈心,了解他们的心事。于是,我在班级的墙壁上开辟了“心情驿站”板块。如果学生有什么开心的事,可以将自己的心情条画有笑脸的盒子里,和大家分享快乐的事情;如果学生有什么烦恼或者难过的事情,就可以把自己的心情条插入画有哭脸的盒子里,这样我就会及时发现,找这个学生了解情况,安抚心情,努力帮助他解决问题,让快乐重新属于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和我的心也会越靠越近,教育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勤”即工作要勤恳。接到一个班级,要带好班级,带好学生,光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工作中我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勤看、勤谈、勤思、勤做、勤访。

“勤看”即时刻观察学生。不论上课或下课,都要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以便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防患于未然。“勤谈”就是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交谈中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从而发现问题。“勤思”就是要在工作中多思考。当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学生的问题后,就要针对他们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反复思考,不断摸索实践,从而寻找出一个最适合的教育方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勤做”就是面对班级管理工作要勤快。面对学生们不会或做得不好的地方,班主任要手把手地教。例如,有些学生根本不会打扫,我们就要教给他们各项劳动技能。小干部刚开始管理班级无从下手,我们要示范讲解,引领他们一步一步学会管理。“勤访”就是要多进行家访,多与家长沟通交流,掌握学生近期的第一手资料。因为家庭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家长那里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关于学生的信息,对于我们开展教育工作会有很大帮助。另外,我们也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寻求教育的外援,这样里外结合,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捕捉闪光点——鼓励学生上进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要想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就能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我班有位学生,他平时自控能力较差,经常违反纪律,三天一大错,天天有小错。当他犯错时,我是“软硬兼施”,但效果都不怎么明显。我想,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开始思索:对他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会有效呢?于是,我留心观察,发现他打扫卫生挺积极的,做值日生时也很卖力,有时忙得满头大汗,还在不停地忙着。班级中有同学生病了,没有来,而那天也正好是那位同学值日,他就义不容辞地担任起值日工作,而且打扫时非常认真。抓住他的这个长处,我在晨会课上把他夸奖了一番。那时,我看到了学生们诧异的眼神,也看到了他羞涩的面孔。事后我惊喜地发现,他课间不怎么与同学打斗了,而是忙着捡垃圾、倒垃圾桶……我又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了他,说我们班得到“卫生流动红旗”有一半是他的功劳。此后,他的违纪行为收敛了很多,在同学们面前有了优势感,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了。这样的结果也向我证实了,捕捉闪光点对教育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全员参与——让自己轻松起来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如果他们都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班主任就会很轻松了。本学期,我从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入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担任班级管理角色的机会,受到锻炼。学生在角色管理中,品尝到了管理者的滋味,深知其中的不易和艰辛,故而当别人走上角色岗位时,就不易挑剔,不愿为难,而是给予真诚的合作。对此,我增加了许多管理岗位。班干部岗位中除设有常规的班委外,还增设了纪律监督员、安全督察员、副餐组长、作业检查员、卫生监督员等。这样,班级中就出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现象。

实践下来,我发现这样做不仅能消除过去只有极少数人当干部而产生的优越感,避免学生滋生骄傲情绪,而且能消除部分学生心中存在的自卑感,提高了班级成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班主任工作平凡而繁琐,然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少一点埋怨,多一点温暖;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训斥,多一点沟通;真正用心去浇灌一棵棵“小苗” ,我们就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那是一颗颗纯真的心灵。在这片绚烂的孩童世界里,我们感受着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激情,心灵对心灵的创造,享受着心与心相通的快乐与幸福。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让探究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 下一篇:试论中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